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夢娜,韋柳明,單 芬,彭仕明,陳 武,翟俊瓊
(1.廣州動物園,廣州市野生動物研究中心,廣東廣州 510070;2.華南農業(yè)大學獸醫(yī)學院,廣東廣州 510642)
貓細小病毒(feline parvovirus,F(xiàn)PV)又名貓泛白細胞減少癥病毒(feline panleukopenia virus),是造成動物患上貓泛白細胞減少癥(feline panleukopenia,F(xiàn)PL)的病原[1]。FPL 是一種高度傳染性和致死性疾病,其臨床特征是急性腸炎,出現(xiàn)嚴重脫水和敗血癥,以淋巴衰竭和全血細胞減少為顯著特征[2-3]。FPV 已經被歐美地區(qū)多個國家定義為嚴重的貓傳染病之一。1957 年Bilin 首次分離培養(yǎng)出該病毒,1964 年Johnson 從豹的脾臟中也分離出FPV[4]。
FPV 是無囊膜的單股DNA 病毒,其病毒粒子直徑為20~24 nm,呈二十面體對稱結構。
FPV 的衣殼蛋白由VP1、VP2、VP3 組成,其中VP2 占90%,為最主要的結構蛋白,決定宿主范圍和病毒與宿主的相互作用[5]。FPV 基因組全長4~6 kb,相對分子質量為(1.5~2.0)×106。FPV 在自然界中分布極為廣泛,對外界因素抵抗力強[6],60 ℃加熱30 min 不能使其完全滅活;對乙醚、氯仿和丙酮等脂溶性溶劑和酸、堿、酚(0.5%)及胰蛋白酶都有抵抗力,0.2%~0.5%甲醛溶液處理20~24 h 能夠使其滅活,0.5%福爾馬林和0.175%次氯酸鈉能有效將其殺滅[7-8]。
研究表明,F(xiàn)PV 在自然條件下可感染虎、豹、獅等大型貓科動物[3,9-12],而小型貓科動物和水貂最易感[13]。國外研究者還曾對俄羅斯遠東地區(qū)的野生東北虎進行FPV 抗體檢測,發(fā)現(xiàn)抗體陽性率很高[14]。在我國,F(xiàn)PV 全年流行,尤其是冬季及初春季節(jié)。目前,國內對獅源FPV 的研究較少。為此,本研究通過細胞培養(yǎng)從非洲獅糞便中分離得到1 株FPV,并對其VP2基因進行擴增和序列分析,以了解FPV 的遺傳進化情況,對該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依據,也為后期相關疫苗的研制打下基礎。
本研究所用的貓腎細胞F81,由華南農業(yè)大學獸醫(yī)學院微生物教研室饋贈,由本實驗室培養(yǎng)和凍存;病料,由廣東省某動物園提供,且經膠體金試紙條檢測為細小病毒陽性;病毒總RNA/DNA 提取試劑盒,購自AXYGEN;膠回收試劑盒,購自OMEGA;pMDTM19-T 載體、反轉錄試劑盒、ExTaq酶、DH5α 感受態(tài)細胞,均購自TAKARA;胎牛血清、DMEM 培養(yǎng)基、PBS 緩沖液和0.25%胰蛋白酶,購自Gibco。
登錄NCBI 查找細小病毒序列,用Primer premier 5.0 設計并合成2 對特異性引物。其中:1對為鑒定細小病毒引物,目的條帶大小約為600 bp(F1:5'-AAAGAGTAGTTGTAAATAATT-3';R1:5'-CCTATATAACCAAAGTTAGTAG-3');1 對為擴增細小病毒VP2基因引物,目的條帶大小約為1 800 bp(F2:5'-ATGAGTGATGGAGCAGTTCA-3';R2:5'-GGAATATAATTTTCTAGGTGCTAGT-3')。2 對引物均由北京擎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
采集廣東省某動物園疑似感染FPV 的非洲獅糞便,用適量已滅菌的PBS 稀釋成懸液并加入青、鏈霉素,渦旋振蕩后12 000 r/min 4 ℃離心10 min,取上清液經0.22 μm 過濾除菌后-80 ℃保存?zhèn)溆谩?/p>
常規(guī)方法培養(yǎng)F81 細胞,待細胞長滿單層后,棄培養(yǎng)基,用PBS 小心清洗后,加入0.25%的EDTA 胰蛋白酶進行消化,待細胞逐漸脫落時,加入含10%胎牛血清和1%雙抗的DMEM 培養(yǎng)基終止消化并吹打均勻。細胞傳代的同時,在培養(yǎng)液中按體積比1/10 的量接種處理好的病毒濾液,同時設立不接毒的對照組,置于37 ℃、5% CO2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待細胞長至80%左右,若還未產生細胞病變(CPE)則將培養(yǎng)液更換為含2%胎牛血清、1%雙抗的DMEM 培養(yǎng)基,繼續(xù)觀察3~4 d,每天觀察有無產生CPE;若無CPE,盲傳4~5 代,仍無棄之。若出現(xiàn)CPE ≥80%,則反復凍融3 次收毒,提取細胞培養(yǎng)物DNA,使用鑒定引物按照25.0 μL反應體系(Primemix ExTaq酶12.5 μL,上下游引物各1.0 μL,模板1.0 μL,ddH2O 9.5 μL)進行PCR 擴增(95 ℃預變性4 min;95 ℃變性30 s,52 ℃退火30 s,72 ℃延伸40 s,共30 個循環(huán);最后72 ℃終延伸10 min),產物經1.0%瓊脂糖凝電泳觀察結果。若條帶大小相符,送至北京擎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測序。
