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沈周是中國繪畫史上一位出色的畫家,山水、花鳥、人物皆擅,尤擅山水。沈周的繪畫主要受家族、元代和宋朝繪畫風格特點的啟發(fā)。他的繪畫風格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前期被稱為“細沈”,晚期被稱為“粗沈”。沈周的繪畫在前人的基礎上富有創(chuàng)造性意義,研究山水畫的繪畫風格,是我們進行山水畫創(chuàng)作和學習的一個重要過程。他的“入古出新”的革新過程,以及積累的經(jīng)驗,對當代中國繪畫的研究有重大現(xiàn)實意義和參考價值。
關鍵詞:沈周;粗沈;細沈
一、沈周的生平及所處的人文地理環(huán)境
沈周,字啟南,雅號白石翁,吳門畫派的創(chuàng)始人。沈周一生讀書,作詩作畫,悠然自在,追求獨立、自由灑脫的生活,不喜污濁的廟堂政事,終身不入入仕途。沈周的文藝修養(yǎng)比較全面,繪畫主要是山水,其次是花鳥,他的作品總是帶有濃郁的江南文人趣味。
沈周生活在明朝中后期,這一時間段的政治雖然頹廢,但在經(jīng)濟文化上卻處于不斷發(fā)展的狀態(tài)。沈周一生淡泊名利、為人謙和,沈周在三十歲左右的時候,詩名已經(jīng)很大。當時的蘇州府巡撫欣賞沈周的才華,沈周無心廟堂。他把所有心力都投入到詩歌、書法和繪畫的創(chuàng)作中。中年以后,沈周在山水繪畫領域頗具聲望。達官貴人和市民都很喜歡他的畫。桑榆暮景的沈周癡迷于烏鎮(zhèn)的筆墨意蘊,在追求中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文人畫風格。
二、沈周的藝術風格特征
(一)“細沈”畫法嚴謹細秀,用筆沉著勁練
沈周早期繪畫風格有“細沈”的之稱,主要以學習元四家的畫法前期特別追求王蒙的筆墨畫法,山水畫作品風格布局嚴謹、構圖嚴格,筆畫渾厚有勁,整潔纖細的繪畫風格,這是沈周早期繪畫藝術風格特點。在這一時期,沈周的作品大多是小幅的,留存的作品有《為碧天上人作山水圖》、《幽居圖》等。
《為碧天上人作山水畫》這幅畫中山以牛毛皴為主要皴法,這可以看出是受王蒙皴法特點的影響。畫法吸取先賢的經(jīng)驗,重疊的山脈錯綜復雜,皴染密集,體現(xiàn)了沈州早期嚴謹細致的特點。在這幅畫中,山頭多是繁密的苔點,山腳下有一棵古老的松樹,樹后的瀑布穿梭于山隙之間。此作品能夠體現(xiàn)出沈周筆法細膩的特點。
《幽居圖》是沈周臨摹古畫之后總結經(jīng)驗創(chuàng)作出的作品。此畫晚于《為碧天上人做山水畫》,由畫可以看出他仍在學習的王蒙的畫法,比起早期作品用筆更為復雜。在這三年中,他不但學習了王蒙的畫法,更拓展了自己的思路,畫面布局已經(jīng)開始脫離王蒙。沈周不但學習牛毛皴,還學習披麻皴、斧劈皴等,沈周的山水畫中可以宋元時期的影子,并吸取了諸家筆法的精華為自己所用。
(二)“細轉粗”用筆剛柔兼濟,風格粗放瀟灑
沈周在早期“細沈”轉變到晚期“粗沈”這一時期,師承關系和繪畫風格上有了很大的轉變,漸漸形成了剛柔兼濟,粗放灑脫的藝術風格。在這一時期的繪畫作品的樣式由復雜到簡單,由細膩到粗獷,而且畫面尺幅擴大。這一階段創(chuàng)作的作品有《東莊圖冊》、《魏園雅集圖》等。
最具代表的作品之一是《魏園雅集圖》。畫中場景就像沈周鄉(xiāng)村生活的真實寫照。雖然這幅畫的風格是細致的形式,但卻表現(xiàn)出粗獷奔放的筆法,這與“細沈”的時期完全不同。古人在使用骨筆時,也強調(diào)情感與書法的結合。一直以來,在創(chuàng)作中抒發(fā)胸中意境是文人畫的一大特色,這使文人的個人情緒情感得以宣泄,而情緒的波動與意境的營造除了以題畫詩的形式表達出來,還有便是以畫中物象結構的疏密、點畫的輕重、墨色的濃淡、行筆的緩急來表現(xiàn),這幅作品就表現(xiàn)了沈周向往的隱居和享受生活的情調(diào)。
而已呈現(xiàn)出“粗沈”面貌的代表性作品就有沈周的《仿倪山水》 軸,這幅作品是沈周 47 歲時畫的。其作品以倪瓚的筆法畫出,畫面場景簡潔而意味深長,所描繪的景物近處的山石以中鋒和側鋒相結合刻畫,厚重的樹葉以濃墨橫掃寫出,其意筆匆忙,卻足夠形成了“粗沈” 之勢。
(三)“粗沈”筆墨粗簡豪放,風格氣勢雄魄
“粗沈”晚期已是沈周的耳順之年,這個時期是他繪畫的成熟時期。此時,沈周山水畫藝術特點的形成得益于對吳鎮(zhèn)畫法的認知,逐漸擺脫了宋人畫風,沉醉于水墨和山水之間,筆法粗獷豪放、質(zhì)樸簡練,獨具雄健的格調(diào)。
