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文
飄過四季 那山那海那天邊的深處
便是夢的故鄉(xiāng)了
晚風吹響葉笛告別昨日
只記得風雨來時的路很是泥濘
花期躑躅的早春
年少的心如枝頭的蓓蕾
憂郁而糾結
翹尾搖動單調的風景
把你的身影作為離去的主題
鑲在鏡框里
我心沉郁著的深處
猶如水彩描出的天空
濕淋淋的,滾動著沉重的悶雷
焦渴地等待淅瀝的心雨
站在路徑的一端
看你將遠去的風帆長長揚起
于是 我渴望的歸期從此如潮
一次次在岸邊晝夜涌起
所有的虔誠都像火一樣
被姹紫嫣紅一一點燃
落紅的章節(jié)就那么
靜靜的皈依泥土了
愛戀過的山水被丹青
描得瘦詩人一般清
瘦得無憂無慮就像
原野吹過的風那么孑然而孤寂
閉上眼睛
把心浸入海底 任時鐘打碎夢囈
夢境般冰冷的錯覺
而后,努力向上攀緣
而后,努力向上攀起
但夢魘矜持得很消極
矜持得很不完美
只有想象的蠟筆很單純
單純得如同白紙
單一而且純粹
一如這林子從未來過
你的風雨
風來過 雨來過
風順著竹竿爬上屋頂
于是我的心和焦渴
也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到春天 春暖花開已不是一個
冬對春天渴望的定義
花蕊炫耀很隆重
泡一杯綠茶 鋪開嗅覺
讓青草的原味淡出
伸出手臂
新聞漫畫是集圖像隱喻與文字于一體的多模態(tài)語篇。 基于美國著名新聞漫畫家Clay Bennett于2017年創(chuàng)作的部分漫畫,本文嘗試將Kress & van Leeuwen的視覺語法理論與Charles Forceville的多模態(tài)隱喻解構理論相結合,分別探討了新聞漫畫的再現、互動及構圖三大功能實現形式,并圍繞并置、溶和、替代三種圖像隱喻對新聞漫畫進行了解構。 研究證明了系統(tǒng)功能理論有助于闡釋多模態(tài)隱喻的構建,進一步從功能與認知兩個角度完善了多模態(tài)隱喻理論。 然而,本研究搜集的漫畫來源較窄,數量有限,今后需要繼續(xù)充實語料并加強語類對比研究。
做出鷹飛的樣子假設人生
樸實的目光期待結果
所有的理由都很充分
不是結在果中結束
而是在結束中開始
惶恐的序幕已拉開
邂逅垂下交叉的雙臂
因為感恩我倒立著
看風看云看山看水
讓瞳孔肆意放大
匍匐著努力放低身軀
以近乎平行的姿態(tài)
做出飛翔的樣子
一株樹念讀風雨
季風漂泊時
波痕重讀花開的訊息
月下那一只蝶舞
憂郁著隨簫聲在絕望中老去
將原產地打上標簽
幣種一樣在街市上流通
因此欲望很狂熱
隨意將興奮抹上畫布
幻蝶寂然無聲
飛過來時路徑
此時孤獨也是一種原創(chuàng)的美
心在靜止中備份自我
淺淺的和鏡面重疊默契
于是下弦月
以一種蒼白憔悴詮釋孤獨
如果 玉蘭花
不再開放的時候
那心定會很寧靜
星辰憔悴月痕
寂寞是寒夜頹廢的星輝
夜的觸須肆意長滿我的雙眼
迷離你我共有的心事
此時 無為也是一種不曾交集的過往
穿梭于心境
相框里泛出的冷冷青輝
瑟瑟著夜魅的主題
夜的黑赤著腳
鬼魅一樣爬出深海
盡管滿是祈盼卻在
給你休書的日子
瓢潑不出滿天的星辰
滋潤懷里那份浪漫的氤瘟
落葉漫天飛卷時望穿秋水
尋遍萬水千山也找不見
你驀然出現的影眸
盡管我把自己站成一棵樹
日日努力伸長思念的臂膀
也等不來郵差的鈴聲
驛站上疾馳的馬蹄
送來關于一如你
美麗的訊息
鰻魚扭動的嫵媚如海草一般
漫過我的心境倏然逃離
是夜我的心也如冬夜的星輝
冰冷無意
我的心也如大海
在朝暉和夕陰里盈滿一懷
清波碧水
在思鄉(xiāng)的源頭
細數海螺與鹿鳴呦呦
一如來世的笙歌載著我漂泊的心
蕩著雙槳在你的月光下劃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