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水災、德爾塔病毒在這個夏天帶來的侵襲和恐慌,正在秋風的吹拂下,漸漸遠去。但是,對于未來的擔憂和焦慮卻像礁石一樣,凸顯在人們的腦海里:社會如此進步,科技如此發(fā)達,為什么我們還有那么多的痛苦和災難要去承受和面對?未來的天空,怎么才能少一些電閃雷鳴,多一些風和日麗?
人類的生存境遇,一直是有責任有擔當?shù)淖骷液驮娙藗冴P(guān)注的對象。他們關(guān)注的目的,就是想喚起更多的人對現(xiàn)實中不盡人意的地方進行革新和改良,讓我們的世界行進在更加美好的時軌上。
我們高興地看到,這樣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已經(jīng)清晰地展現(xiàn)在年輕作家的筆下。“80 后”作家羌人六、羊亭和“90 后”作家馬青虹,帶著他們的小說新作,同時走上了本期刊物。通過他們的作品,我們欣喜地看到,他們已經(jīng)把關(guān)注和書寫的筆頭伸向了更為廣闊更為復雜也更加多姿多彩的時代生活里。
站在更高的角度,觀察和思考社會人生,讓更多的人看到人性和時代的光輝,這也是作家詩人們堅持創(chuàng)作的應有之義。
牛放、蔣雪峰、瘦西鴻、李龍炳等作家和詩人,在他們的新作里依然用他們的關(guān)注、打量和思考,詮釋著他們對現(xiàn)實世界和過往歷史一以貫之的敏感、真誠、善思和包容的胸襟。
本期刊物還推出了關(guān)于作家馬平、羅偉章長篇小說新作《塞影記》《誰在敲門》的兩篇評論,它們也從另外的角度在提醒我們:要解讀當代作家和他們的作品,我們一定要做好相應的文學準備,否則,即使進到了他們的作品里,我們也會迷路,甚至一無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