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茹
(合肥共達職業(yè)技術學院,安徽 合肥 231135)
宣傳工作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高校的一項重要工作。筆者結合多年從事宣傳工作的實踐,就如何做好新時期高校宣傳工作進行探討。
高校是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陣地。做好高校宣傳工作,既是引導大學生堅定正確政治方向、落實學校根本任務的需要,也是推進學校事業(yè)發(fā)展的需要,對于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堅定“四個自信”的需要。高校大學生肩負著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歷史使命,這個使命具有長期性和艱巨性,其完成必然要求大學生要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因此,高校宣傳工作必須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牢牢把握方向,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學習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學習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切實做到堅定“四個自信”,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是落實根本任務的需要。2015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強調指出“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黨和國家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為意識形態(tài)工作前沿陣地,肩負著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務”。“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是教育的根本問題,圍繞這一根本問題,我們要全面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堅持立德樹人。高校宣傳工作事關能否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事關能否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事關黨對教育事業(yè)的全面領導,事關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三是發(fā)展學校事業(yè)的需要。學校事業(yè)的發(fā)展離不開宣傳工作。強化社會正面輿論引導,打造學校品牌效應,服務招生工作,宣傳工作發(fā)揮著不可代替的作用。加強對師生思想政治引領、凝聚人心,培養(yǎng)廣大師生對學校的認同感、歸屬感需要依托宣傳工作。學校改革建設發(fā)展各項任務的落實,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學風建設等都需要宣傳工作發(fā)揮導向作用、動員作用,以統(tǒng)一思想,提高認識,鼓舞士氣,凝心聚力。
高校宣傳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做好新時代高校宣傳工作,需要我們緊密結合學校實際,圍繞根本任務,把握好宣傳工作的主要內容。
一是加強政治理論宣傳。高校宣傳工作從本質上講是意識形態(tài)的工作,唱響主旋律、弘揚主旋律是宣傳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宣傳工作要始終貫徹黨的思想宣傳工作的指導方針,主動聚焦、定向發(fā)力,積極占領學生思想主陣地。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學生,用當代馬克思主義理論鑄魂育人。同時加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宣傳。比如:宣傳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傳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宣傳國家憲法,在學生當中普及憲法知識;宣傳國家安全相關法律法規(guī),強化維護國家安全的個體責任感;宣傳防電信詐騙知識和政策,引導廣大學生提高安全意識;宣傳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下,校園日常管理措施,共建和諧校園;宣傳防艾知識,校內動員同防艾,健康中國我先行。
二是加強“四史”學習教育宣傳。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歷史是最好的營養(yǎng)劑。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學習“四史”也是堅持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修課。我黨歷來重視對歷史的學習,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對“四史”的學習教育提上日程,這是現階段宣傳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要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為指導,聯系高校學生實際,以豐富多彩的形式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的學習教育活動,引導師生學史明理、學史崇德、學史增信、學史力行,并通過學史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時代新人培根鑄魂。
