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 玉
沒有什么比夏天的蚊子更煩人了。被吵得睡不著覺的古人想出了各種驅(qū)蚊滅蚊之法。
熏香是古人對付蚊子最常用的方法?!恫┪镏尽酚涊d,漢武帝時曾通過焚燒“香”以“避疫氣”。唐朝時流行的“隔火熏香”已不再直接焚燒香品,而是通過隔火片加熱,不出煙卻能讓香氣散發(fā)出來,類似于現(xiàn)代電熱蚊香。
但對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香爐使用起來不夠方便又得花錢買,直接燃燒能驅(qū)蚊的植物更流行。艾葉、菖蒲一類的植物,待其水分蒸發(fā)后,便成為古人驅(qū)蚊的好幫手。
熏香之法雖然效果不錯,但總不能隨身帶著一捆艾草或者一盒蚊香,去赴宴逛街吧?所以機智的古人就佩戴起了有驅(qū)蚊功效的香囊??偠灾拖喈?dāng)于隨身帶了個花露水香包。
不過躲進蚊帳里是最安全輕松的法子。先秦時人們夏天已使用蚊帳防蚊。唐宋以后,使用蚊帳已比較普遍。不過夏日炎炎,蚊帳防住蚊子還得透氣通風(fēng),這就必須使用紗羅之類的昂貴絲織物織造,貧民之家買不起這樣的蚊帳。直到明清,蚊帳仍非家家戶戶的標(biāo)配。蒲松齡就抱怨自己給別人做塾師時“僅管火紙燈煙,夏天無有蚊帳”。
明清時發(fā)明了驅(qū)蚊燈,一般使用的材質(zhì)有銅、陶瓷、鐵皮等,后來還有玻璃燒制的。吸蚊燈利用了熱脹冷縮的原理,在燈的鼓肚上有一個喇叭形的大口,燈置其中,點燃后,氣流從大口中進入,從上面的煙道排出,飛來的蚊蟲就被吸入而燒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