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維漢
古今一些優(yōu)秀楹聯(lián)把『我』寫進去,『我』字入聯(lián)得體,可以灌注并抒發(fā)感情,增加作者主觀感受,增強作品感染力?!何摇蛔秩暨\用不當,也會突兀、生硬、失衡,成為敗筆。
明代王守仁題于謙廟
赤手挽銀河,公自大名垂宇宙;青山埋白骨,我來何處吊英賢。
上聯(lián)描寫于謙臨危不懼保衛(wèi)北京城的壯舉,以及崇高的歷史聲譽。下聯(lián)說青山埋葬著于公的尸骨,我到什么地方去哀悼他。熊東遨先生曾評此聯(lián)『悲懷、憤慨、不平、惋惜、哀傷、景仰,一齊宣泄于紙面。百感潮生,莫可名狀?!蛔髡邉?chuàng)作此聯(lián)時科舉兩次落第,心情不佳,面對同時代功臣英賢,更有仕途不順報國無門的惆悵,很有一點借于謙祠廟澆自家心中塊壘的意味。
曾國藩題新都桂湖楊升庵故居
五千里秦樹蜀山,我原過客;
一萬頃荷花秋水,中有詩人。
四川新都楊升庵祠及桂湖是明代詩人楊慎的故居。此聯(lián)敘述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曾國藩到四川成都任鄉(xiāng)試主考官,歸途經(jīng)過新都縣,縣令張宜亭邀他游桂湖,酒罷題寫此聯(lián)。作者由北京經(jīng)陜西進入四川,故有一路所見『秦樹蜀山』,慨嘆自己只是一名小小『過客』。下聯(lián)更有『荷花秋水』詩人『宛在水中央』之詠,構(gòu)思巧致,意境升華。上聯(lián)為『線』(秦樹蜀山)與『點』(我)的承接,下聯(lián)為『面』(荷花秋水)與『點』(詩人楊慎)的映襯。
清代呂月滄任慶元縣知縣題大堂
我也曾為冤枉痛入心來,敢糊涂忘了當日;
汝不必逞機謀爭個勝去,看終久害著自家。
作者曾因冤屈陷獄十五年,昭雪后復出為縣令。上聯(lián)自警,不能忘了自己當日的冤枉痛心而糊涂處事;下聯(lián)告誡前來打官司的人,莫要逞機謀爭勝負,凡事要對得起天地良心。此聯(lián)寫法有別于眾多衙署聯(lián)的威風八面正言厲色,而是聯(lián)系自身以往痛苦經(jīng)歷現(xiàn)身說法,諄諄勸世,情感真摯,言詞懇切。
胡敬題采石磯太白樓
公昔登臨,想詩境滿懷,酒杯在手;
我來依舊,見青山對面,明月當頭。
撫今追昔,想象詩仙當年在此飲酒賦詩豪情滿懷;可惜公已早逝,『我』來時,只見到明月當頭,青山對面。追念和景仰李白之情,溢于聯(lián)中。
秦大士題杭州岳墓
人從宋后羞名檜;
我到墳前愧姓秦。
這副游杭州岳飛墓聯(lián)無一字道岳飛,只從秦檜著筆,原因就在于作者的身份:與秦檜一樣都姓秦。作者為清代乾隆朝的狀元秦大士,據(jù)傳他是在與人同游岳王廟時作了這副名聯(lián),既避免了尷尬,也巧妙回應了人們的刁難。后來他游秦淮河時詠七絕一首:『金粉飄零野草新,女墻日夜枕寒津。興亡莫漫悲前事,淮水而今尚姓秦。』最后一句博得名士袁枚喝彩,從『愧秦』到『揚秦』,也暗暗報了曾被人看笑話的『一箭之仇』。
何紹基題樂山凌云寺東坡讀書樓
江上此臺高,問坡潁而還,千載讀書人幾個;
蜀中游跡遍,看嘉峨并秀,扁舟載酒我重來。
讀書樓建于凌云山頂,故有『江上此臺高』一句。坡潁,指蘇軾、蘇轍兄弟二人。蘇軾自號『東坡居士』,蘇轍自號『潁濱遺老』。他二人都曾在此讀書。嘉峨,嘉,指嘉陵江;峨,指峨眉山。此泛指蜀中山水。亦含有他在四川學政任上對學子激勵而有成之意。下聯(lián)中的『我』實指作者自己,何紹基于咸豐五年(一八五五)到凌云山游歷,后離嘉州去峨眉山,同年秋何氏又重返凌云山,并作了這副對聯(lián)。聯(lián)語發(fā)懷古之幽思,抒紀游之慨嘆,暗示自己掌四川學政后,蔚興文教,獎掖各州縣后進,取得『嘉峨并秀』的業(yè)績。婉曲有致言辭之間,不無自矜自負之意。
潘恩題南京秦淮河畔停云水榭
一曲后庭花,夜泊銷魂,客是三生杜牧;
在骨折患者X線平片檢查的過程中,各方一定要密切配合,結(jié)合臨床實際,采取適當?shù)姆揽卮胧?,減少漏誤診現(xiàn)象的發(fā)生,提高X線平片診斷的正確性。
東邊舊時月,女墻懷古,我如前度劉郎。
