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客
提起迷魂嶂,許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它是景是物,甚或還會想到是建筑,坐落何處,有何神奇,緣何得名,又有哪些文化和景點,如何鮮為人知,都會給人們留下諸多猜想。但是生長在迷魂嶂之鄉(xiāng)的我,自小聆聽著迷魂嶂的故事長大,耳濡目染地感受著迷魂嶂的神奇魅力,迷魂嶂這一充滿詩意的地名便在我幼小的心靈打下了烙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曾經是我童年生活中美好而又神奇的向往。
迷魂嶂就坐落在鄂西北大山深處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qū)五峰鄉(xiāng)境內,是一座海拔較高的群峰,當地人俗稱“大山”。因其常年云霧繚繞,森林茂密,植被甚好,盛產茶葉,被譽為十堰境內的天然氧吧,鼎盛時期這里還辦過“大山高中”,大批的知識青年云集于此。因其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和詩意夢幻的名字,以及相連成片的文化旅游景點和神話傳說,因而成為市民踏青春游和休閑避暑的旅游勝地。行走其間,游客們就仿佛穿行于神話傳說遍布的夢幻城堡,讓人回味無窮,浮想聯翩。
仲春時節(jié),來到迷魂嶂,只見這里重巒疊嶂,溝壑縱橫,峰回路轉,樹木叢生,青山蔥郁,群峰綿延,主峰脈壯碩無比,粗壯的山脊一望無際地自西南直向東北方向綿延東去,傍左右兩邊的支脈則如人身上的一根根肋骨伸向遠山。這里云擁著山,風拂過山峰,站在山頂俯瞰群峰,只見群峰連綿起伏,逶迤綿延,山巒疊嶂,云遮霧繞,甚至觸手可摘云朵,山與云交相輝映,讓人飄飄欲仙,如夢似幻。滿山的茶園依山就勢,一行行排列整齊的茶園如琴似鍵,逶迤滿山,鋪陳在大山之間,仿佛正在奏響春天的樂章。采茶姑娘們哼唱著山歌縱橫游移在茶園里,纖纖玉手在茶樹葉尖之間飛舞,曼妙的歌聲猶如天籟。微風吹拂,騰起的層層茶浪起伏翻滾,如碧波蕩漾,仿佛五線譜般的韻律有節(jié)奏地起起伏伏,又如一道道天然的畫屏,在山間鋪展。這里主峰海拔900多米,山高雨多,因其常年云霧繚繞,霧氣濃濃,十步之外不見彼此,加之地形復雜,上山路多且縱橫交錯,人行此處,極易迷路,甚至昏昏沉沉,迷迷懵懵,仿佛丟魂落魄一般,輾轉山間迷失方向,很難走出山外,故名迷魂嶂。傳說很早以前,這里還一直藏有土匪強盜,打劫過往客商,很多人在此遭劫甚至殞命。
迷魂嶂因其水土優(yōu)良、氣溫適宜、陽光充足等各種自然條件較好,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后期,當地政府在此創(chuàng)辦了鄉(xiāng)辦企業(yè)———迷魂嶂茶場(初期稱“迷魂嶂林場”)。早期,數十名“知識青年”曾來到這里插隊落戶,接受再教育,后回城。
起初,迷魂嶂林場主要經營杉樹,山場面積達1萬7千余畝,被稱“萬畝杉林基地”。后來,這里發(fā)展了油茶、青茶,面積有數千畝,上萬株,便由林場改稱迷魂嶂茶場。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這里開發(fā)的“云霧”茶葉屢獲省、市、縣春茶評比優(yōu)秀名次,并獲國家農業(yè)部獎項,茶葉由此走俏,每年春季采茶時節(jié),購茶者蜂擁如潮?,F在,迷魂嶂茶場主要開發(fā)黑茶、紅茶和油茶等現代系列飲品,以及山茶花新品種嫁接等花木產品。除了飲用茶之外,這里還廣植油茶。初冬時節(jié),雪白皎潔的油茶花漫山遍野,將茫茫群山迷魂嶂大山裝點得多姿多彩,分外妖嬈,實乃蒼山美景。
迷魂嶂以西,往年人煙稀少,荒涼無比。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時五峰區(qū)黨委(現為鄉(xiāng))帶領干群,在此荒山野嶺開荒植樹,建造茶園,使這里一度成為沸騰的群山。