這一時期沈周的繪畫,集眾家所長形成蒼郁渾厚的山水畫藝術風格。這一時期的作品《京江送別圖》,畫面以長構圖的方式創(chuàng)作,自右向左觀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茂林、小橋、灘涂、河岸,一片草長鶯飛、欣欣向榮的江南春景。再往左觀之已到作品的中心,友人在岸上作揖告別,一葉小舟在江面上,主人正乘舟前行。近景的山石、樹木以粗獷的線條勾皴,再用墨點畫,墨色濃重,線條蒼勁,畫面整體給人氣勢磅礴的感受,可以看出沈周晚期成熟的風格?!稏|莊圖》是沈周中后期的代表名作,體現(xiàn)了沈周晚期“粗沈”的風格特征。
三、沈周繪畫藝術的傳承
(一)沈周的山水畫中的書、畫結合
傳統(tǒng)文人畫融詩、書、畫、印為一體,沈周作為畫者而言,極為注重文人修養(yǎng),在沈周的畫作中能夠經(jīng)??吹剿淖灶}詩。
“細沈”時期的作品《廬山高圖》是沈周早期詩畫相結合的典型代表,在畫面右上角直題篆書“廬山高”,用小字題款,書法用筆的松動和主體山石的皴法產(chǎn)生了明顯的松與緊的鮮明對比;巖石的形態(tài)和題款的排布相互映襯,增強了畫面整體感。詩畫結合的文人情致,豐富了山水畫的畫面呈現(xiàn)語言,推動中國畫與詩書相結合的發(fā)展,極富深意。
(二)蘊藉典雅的文人格調(diào)
沈周的繪畫造詣很高,卻為人平和,廣交益友,徜徉于山水之間,品茗論詩,過著怡然自得的文人生活。沈周感受自然的真善美,由此在他的筆下,人物、山水、花鳥、蟲魚皆富有自然灑脫之感。沈周終生不貪戀廟堂政事,吟詩、作畫好不快活。自然山川的隱居生活環(huán)境下慢慢孕育了其獨特的繪畫風格。他對吳門畫派各畫家的影響極廣,題材、構圖、筆墨等皆有影響。沈周自身獨特的文人格調(diào)對明代山水畫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并深深影響后世學者。
四、結語
沈周作為明四家之首,推動中國山水畫的發(fā)展,給后世學者留下了珍貴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從學習他人到吸收己用,在不同的繪畫特點中,他能做到博眾家之所長,并不是一味地摹寫。了解他的繪畫創(chuàng)作歷程,在漫長的繪畫創(chuàng)作中不斷總結和革新, 形成了剛中顯柔,線條揮灑天趣而成,畫面突兀出雄渾凝練的用筆。沈周帶給后世不僅僅是他的繪畫成就,還有他的美學思想。沈周的弟子眾多,其中就包括“明四家”中的三人,因為沈周吳門畫派才得以占據(jù)當時畫壇,其山水畫風格特點影響至今。
參考文獻:
[1] 吳敢.《中國名畫家全集—沈周》[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106
[2] 單國強.《中國名家古代作品選粹--沈周》[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11
[3]紫都 耿靜. 吳門畫派沈周[M]. 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45-56
[4]潘文勰.明代山水[M].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12.
[5] 田洪、田琳.沈周繪畫作品編年圖錄[M].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
[6] 段紅偉 . 沈周畫傳 [M]. 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52-89.
[7] 金開誠 . 花壇明四家 [M]. 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17-44.
[8]何麗娜.沈周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jīng)濟出版社,2017:114.
作者簡介:
山東省聊城市聊城大學東校區(qū)群星公寓,郗長超1509876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