朱雅祺 康 平
湖南科技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湖南科技學院智能制造學院
作為我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思想,儒家思想早在先秦時期就已形成,之后孔子進一步繼承了夏商周時期的禮樂和宗法制度,提出“仁者愛人”“克己復禮”的思想,強化了其中的人文主義精神??鬃拥乃枷霕O具代表性,且其所撰寫的《尚書》《周易》等書籍也是儒家文化中最初的經(jīng)典典籍,文化價值極高。到了戰(zhàn)國時期,儒家思想出現(xiàn)了分裂,最有代表性的當屬孟子和荀子的“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惡”兩種思想。漢武帝時,董仲舒將“天人感應”和“三綱五?!比谌脒M儒家學說中,用來幫助漢武帝統(tǒng)一封建社會。南宋時期朱熹將儒家、道家和佛家的理念相融合,明代的王夫之又將“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理念提出,多種理念的出現(xiàn)與發(fā)展促使儒家思想被順利傳承了下來。當前,儒家思想不僅僅影響著我國國民的為人品質,還為國民素質的發(fā)展和經(jīng)濟的騰飛提供了具體的文化支撐,甚至遠傳海外,有效宣揚了我國聲望。最突出的就是東亞諸國大多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作為其國家的重要思想文化,儒家思想更是被當作了重要的思想教育手段。我國在課程改革的實施過程中也開始將儒家文化運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為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提供了指引。
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吸收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觀念。儒家思想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其最高理想是“和”,形成了一套基本的道德標準,有利于對大學生進行道德規(guī)范培養(yǎng),幫助他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并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發(fā)揮第一課堂的主渠道作用,始終在教學、研究體系中堅守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脈有著重要的意義。儒家思想就是這樣的存在形式,其仁、義、禮、智、信、恕、忠、孝等核心理念是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并與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等存在契合點,尤其對大學生中常見的不良人格傾向如妒忌、偏激、自卑、自我中心、孤僻等更加具備指導作用,有利于大學生健康人格的養(yǎng)成。
改革開放以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逐漸受到重視,相關的投入也逐漸加大,這在無形中推動了學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受此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表現(xiàn)出以下特點:
第一,具備專業(yè)師資隊伍。當前,大部分高校擁有具備堅實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和突出教學能力的專業(yè)師資隊伍,這些教師多是通過有關部門和學校重重考核才最終確定下來的,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基本的師資保障,也有效提升了學校的教育水平。
第二,普遍建立黨組織和團組織。黨組織和團組織的思想工作的建立,可以在校園內(nèi)開展思想政治品質的宣傳,定期向大學生發(fā)放加強思想政治建設的宣傳頁和書冊,有利于加強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品質建設。
第三,學生整體素質較高。當代青年學生對社會主義和國家的發(fā)展充滿信心,也有較高的政治參與意識,他們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學習中表現(xiàn)較為積極。
有發(fā)展就會有矛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取得一定發(fā)展的同時,也表現(xiàn)出一些問題與不足,亟待進一步完善與解決。突出表現(xiàn)在大學生整體雖然呈現(xiàn)出健康向上的趨勢,時代意識明顯增強,但多數(shù)人在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認識上不夠完整,表現(xiàn)出不同方面的一些現(xiàn)實問題。第一,思想政治素質上,部分大學生急功近利和實用主義不可避免地存在著。第二,道德文化素質上,部分大學生缺乏集體主義觀念,社會責任感也較為淡薄,更傾向于知識的學習和獲得。第三,心理素質上,網(wǎng)絡特有的隱秘性和虛擬性對大學生形成了一定的影響,使得學生習慣于將網(wǎng)絡作為一種溝通和排譴方式,從而導致一些異端心理和行為。另外,隨著生活和學習壓力的加大,部分大學生在心理上的障礙表現(xiàn)得十分明顯,由此引發(fā)的自殺、違法犯罪等行為頻頻出現(xiàn)。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強調(diào)“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道精神,倡導“以人為本”。具體來看,“以人為本”是指一切問題都要從人的角度考慮,無論是天地人之間還是人神之間,始終是以人為中心。將這一思想融入高效思想政治教育中則強調(diào)以學生為本,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了解學生、關心學生、信任學生和尊重學生,從儒家思想中得到啟發(fā)以實現(xiàn)引導、激勵等的有機結合,多對學生進行熏陶、牽制、激勵,讓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得以增強,真正調(diào)動每位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自發(fā)地實踐教育效果的積極行為。在校園氛圍的營造上,高校應充分利用校報、微信等平臺,多為學生推送一些相關的儒家思想的知識與信息,幫助學生學習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或者利用思想政治課堂以及網(wǎng)絡進行靈活的活動宣傳和參與,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仁”的思想,認識到其內(nèi)涵,在學習的過程中接受思想的熏陶。
《禮記·中庸》中將孔子的思想發(fā)展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既肯定了學與思的重要性,有強調(diào)了思維的價值,是引導大學生達到“學知識、學做人、學做事”的目的的有效方式。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其目的就是塑造大學生的良好素質,幫助他們養(yǎng)成自主學習、善于總結和思考的良好習慣,恰恰需要學思行的結合。在內(nèi)化方面,主要途徑就是“學”與“思”的結合。這就要求教師要積極引導和教育大學生懂得把握大學這一重要階段,不斷提高自身綜合能力,同時引導和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以主題鮮明、形式新穎的形式與內(nèi)容幫助大學生達到自覺接受社會要求并轉化為自己的個體意識和行為依據(jù)。在外化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積極引入實踐教學,組織富有儒家思想的校園文化活動,讓儒家思想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比如,組織大學生參與清明、端午、中秋、國慶等重要節(jié)慶日的主題教育活動,將儒家思想與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結合,讓大學生在實踐中受到教育和鍛煉,進而將社會要求內(nèi)化后轉化為良好行為并成為習慣,還可以讓大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實現(xiàn)文化、實踐和生活互融,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中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感受到儒家思想對自身的影響。
孔子曾說:“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边@里強調(diào)的就是方法的多樣化和因人而異。具體到教學實踐中就是過對學生的觀察,了解學生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做人,了解學生的經(jīng)歷、興趣愛好,從而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提升。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應繼承和發(fā)揚了孔子因材施教的觀點,對大學生開展有的放矢的教育。第一,有效獲取大學生的思想信息。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從他們所處的客觀條件入手,正確認識他們的思想層次特點,從他們的思想差異著手,在不觸犯學生個人隱私的情況下,揭示不同學生個體之間各種錯綜復雜的關系、把握不同學生思想品德的共同點與類別差異,充分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況。第二,對學生的信息進行系統(tǒng)分析與整理。給每一位學生單獨設立一套教學方案并不現(xiàn)實,所以教師要多情況類似的學生進行歸類,結合大學生的思想行為狀況及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的思想發(fā)展狀況進行分組,以便于教學計劃的設計和執(zhí)行。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盲目的、隨意的,更不是一蹴而就的,其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的社會工程,也是一項緊迫的現(xiàn)實任務。充分挖掘儒家思想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對其精華進行吸收和借鑒,對其糟粕進行剔除和阻擋,同時結合新時代的要求,進行更加切合時代、契合教學的改造,使其與當前的思想政治教學充分融合,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也是教育教學的必然。只有這樣,才能讓儒家思想得到新的發(fā)展,并在更高的層面上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教育水平,為社會輸送更多三觀正確、年輕有為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