這里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鼎盛時期,大批知識分子云集于此,又使這里喧鬧異常。那是在1979年“開門辦學”年代,村里執(zhí)教老師謝守信帶領鄉(xiāng)里十多名初中畢業(yè)生,來到境內的爛泥糊開荒植樹。加上當地村民和四面八方云集而來的數十名上山下鄉(xiāng)知識青年在這里插隊落戶,大批的人馬聚集這里,以“大兵團作戰(zhàn)方式”開荒種地,植樹造林,迷魂嶂一時人山人海,變得喧騰起來。隨之,山下的學校搬上山來,“大山高中”落戶爛泥糊。到二十世紀八十至九十年代鼎盛時期,大批知識分子在這里工作、生活,使這里的文化氛圍和生活氣息異常濃厚。
二十世紀七十至九十年代,大批人馬在爛泥湖植樹造林、綠化荒山、建造多種經營基地,又讓這里的森林資源、野生動物資源變得豐富,加之加大了森林資源保護,野生動植物群聚山間,這里又成了它們的樂園?,F在這里建成了迷魂嶂茶場的一個分場,種植有杉木、松木、山竹、油茶、獼猴桃等植物。
傳說為神奇迷人的迷魂嶂注入了更多的傳奇色彩。在迷魂嶂西約五里處有一座山峰,海拔800多米。相傳很久以前,玉皇大帝在其中的一座山上歇息,此山后來便取名玉皇頂。天清日晴,登臨山頂,舉目遠望,可遠眺武當仙山,故又得名“望武當”。
“望武當”山峰陡峭,壁立千刃,形似刀削,群峰獨立,險峻異常,在十堰境內為人熟知。
迷魂嶂的“望武當”之名有異于其它地方,此處取名“望武當”在于這里眾多景點成片,并非一座獨立的山峰,加之與迷魂嶂相距甚近,上面又有古廟遺址,間或年節(jié)還有人前來敬香拜佛,所以多年來,當地人獨愛到此登高望遠、踏青春游。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中,此處被列為縣級(鄖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迷魂嶂境內與“望武當”相鄰的是祖師殿,建于明代。相傳為祖師爺自西北而來落座武當經過之地。后來真武大帝為建廟宇,四處尋山,發(fā)現這里頗有仙山靈氣,便從漢水北邊的娘娘山直奔而來,未及站穩(wěn),山降三尺,真武大帝遂騰空而去,后人便在真武大帝落腳處建廟一座,謂之祖師殿。
傳說終歸是傳說,但卻實物有證。祖師殿原先是一座廟,建筑面積約300多平方米,磚木石結構。早期,玉皇大帝、祖師爺、觀音等多種神像雕塑供奉廟內,供周圍眾多善男信女登山參拜,廟里終日香煙繚繞,常年綿延不斷。此后,數百年過去,經過屢屢兵匪戰(zhàn)亂和近代特殊原因被損毀,現在廟宇早已荒蕪,失了香火,僅剩殘磚斷石,成為遺址。
迷魂嶂山大人稀,居民鮮少,境內雜灌林、野生杜鵑眾多,每到秋天,滿山杜鵑紅遍,煞是一道喜人景象。春天滿山潑翠,夏天溫潤的空氣沁涼,又是天然的賞花春游和避暑圣地。冬天雪景和雪淞景象更是一道奇觀。冬臨迷魂嶂,也正是欣賞迷魂嶂雪淞的最佳時節(jié),猶如仙境落下凡塵,峰脈中的山林、樹木、植被一起被雪淞裝扮得分外妖嬈多姿,氣象萬千。枝頭的雪淞又如玉潔冰清晶瑩剔透的珍珠,閃耀著晶瑩飽滿玲瓏玉透的珠光,讓迷魂嶂的雪淞奇觀更加迷人。雪的潔白詩意,霧的夢幻縹緲,雪淞的朦朧遐想,大地的冰清玉潔,玉樹瓊花,這神奇的大自然造化,讓人嘆為觀止,不禁產生豐富的聯想。雪淞往往會是在有雨有霧的冬日出現,樹木枝頭、草尖葉片都掛滿了這晶瑩剔透可愛的小精靈。遇到陰雨,加上這里海拔較高,氣候甚寒,空中飄飛的細細雨絲,很快就會凝結成雪花漫天飛舞,給人帶來詩意夢幻的縹緲感受。行走在這冰雪覆蓋的迷魂嶂,踩踏在這雪淞山間,腳下發(fā)出吱吱的清脆響聲,仿佛要打破這迷魂嶂寂靜的世界。
站在迷魂嶂群峰中的制高點天雞寨,900多米的海拔,也屬五峰鄉(xiāng)境內最高的山峰。在這山頂俯首觀望,連綿的群峰猶如一個天造地設的晶瑩世界,又如一座純潔透明的冰雕,玉砌冰堆晶瑩玲瓏剔透的冰雪世界煞是可愛。環(huán)顧群峰四周,一片片潔白靜謐,冬日蕭瑟,雪淞晶瑩,置身在這冰清玉潔的世界,感受著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仿佛天地間就是這一望無際的蒼茫和靜寂。那稍縱即逝的雪花和雪淞,將隨著冉冉升起的朝陽,瞬間化為一汪透澈的清泉,流淌在這迷魂嶂群峰大山的懷抱之中,去滋潤這里的滿山植被和群峰萬物。關于天雞寨得名的由來,傳說很久以前,山上有一神雞,時常在凌晨時分鳴叫。一旦此雞鳴叫,周圍村子里的公雞聞聲即隨之鳴叫,故稱“雞頭”。