潘恩,字卯橋,號懶云山人。后庭花,唐教坊曲名,即樂曲《玉樹后庭花》。陳后主(陳叔寶)荒淫奢侈,耽于聲色,終至亡國。人們便把他所填的詞《玉樹后庭花》當作亡國之音。唐杜牧《泊秦淮》詩:『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灰共?,夜晚停船靠岸(于秦淮河)。銷魂,指為情所感,若魂魄離散。杜牧,即唐代詩人杜牧。曾『夜泊秦淮近酒家』,并寫下《泊秦淮》七絕一首。女墻,城墻上呈凹凸形的城垛子。前度劉郎,據(jù)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記載:東漢永平年間,劉晨、阮肇在天臺桃源遇仙。至晉太康年間,兩人重到天臺。后世稱去而復來的人為『前度劉郎』。唐劉禹錫《再游玄都觀絕句》詩: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宦?lián)語乘興吟懷,別有寄寓,有對買唱享樂、醉生夢死者的嘲諷,有重游南京即景生情、懷古撫今之感慨。
楊錫章題上海松江復園耐寒檻
拒霜容我傲;邀月慰卿孤。
楊錫章為清末寶山教諭,南社社員,辛亥革命首揭義旗。上聯(lián)以木蓮為喻,寓歲寒不凋之義,『我』為擬人手法;下聯(lián)化李白詩意,寓清高之品。聯(lián)語簡煉精湛,意境深遠,涵凝作者不隨和于世俗的清淡情操。
白雉山題襄陽隆中諸葛亮故居
使先帝不三顧茅廬,笑布衣賤當似我;
若后主可終承社稷,想巴蜀樂亦如人。
全聯(lián)用了兩個假設句。第一句說如諸葛亮未得到劉備賞識而出山,一輩子就會是個像我這樣貧賤的布衣百姓。第二句說如劉禪最終江山坐穩(wěn),就不會口出『此間樂,不思蜀』了。事實是兩假設都不成立。全聯(lián)從隆中著眼論蜀之興亡。
許祥光題桂林挹秀亭
庭前草色,檻外山光,須知我輩能豪,不在雕梁畫棟;
墻及半肩,窗開四面,愿與吾民相見,常如白日青天。
許祥光為清道光進士,官至廣西按察使。雕梁畫棟,借指裝飾秀美富麗堂皇的房屋。白日青天,即青天白日,指晴朗的天,喻清明。上聯(lián)意謂『我輩能豪』在于山水之樂趣,不在于富麗堂皇的驕逸;下聯(lián)意謂無高墻阻隔,又四面開窗,眼前是一派晴朗的天。聯(lián)語緊切『挹秀』,由景入題,生發(fā)議論,表達了積極的樂觀情緒和與民同憂樂的思想感情。
清代張元濟自挽聯(lián)
好副臭皮囊,為你忙著過九十年,而今可要交卸了;
這般新世界,縱我活不到一百歲,及身已見太平來。
上聯(lián)突出『忙』字,道出人生坎坷,謀生艱辛。下聯(lián)一轉(zhuǎn),喜晚年逢太平盛世,活到『我』這般年紀已經(jīng)知足,死而無憾了。聯(lián)中『你』也是『我』,『我』仍是我。通篇抒發(fā)個人復雜的感受。
其實,不獨『我』字,古今對自己的稱呼有很多種,還有:吾、余、己、予、愚、某、俺、咱等。皆可表達同『我』相同的思想情感。
王有才題采石磯太白樓
吾輩此中惟飲酒;先生在上莫題詩。
聯(lián)文以吾輩為主體,提倡飲酒而勸阻題詩,表明不敢班門弄斧之意,顯得很知趣,詩仙在上,凡人不敢造次,以此襯托李白詩才之高。
清光緒進士吳獬贈吳佩孚
民國正需廉恥將;
吾家曾出廣平侯。
廉恥,廉潔與知恥。廣平侯,指東漢初佐劉秀定天下的大將吳漢,屢建奇功,官至大司馬,封廣平侯。一九一七年吳佩孚曾親往臨湘桃林三合拜望回鄉(xiāng)養(yǎng)老的湖湘名儒吳獬,求教治軍之策,執(zhí)禮甚恭,吳獬粗衣便服,談笑自若。臨別吳佩孚以『吳姓同宗』懇求墨寶,吳獬揮毫題寫此聯(lián)相贈。此聯(lián)勸勉吳佩孚不要辱沒先祖,吳佩孚對此觸動很深,將贈聯(lián)一直掛在自家客廳里,奉為座右銘。聯(lián)語雅切姓氏,坦誠寄意,贊美之情,溢于言表。吳漢、吳獬、吳佩孚皆姓吳,稱『吾家』很得體。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對『有我』『無我』曾經(jīng)做過精采闡述:『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有我』,即是『以我觀物』,詩人所寫的情境都是詩人看到的東西,所以所代表的都是詩人本身的內(nèi)心想法。在文藝作品中帶入作者的親身感受,讓讀者真切體會到作者要表達的內(nèi)容。作者在描寫景物或者人物事件的時候,必然持有自己的態(tài)度,通過作品表達出來,引起讀者的共鳴,就是『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