以1.4 中提取的DNA 為模板進行PCR 反應,擴增VP2基因序列(反應體系、程序以及操作同1.4);電泳后切膠回收目的條帶大小的產物,將其連接到pMDTM19-T 載體,轉化至DH5α 感受態(tài)細胞后,涂布于含Amp+的LB 平板;待平板上形成肉眼可見的單個菌落后,挑取單個菌落搖菌提取質粒,將鑒定為陽性的質粒送至北京擎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測序。將測序結果與NCBI 上的26 個序列(表1)進行比較,用軟件MEGA 6.06 分析本研究得到的VP2基因與參考毒株的遺傳進化規(guī)律,用MegAlign 分析核苷酸序列同源性。
表1 參考毒株信息
病毒濾液接種F81 細胞,盲傳至第3 代,48 h后細胞發(fā)生典型病變,表現(xiàn)為細胞拉絲現(xiàn)象,隨后,細胞間隙慢慢變大,逐漸脫落(圖1)。經細小病毒特異性引物PCR 擴增,1%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在600 bp左右處出現(xiàn)特異性條帶且對照組為陰性,與預期目的條帶片段大小一致(圖2),測序結果經比對確定為FPV,并將該毒株命名為FPV CHNHN-1。
圖1 細胞接毒培養(yǎng)結果
圖2 病毒培養(yǎng)液PCR 鑒定結果
經細小病毒VP2特異性引物擴增,1%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發(fā)現(xiàn)在1 800 bp 左右處出現(xiàn)特異性條帶,與預期目的條帶大小一致(圖3),經連接、轉化后,提取質粒、測序、拼接得到FPV CHNHN-1 毒株的VP2基因序列。
圖3 VP2 基因擴增結果
經序列分析發(fā)現(xiàn),F(xiàn)PV CHN-HN-1 毒株VP2蛋白的6 個決定宿主差異的氨基酸位點80、93、103、323、564 和568 位均未發(fā)生改變(圖4),而當80、564 和568 位分別為賴氨酸、天冬酞胺和丙氨酸時,細小病毒只能在貓科動物體內增殖。
圖4 VP2 基因測序峰圖
將FPV CHN-HN-1 的VP2基因序列與GeneBank 上公布的26 株參考株VP2基因序列進行同源性比對。由圖5 可知,分離株FPV CHNHN-1 與GeneBank 上公布的其他26 株毒株同源性在97.8%~100%,其中與JN-FPV-96(MZ836373.1)、TZ-FPV-112(MZ836368.1)、FPV-SH2003(MW811187.1)、BJ051(MT270580.1)相似性最高,均為100%;而與98-10SA2010(HQ602986.1)、118/2010(KF373598.1)相似性最低,均為97.8%。
圖5 VP2 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結果
使用MEGA6.06 軟件將FPV CHN-HN-1 毒株與國內外26 株細小病毒VP2基因核酸序列進行比對,構建遺傳進化樹。結果(圖6)顯示,F(xiàn)PV CHN-HN-1 株與其他7 株FPV 同屬一個大的分支,與JN-FPV-96、TZ-FPV-112、FPV-SH2003、BJ051遺傳距離最近,與其他犬源和狐源的細小病毒參考毒株遺傳距離較遠。
圖6 基于VP2 基因的遺傳進化樹
FPV 是一種單鏈DNA 病毒,在家養(yǎng)動物和野生動物中均有流行,動物感染后出現(xiàn)高熱、急性腸炎、嘔吐、白細胞減少和心肌炎等癥狀,對犬、貓、鼬等家養(yǎng)、圈養(yǎng)、經濟動物及野生貓科動物的危害十分嚴重。江蘇、安徽、湖北等10 余個省市都曾發(fā)生過FPV 感染事件[15-16]。近年來,由于家養(yǎng)犬、貓等動物疫苗的使用,細小病毒病得到很好地控制,但在野生動物中還時有發(fā)生[17-18]。曾有學者用血凝抑制試驗(HI)對我國某野生動物園圈養(yǎng)虎進行FPV 血清學調查,發(fā)現(xiàn)抗體陽性率接近50%[8];2017 年李同義等[19]報道某動物園東北虎和非洲獅感染細小病毒??梢?,大型貓科動物如虎、獅感染該病毒也十分普遍。到目前為止,國內雖然有關于虎細小病毒序列的分析報道,但暫未有獅源細小病毒序列的相關分析報道,因此應加強大型貓科動物FPV 監(jiān)測,以減少該病的發(fā)生與流行。
VP2 蛋白是FPV 主要的抗原蛋白,其非常保守,與病毒的血凝特性、致病性密切相關。本研究成功從疑似感染FPV 的非洲獅糞便中分離出FPV CHN-HN-1 毒株。對該分離株的VP2基因進行PCR 擴增測序,并分析其遺傳變異情況,結果發(fā)現(xiàn)分離株與26 株參考株的序列相似性為97.8%~100%,與JN-FPV-96、TZ-FPV-112、FPVSH2003、BJ051 高度同源,相似性均為100%,同時決定分離株VP2 蛋白的6 個關鍵氨基酸位點均未發(fā)生突變,這符合FPV 的序列特征。遺傳進化分析顯示,F(xiàn)PV CHN-HN-1 與其他7 株貓源細小病毒同屬一個分支,表明本株獅源FPV 與貓源FPV病毒親緣關系較近,與犬源和狐源的細小病毒株親緣關系較遠,遺傳進化分析進一步證明分離株FPV CHN-HN-1 起源于FPV。
動物園作為大型圈養(yǎng)貓科動物的主要活動場所,除了在動物早期進行免疫預防接種,加強環(huán)境消毒外,還應做好FPV 分子流行病學和遺傳變異機制研究,以便對該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依據,也為后期相關疫苗的研制打下基礎,同時對野生動物保護也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