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望春
一夜春風(fēng)起,滿目盡綠意。你看那新綠、嫩綠、翠綠、墨綠紛紛逐春而來。脫去舊衣裳旳欖仁樹穿上綠色的新衣,歡喜地扭動腰肢,沙沙作響??諝庵校岬角逍碌牟菽鞠?,這是欖仁樹在傳達幸福的信號,帶著春的氣息。
湛江的夏太熱,冬太寒。于是,等待春到來的時間格外漫長而難熬。然湛江的春,到來時又顯得那么急促而短暫。故而,湛江人特別重視它,總想好好享受春。哪怕不做什么,單是在田野里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亦是幸福。再不然,在家做一道屬于春的美食,品春之味道,也是樂趣。
說起春季嘗鮮,田艾首先涌現(xiàn)腦海。 辛棄疾言:春在溪頭薺菜花。我卻道:春來正是田艾香。田艾好生長,冬收后,春雨的滋養(yǎng)將它喚醒。它自在田間冒芽,悄然間,已是嫩嫩的,綠綠的,密密的一叢。園子里,田野里,它的身姿隨處可見,散發(fā)的脈脈清香在春風(fēng)里一陣陣掠過整個湛江市。這就是最明媚的春色吧,我想。
為了留住田艾的香,人們趁春季開花時大量采收,經(jīng)過曬、搓、煮、晾等過程,把梗挑出來,剩下的做成灰綠色像棉花一樣的田艾棉,密封儲存起來,據(jù)說時間越長越好。如此,想念時,可隨時取用,一解饞勁。我愛田艾,尤愛新鮮田艾。雖說市場可買,也有親戚送來自制的干田艾,但均及不上自己親自采摘,那豐衣足食的快感。因此,逢春,當母親發(fā)出指令,我是最樂于接受的。我家?guī)讉€孩子連著堂兄弟姐妹,組成浩浩蕩蕩的童子軍,挎著籃子,拿著小鏟出發(fā)去山野田頭挖田艾。在丘陵和山坡上能見到田艾,但它最喜歡出現(xiàn)在濕潤的草地上,特別是在河湖灘地、溪溝岸邊、水田的田埂中,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那怡人的翠,幾乎迷暈了人的眼,忘卻了目的,只顧得醉于其中。
采到了田艾,當即就要嘗鮮。趁著那天陽光正好,將田艾曬干,椿碎了和著糯米粉為皮,包著已經(jīng)炒熟的餡,再用新鮮的木菠蘿葉子或土生的一種叫作“能木”的樹葉包墊起來,放進鑊頭用武火蒸熟,既省錢環(huán)保,又有綠葉的清香。這樣的田艾籺清香可口,色澤亮麗,最是令人欲罷不能。當然,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人已摒棄傳統(tǒng),改用便利的煤氣,電磁爐乃至微波爐。這也無妨,味道尚在。田艾籺的形狀有的用木鑿的模子做成杯口大圓形的,有的做成桃子形的,有的做成碗口大半月形的,各式各樣,全憑個人喜好。就像豆腐花有甜咸兩派之爭,田艾籺有香餡和甜餡之分。香餡用新鮮蝦仔、生蔥、新鮮蘿卜絲或咸蘿卜碎加肥肉、芝麻、花生作餡,甜餡主要有椰絲、木瓜絲、芝麻糖。為了平息甜咸之爭,現(xiàn)又有了半咸甜的田艾籺,可別說,味道真不錯,我現(xiàn)如今倒向了半咸甜派。
沐浴著明媚的春光,品味著田艾籺,濃濃的田艾香,陶醉的不僅僅是我的味蕾,還有一顆熱愛春天的心。
今春,你可嘗了田艾?
幾個朋友相聚,偶發(fā)興致,聊起了吃食。
回湛江最想哪一口?
想得可多了。早餐想牛腩粉、豬雜粉、腸粉、拉粉、豆芽粉、排骨飯……,晚餐想燒豬肉、閹雞、牛雜、燒鵝、鴨仔……,點心想蝦餅番薯餅、田艾籺、粽子、松糕…… 想著想著口水都要嘀嗒下來。
但第一餐,我肯定吃魚仔湯,朋友阿月說道。
居然是魚仔湯?我以為是海鮮大餐。惠很是詫異。
外地人饞海鮮大餐,本地人覺得最美魚仔湯。不是至交,都不會帶你去。
你為什么喜歡魚仔湯?
來自深海的魚仔能讓我感受到大海的味道。
因為是湛江特有的美食。外地大多售賣冰鮮魚,而且都是大魚,沒有人會花錢買小雜魚。
你呢?
我么,我想,是念著那一口鮮吧。
雜魚湯一般都是海魚,天然魚。以前是漁民出海,小小的魚仔隨網(wǎng)撈上,賣不掉,也舍不得丟棄,就充作自家晚餐。沒想到清水煮雜魚,只是幾滴油,幾根蔥,幾顆鹽,已經(jīng)是鮮美無比。這個做法一傳開,就不得了,人人都愛上了魚仔湯,從此風(fēng)靡,至今不衰。
魚仔湯上不得大場面,一個小瓦煲,幾條小魚,宴客似乎不夠大方。唯恐落下“孤寒”“吝嗇”之名,許多人思來想去,還是換了昂貴的鮑魚、花膠或海參等物。其實這些不過靠著雞湯肉湯吊出鮮味,怎及得上魚仔的天然鮮。若真知己,便應(yīng)不畏,邀之共享魚仔湯,品之,乃知樂事也。
酒店雖有雜魚湯,但千萬別將雜魚湯與魚仔湯混同。雜魚不講究一定用海魚,也不必是魚仔,隨意撿拾,混煮一鍋,有魚味而無魚鮮。故而,魚仔湯必是要去蒼蠅小店,再不濟也要大排檔才能品出鮮味。而且或要早起或要晚飯,才有最鮮的魚送到。因為漁獲的時間不一,有些漁民喜歡早起捕撈,有些偏愛下午出海,于是傍晚時分才有收成。
比起在家自己煮,我更愛外食。倒也不是做法特別,配料都是蔥姜油鹽,想要湯更甜的,加兩塊腩肉,想要湯更鮮,加多幾種魚,想要湯更香,放兩根香菜。唯一區(qū)別是外面的魚仔湯大多用砂鍋上菜。夏天,吃得大汗淋漓,酣暢的感覺。冬天,到最后一口也不冷,暖乎乎的,特別慰藉身心。我只是怯于與大爺大媽們爭搶。自家烹煮,需精準掌握臨近市場的漁獲時間,如此才能買到便靚鮮的魚仔。每每,魚販子一挑著擔(dān)子過來,無須叫賣,熟絡(luò)的客人已經(jīng)聞訊而來,將魚攤團團圍住。全方位無死角,真是鉆都鉆不進去。在外圈轉(zhuǎn)來轉(zhuǎn)去,耗了大半小時,好不容易瞄見空位,擠到攤前,漁獲已經(jīng)所剩無幾,買也不是,不買也不是,最終只能悻悻而去。如此反復(fù)幾次,再多熱情也消耗殆盡,罷了,罷了,還是外食吧。
大約如此,湛江的魚仔湯店才比比皆是吧。月道。
倒也不壞,創(chuàng)造了就業(yè)機會。
那么,我們要為魚仔湯店的繁榮盡一份力嗎?
自然要,今晚魚仔湯走起。
說著,三人皆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