觀霧景,賞雪淞,等日出。雪,或者雪淞,偶爾會覆蓋住雪冰凝凍的枝頭,在這寒冷的雪天卻又不時會透出一絲點點細微的暗紅,猶如晶瑩的珊瑚綴滿枝頭,那暗紅透出的是喜慶,那是紅梅的花蕊,仿佛春天的使者,在向群峰報春,冬天還在,可春天已不遠了。那雪淞有時會垂下筆直筆直的凌冰吊,懸掛在沐浴著雪淞的雜草樹木的草尖枝頭,宛如一尊尊整齊排列身著鎧甲雄壯威武的戰(zhàn)士,威風凜凜,氣宇軒昂,隨時準備持戈出擊,壯行天涯。雪與草木山石互依互補,雪淞卻又如盛開在凌寒冬日中的水仙花,裝扮著百里迷魂嶂所有的萬千世界,玲瓏深閨。
天雞寨由于地處五峰鄉(xiāng)境內最高峰,因此可領略到“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意境。登臨山頂,可以看到神奇遼遠的迷魂嶂大山阡陌縱橫,俯瞰眺望遠方的城市,卻又城郭如畫。這里在古代具有軍事戰(zhàn)略地位,因此山頂建有寨,便于居高觀察四面八方的動靜,及時應對出擊。由于年代過于久遠,撫去歷史的煙塵,撥開歲月的迷霧,時光回溯到當前,讓思緒回到現實,如今神雞早已飛離,山寨建筑也均已損毀成為廢墟,舊時寨子的模樣已蕩然無存,面目全非。
這里生態(tài)特別良好,資源極其豐富,冬暖夏涼,夏季最高氣溫在29℃以下,晝夜溫差7℃左右,夏季休眠要蓋被子,若逢雨天或雨過天睛,山中則大霧蒙蒙,座座山峰恍若海市蜃樓,風光獨異,景色優(yōu)美,十堰境內“天然氧吧”之美譽名不虛傳。
在迷魂嶂成片相連的文化旅游景點中,群峰腳下至今還存有一座老宅祠堂“夏氏祠堂”,為老式四合院,有房屋20多間,占地約300余平方米,建于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被發(fā)現,為研究本地鄉(xiāng)土建筑提供了珍貴的實物例證。
在迷魂嶂境內還有一段古老的盤山路,在山腰間盤來繞去,彎道險急,十八個急拐彎盤根錯節(jié)緊密相連,故稱“十八盤”。站在迷魂嶂主峰俯瞰,如茂密叢林間一條玉帶在山腰間纏繞。很早以前,這條聲名遠播的“十八盤”曾是南來北往的客商路經此處抵達迷魂嶂的必經之路,也是出山的唯一通道。它猶如鑲嵌在狹長山溝里壁立陡峭的懸崖上,地勢險要異常。如今,迷魂嶂以及境內早已通了公路,很少有人再走“十八盤”了。但“十八盤”的名字和故事卻牢牢地烙印在數代人的記憶深處,揮之不去。
秋天看完滿山披金戴黃的紅杜鵑及深秋的萬山金黃,冬日里賞完冬景,看罷雪淞,如果是在夏日,恰逢雨霧蒙蒙,濕意濃濃,行走在這海拔較高的大山云霧之中,深切感受到這里天然氧吧的優(yōu)美意境,領略到這里云霧飄飄詩意般的仙境。如果說雪景雪淞是這座山峰雕塑般的靈魂,而鳥鳴則是山之魂,是森林之魂,那云遮霧繞、讓人飄飄欲仙的感覺,不正是迷魂嶂迷人之魂嗎?
如今迷魂嶂有著山場面積1萬7千余畝,4000余畝上萬株油茶,400余畝物種園。春回迷魂嶂,令人回想起童年時代時常聽說的這大山迷魂嶂之中的采茶故事,那一代代采茶人的傳說,為我?guī)砹酥T多神奇的想象。春到迷魂嶂,隨著這些油茶基地的發(fā)展,這山之魂將再次攝人魂魄,猶如品嘗香茗,令人神魂顛倒,心神蕩漾,心向往之。春回迷魂嶂,已經發(fā)現春已到了迷魂嶂,春天正以濃濃的綠意,滿山春色、滿嶺春風吹到了迷魂嶂。
春回迷魂嶂,春到迷魂嶂,春來迷魂嶂,迷魂嶂正迎來了一年一度綠意盎然的春天,一幅鄉(xiāng)村振興的秀美畫卷正徐徐展開。
游完迷魂嶂群峰之景點,了解到關于這里的文化和傳說,黎明再次登臨玉皇頂,極目遠眺,只見一輪朝陽冉冉升起。山腰繚繞的云霧云蒸霞蔚,如輕紗般縹緲。陽光如金穿透樹梢,灑滿群山,不由生發(fā)由衷感慨,迷魂嶂的云霧富有詩意,如果說水是韻,豐潤了容顏,縹緲起伏的云霧賦予了山以詩意,那么這山就是魂啊!山之魂,人之魂,心之魂,神之魂,這神奇秀美的迷魂嶂既是神的造化,亦是人的杰作,更是魂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