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群作為老師和家長的主要溝通渠道之一,幾乎覆蓋了幼兒園到高中整個教育階段。家長群最初的建立,是為了通過家校聯(lián)系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但不知從何時起,家長群卻無形中給家長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眼下關于家長的話題很容易成為網(wǎng)絡熱點問題,一不小心還能上熱搜。有一次,一位爸爸罵罵咧咧退家長群的事就上了熱搜,題為“壓垮成年人只需一個家長群”。
那位爸爸說:“我就退出家長群怎么了?你們老師上課不教,回家讓家長批改作業(yè)……”
對不起,雖然我也是一位家長,但不代表我會覺得所有家長的一切行為都是正確的。成年人早應該脫離“委屈即正義”的誤區(qū)了,你的委屈是誰造成的都沒搞明白,有什么好頂?shù)摹R苍S壓垮成年人的不一定是家長群,還可能是公主病。
家長群是否真的那么不堪?老師是不是真的給家長造成了那么大的壓力?我知道不同地方、不同區(qū)域、不同類型的學校,家校關系和溝通模式都是不一樣的。但不管在哪兒,家長其實最明白,造成我們焦慮和育兒困擾的最大根源,根本不是一線老師,而是社會大環(huán)境,水漲船高,劇場效應,你追我趕,一線老師也是一路被逼著逆流而上,順勢而為。在這種環(huán)境下,即使老師不盯你,不和你做任何溝通,不給你任何任務,你的焦慮也絲毫不會減少,甚至可能會怪老師“太松了”。
大家都見過路怒族吧?馬路上那些動不動發(fā)飆、橫豎看不順眼、吵架罵街、打架斗毆的,屬于這一類人的典型。他們旁邊也總是站著一群人起哄:“就是!沒錯!說得對!罵得好!”都老大不小了,不找找自己原因嗎,有本事買個直升機,租幾個停機坪,一切路怒都解決了。老司機都知道,越是經驗豐富、開車時間長、技術好的司機,越不怒,他們找到“順應”和“舒適”的交界點,最大限度地讓自己愉快地開車。而新手們生怕自己沒被別人看到,要刷存在感。家長群是什么?就是個小型社會。你在這里既不是老大也不是老二,想排第幾要看娃。群怒的家長,或許能掀起一波短暫的宣泄。但理智一點的人都會想:這能帶來什么改變?對我們有啥好處?
有的人以為自己與眾不同,說別人所不敢說,做別人所不敢做,但他從沒有起到任何正面作用。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么了”,是啊,沒怎么,你退呀,不吱聲也能退群的。這種“退了還要昭告天下,就怕大家不為他的離去感到悲痛和自責”的家長,到底想證明什么呢?“那我要你們干什么”,是啊,如果孩子上學后你就認為可以完全撒手不管,那孩子還要你干什么?你不但可以退群,還可以退學,甚至可以考慮“退孩子”。
不知道為什么,最近幾年家長群里鬧新聞的主角,大多是爸爸。前不久,兩位爸爸在家長群里因為孩子之間的小矛盾而公然約架,打得頭破血流。還有位爸爸在開家長會時痛哭流涕,聲稱自己太忙了沒時間回老師的消息。就在近兩年,也曝出爸爸在家長群里對老師說:“我兒子沒完成作業(yè),是我不讓他做,他要是不想上學,我也不讓他上學了,怎么了?”這理直氣壯的,感覺自己是正義的化身。而平時一直在兢兢業(yè)業(yè)帶娃、輔導學習、操持補課、家校溝通、規(guī)劃發(fā)展的,大部分是媽媽;但時不時在家長群里公開抱怨、約架、搞事情、退群并昭告天下的,卻多數(shù)是爸爸。男女有別我理解,但當了家長后男女差別越來越大,我很難理解。把硬杠當作有原則,把破壞當作有底線,把挑事當作維護正義,把憤怒當作有個性……這種只有硬度沒有軟度還揚揚自得的易碎體質,最喜歡給自己加戲。
這恰好反映了一個尖銳的問題,也是很多人不敢面對的事實:家長和家長之間的差距真的很大。只要你觀察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越是好的學校,家長和老師的配合度越高;越是各方面優(yōu)秀的孩子,家長和學校的配合度越高。是因為學校好,所以家長都很配合嗎?是因為孩子好,所以家長配合嗎?恰恰相反,是因為家長很配合,他們才進了好學校;是因為家長付出得多,孩子才好。家長在孩子身上花了多少精力,在教育這件事上做了多少親力親為的努力,直接決定了孩子進入什么樣的教育場所。
一開始我們也都很不服:教育明明是學校的事,為什么家長要做這么多?但后來我們逐漸明白了:教育,就是專治各種不服。教育里有很大程度的自我要求,其中包括家長的自我要求。老師確實不應該把什么都推給家長,但同樣,家長絕不能什么都指望老師。你不肯付出,自然有無數(shù)自我要求高的家長在不斷付出?!芭浜稀辈皇恰扒鼜摹?,歸根到底孩子是你的!你憤怒且消極,卻要讓老師積極起來?難道老師應該把其他學生放到旁邊,一天8小時只對你的孩子負責,只為讓你過得輕松舒服?
確實,不是每個老師都是好老師,但請記住,也不是每個家長都是合格的家長。覺得自己付了點學費恨不得老師給他家娃24小時提供定制服務的那些家長,已經率先輸在了起跑線。大環(huán)境的競爭和壓力活生生擺在這兒,老師自然會讓家長做很多教育輔助,盡管方式上有的委婉、有的直白,但他們是最直接教我們怎么當家長的人。當家長就是你和這個世界真正和解的過程,你現(xiàn)在告訴我“成年人沒有容易二字,就容易退群”,對得起你娃嗎?你當然可以不聽,不配合,就像很多人對社會不滿也一樣能生存下去一樣。你還可以認為現(xiàn)在的教育環(huán)境配不上你,并讓孩子遠離這些,你只需要把自己家的礦搞好留給子子孫孫就行了。對了,你有礦嗎?
憤怒中年只想著一件事:怎么做最過癮。理性家長想的卻是:做什么能解決問題。就像在公眾號后臺留言說“我對你很失望,取關了”一樣,退家長群也要發(fā)個視頻昭告天下并順便罵一頓的人,都把自己當宇宙中心了。
大家應該明白一個道理:我們所有人,無論是家長還是一線老師,本就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你奓毛屬于人民內部矛盾,損人不利己。我猜,說到這兒肯定有人會杠:“你的意思是老師把責任都推給家長就是對的?”首先我告訴你,我也是一個家長,家長的累是怎么回事我最清楚。我們當然也可以選擇不累,代價就是接受孩子一路墊底長大。你要是不能接受,就硬著頭皮走出舒適區(qū)吧。
按那位爸爸的邏輯,老師應該對全班家長說:“大家不要關注孩子的功課,千萬不要檢查作業(yè)!”你高興嗎?醒醒吧,老師沒必要盯著你去管你自己的孩子,你不想配合可以告訴老師:“我有自己的路數(shù),不想按你說的做,請你以后別管我們!”然后你默默退群,回歸自己的山林,也還老師一片清靜,皆大歡喜,何樂而不為?
如果你連和老師理性溝通、順暢交流的能力都沒有,只會在這里耍公主病甩臉子喊委屈,有這點時間不早就給孩子檢查完一天的功課了嗎?當然,如果你勤于修煉,終有一天會煉就“被點名也無動于衷”的境界,你也會對那些戲份過多的“退群者”笑著說一聲:有緣再會。
(摘自東方出版社《了不起的中國媽媽》??? 作者:格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