三是加強偉大成就宣傳。成就是對過往努力的肯定,是綜合實力的體現,是精神的興奮劑,可以凝聚人心、鼓舞士氣,可以堅定自信、增強斗志。大到國家,小到學校都需要樹形象、立口碑。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取得的成績舉世矚目,放眼世界也十分罕見,這是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社會主義制度為什么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的最好證明。建黨百年所取得的豐功偉績、改革開放巨大成就、抗擊新冠疫情的偉大壯舉、脫貧攻堅的非凡成就、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不斷改善,從強的國到富的家,偉大成就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做好成就宣傳篇章,是新時代高校宣傳工作舉旗幟、聚民心、展形象的關鍵所在。從學校事業(yè)發(fā)展的角度而言,宣傳工作是樹立學校良好口碑的不二法門。我們要通過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展示學校發(fā)展成就、人才培養(yǎng)成就、科研成就、服務地方經濟成就,以此樹立學校形象,增強師生愛校、興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四是加強發(fā)展前景宣傳。在第一個百年目標實現的基礎上,我國已經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描繪了未來十五年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發(fā)展的遠景目標,同時對如何實現這個目標提供了方法論的指導。高校宣傳工作既要立足現在,也要著眼未來,通過宣傳教育,讓廣大師生了解國家發(fā)展目標和光明前景,把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結合起來,把自己的奮斗與國家的發(fā)展目標統(tǒng)一起來,在新征程上作出新貢獻。與此同時,高校宣傳工作還應當加強學校發(fā)展規(guī)劃的宣傳,用學校的發(fā)展目標統(tǒng)一思想,增強師生齊心協(xié)力辦好學校的信心。
五是加強先進模范人物事跡宣傳。在中國革命、建設的過程中,為了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無數仁人志士獻出寶貴的生命,每一位先輩先烈都是一座精神的豐碑。高校宣傳工作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過程中應當把宣傳英雄人物事跡當作一個重點任務來抓,通過宣傳英雄人物先進事跡弘揚主旋律,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在學校形成銘記英雄、敬仰英雄、學習英雄的良好風尚。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在抗擊疫情的人民戰(zhàn)爭中,在脫貧攻堅的奮斗中同樣涌現出一批批英雄模范人物和優(yōu)秀共產黨員,他們的典型事跡也是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通過宣傳讓更多的高校學子感受到來自榜樣的力量,更好地繼承發(fā)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開放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接續(xù)奮斗。同時,要挖掘師生身邊的先進人物和典型事跡,加強宣傳推介,發(fā)揮榜樣示范作用,形成學先進、做先進的良好風氣。
方式方法在一定意義上決定著一項工作的效果。做好新時代高校宣傳工作,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為指導,既要有一定的宣傳聲勢,又要避免簡單說教,要緊密聯系師生學習、工作、生活的實際,在“結合”上做文章、下功夫、用氣力。
一要與思政課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做好新時代高校宣傳工作,必須要和思政課緊密結合。首先,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辦好思政課的關鍵在于培養(yǎng)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的思政課教師;同時落實對思政課程的改革,讓思政課以新時代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參與,理論思政和實踐思政互為補充。其次,圍繞立德樹人,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構建“三全育人”新格局,并形成長效機制。最后,立足新階段,根據變化了的時和勢,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和方法,結合新時代大學生群體特征,搭建網絡大思政平臺,線上思政和線下思政同發(fā)力,讓思想政治教育課既接地氣又有人氣,走腦也走心。
二要與專業(yè)課結合。宣傳工作是面向人的工作,有人的地方就有宣傳。新時代高校宣傳工作要以新的宣傳理念,構建新的宣傳格局。在“三全育人”的大機制下,高校宣傳工作要與專業(yè)課相結合。依據專業(yè)特征,發(fā)揮專業(yè)課弘揚主旋律的作用,專業(yè)課教師同樣肩負著立德樹人的神圣使命,要積極作為,正面發(fā)聲,把講好專業(yè)課和講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講好中國故事相結合。以學校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在大學生中間全面普及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固本培元,在學好專業(yè)技能的同時筑牢學生思想政治基礎。
三要與社會實踐結合。高校宣傳工作離不開社會實踐,以實踐為載體,宣傳教育能夠更好地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學生,宣傳效果也較之傳統(tǒng)的信息傳遞、理論教學、氛圍烘托等更加顯著。傳統(tǒng)的宣傳方式,學生的角色是受眾主體,被動接收。通過社會實踐,學生本身就是參與者,有利于他們在實踐中夯實理想信念,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愛國志、報國情付諸行動。高校宣傳工作要“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密切結合青年志愿者活動、大學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主題黨團日活動、紅色基地走訪、兼職崗實習實訓等社會實踐,在實踐中鑄魂育人。
四要與師生生活實際結合。當前,教育的外部環(huán)境發(fā)生了很大變化,自媒體充分發(fā)展,人人是宣傳工作的受眾,又可作為宣傳工作的實施者。從大學生群體特征來看,他們在一個物質相對豐富環(huán)境下長大,面臨的選擇和誘惑非常多,其自身約束力不夠強,思想定力不足。因此,高校宣傳工作要結合師生生活實際,拓寬宣傳途徑,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以大家喜聞樂見的方式弘揚主旋律,引導師生尤其是大學生樹立法紀觀念、誠信意識和艱苦奮斗精神,做到遵紀守法、講究誠信、合理消費、反對浪費等。
五要與校園文化建設結合。校園文化建設和高校宣傳工作關系密切,互為促進。高校宣傳工作要以校園文化建設為抓手,達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校園文化建設內容涵蓋范圍廣泛,包括以校園環(huán)境為主的顯性文化和以校風建設為主的隱性文化,兩者都彰顯了德育價值,在本質上起到了宣傳的作用。我們要有意識地把高校宣傳工作和校園文化建設結合起來,寓教于樂、寓教于景、寓教于情、寓教于文,同時充分利用特殊節(jié)日時間節(jié)點,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在活動中加強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理想信念教育。
做好高校宣傳工作必須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同時,還需有必要的人力、物力、財力支撐。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加強黨對高校宣傳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tài)。高校要建立黨委統(tǒng)一領導下的組織機構體系、黨政齊抓共管,各部門共同參與,壓實黨委主體意識形態(tài)責任制,確保宣傳工作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確保宣傳工作要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積極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旗幟鮮明講馬克思主義、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唱響主旋律、把握輿論導向,主動占領意識形態(tài)的前沿陣地,在廣大青年學生內心厚植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的情懷,激發(fā)其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努力的使命擔當,實現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根本任務。
二是強化宣傳隊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整個世界格局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發(fā)生了巨大變化,隨之改變的國情和世情,讓宣傳工作面臨的輿情也更加復雜,這對高校宣傳工作者的政治修養(yǎng)、道德涵養(yǎng)、業(yè)務素養(yǎng)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前沿陣地,一個合格的宣傳工作者應當始終胸懷兩個大局,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zhàn)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歷練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成長為政治過硬、能力過硬、有創(chuàng)新思維的宣傳戰(zhàn)士。要構建宣傳的大格局,不僅要重視對專業(yè)宣傳隊伍的培養(yǎng),更要加強兼職隊伍建設,打造一支有政治擔當、有理想情懷、熱愛宣傳工作、專兼職結合的宣傳隊伍。
三是建好宣傳載體。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新月異,新媒體的發(fā)展突飛猛進,形成了新媒體和傳統(tǒng)媒體相互借鑒、互為補充并走向融合的格局。這對拓寬宣傳工作思路、拓展宣傳工作途徑、開拓宣傳工作方式方法提出了挑戰(zhàn),也帶來了機遇。傳統(tǒng)的報紙、期刊、雜志或者校園廣播等信息傳播媒介仍然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我們要深刻把握融媒體發(fā)展的規(guī)律,讓網絡變量轉成網絡增量,拓寬新聞傳播渠道,加強信息監(jiān)管,充分利用好微信、微博、微視、快手、抖音、B站等新興傳播媒介,形成結構合理、資源優(yōu)化、協(xié)同高效、優(yōu)勢互補的全媒體傳播陣營。
四是加大宣傳投入。宣傳工作需要物質支持,宣傳相關的費用涉及到宣傳隊伍培訓、宣傳物料準備、宣傳品的制作、宣傳設備購買、宣傳活動承辦、新媒體運營等等。高校要加大對宣傳的資金投入,建立專項資金,并建立投入的長效機制保障制度,保障宣傳工作的正常運行。
宣傳工作任重道遠,高校要結合變化著的實際,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把握宣傳工作的內在規(guī)律,切實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于變局中構建高校宣傳工作新格局,更好地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和任務,凝心聚力,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奠定思想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