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金
(中國水利水電第七工程局成都水電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1130)
水泥穩(wěn)定碎石基層在道路工程中屬于主要的承重層,是市政道路施工中重點內容之一,水泥穩(wěn)定碎石基層的施工技術,直接關系到道路工程的質量以及實際使用壽命。因此,相關人員應當加強對施工技術的研究,對施工各環(huán)節(jié)進行全面探討,明確具體的施工要求,從而不斷推廣施工技術應用,推動市政道路施工的整體發(fā)展。
圖1 原材料
在水泥穩(wěn)定碎石基層施工過程中,水泥是主要的原材料之一,具有較強的穩(wěn)定性,水泥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工程的整體狀況。為此,在實際施工過程中,要求工作人員應當合理選擇相應碎石集料和水泥。碎石集料應具有良好的級配,不得有其他雜物,砂石應干凈,并呈現出曲線的狀態(tài),在碎石材料的選擇中,確保顆粒的含量在20%以內,避免表面存在有害物質,影響施工質量。所用水泥建議選用初凝時間4h以上,終凝時間在6h以上的42.5級復合硅酸鹽水泥。同時,針對剛出爐的水泥,須對其進行停放,在夏季時,由于溫度過高,須保證罐內的溫度在50℃以下,并在施工時,確保水泥的溫度在10℃以上。水泥穩(wěn)定碎石基層施工應符合《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細則》(JTG/TF 20—2015)的規(guī)定。
在基層施工過程中,須不斷運用施工技術,促使施工各環(huán)節(jié)均能順利開展,因此施工人員須對各環(huán)節(jié)施工內容進行查看,保證施工環(huán)節(jié)的規(guī)范。其中在材料生產以及拌合站設置過程中,要求生產的混合材料均勻,各種材料以及含水量保持一致,并嚴格控制含量,有效增強材料的強度。同時,在攤鋪施工過程中,須利用指定的設備開展施工作業(yè),充分保證攤鋪的速度以及厚度均在合理的范圍內,滿足道路的施工要求。在碾壓施工過程中,要求工作人員明確具體的工序內容,按照規(guī)定標準開展一系列的施工作業(yè),增強道路的碾壓程度,提高路面的穩(wěn)定性[1]。另外,在基層施工完成后,還須對其進行全面檢驗,根據強度等各項指標,對路面進行充分檢測,以保證道路質量,并達到良好的施工效果。
以柴桑河、泉龍河二期建設工程環(huán)湖西路施工為例,本工程道路等級為城市次干路,道路長度為1466.15m,道路紅線寬度29m,雙向人行道9m,車行道20m,道路車行道路面結構采用瀝青混凝土路面,人行道路面結構采用透水混凝土路面。車行道路面結構設計如下:上面層為4cm SBS改性瀝青混凝土AC-13C;下面層為6cm中粒式瀝青混凝土AC-20C為上基層:20cm 5%水泥穩(wěn)定碎石基層;下基層為20cm 4%水泥穩(wěn)定碎石基層;墊層為20cm級配碎石墊層。
在該市政道路施工過程中,要求工作人員明確具體的施工要求,全面分析施工各環(huán)節(jié),了解道路施工中的整體情況,并采取相應的施工技術,對道路工程的施工有較大的幫助。為此,在水泥穩(wěn)定碎石基層施工中,須使用5%的水泥穩(wěn)定碎石,其最大粒徑在31.5mm以下,塑性指數在6以下。同時,在水泥的選擇過程中,須選初凝時間在4h以上的水泥,終凝時間在6h以上的復核硅酸鹽水泥,還應當保持壓實度在98%以上,抗壓強度在3.0~3.5MPa之間,以此可有效滿足道路施工要求。同時,在基層施工過程中,應當掌握各環(huán)節(jié)的施工目標以及規(guī)定標準,要求施工人員按照具體標準開展相應的施工作業(yè),從而可有效提高市政道路工程質量,并能夠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相應的施工作業(yè)。
2.3.1 準備工作
在基層施工前期,工作人員應當提前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深入研究水泥穩(wěn)定碎石基層,并全面了解市政道路工程的實際情況,掌握工程施工的具體環(huán)境以及相關要求,充分明確道路基層的施工要點,掌握具體的工藝流程,合理規(guī)劃施工放樣、攤鋪、整型、碾壓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并結合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施工技術,對道路基層施工的開展起到重要作用,有效提高整體的施工效率。在準備工作中,工作人員還須明確基層各線的長度,如,中心線應保持20m左右,直線段應當為10m左右,路面外側約0.5m處設置相應的指示樁,并對其進行充分測量,確保保持水平的狀態(tài)。在指示樁上還須合理標高,并對基層進行全面檢測,保證基層的清潔,避免出現雜物以及浮土等對基層施工產生較大的不良影響。
2.3.2 材料需求
在基層施工過程中,工作人員要明確材料需求,準備好相應的材料,并根據道路工程實際狀況,對基層進行合理配比,制定具體的配比方案,明確各材料的實際用量[2]。同時,在對材料使用前,工作人員須深入檢測材料,了解材料的具體規(guī)格以及實際情況,充分保證材料的質量,使其符合我國規(guī)定的標準,能夠更好地應用在施工作業(yè)中。材料檢測的過程中,在壓實厚度的基礎上,有效測量含水量以及壓實系數,可為道路施工提供良好的參考依據,促使施工人員按照檢測的標準開展相應的施工作業(yè),充分滿足材料的應用要求,并逐漸提高材料配比的合理性。
2.3.3 拌合運輸
在市政道路施工過程中,原材料選擇完成后,須將各類材料有效混合,將其放置一起攪拌。在拌合的過程中,應當采用4個左右的料斗以及大約100t的貯藏罐,并要求含水量保持在2%左右,以此可有效將攪拌好的材料放入相應的罐中進行儲存,避免材料受到外在的損壞,對其產生較大影響,致使道路工程無法正常開展施工作業(yè)。同時,在材料的拌合過程中,還應當使用1500t/h的設備,充分提高整體的拌合效率,為道路基層施工節(jié)省大量的時間,縮短工程周期,達到良好的施工效果。并且,在拌合過程中,還應當全面監(jiān)測整體過程,并對其進行詳細記錄,以此了解整體拌合情況,并對異常情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另外,在運輸過程中,應當采用25t自卸汽車運輸材料,并在運輸過程中,對材料加蓋篷布,避免水分的大量流失,運輸行駛速度保持在15km/h以下,防止出現碰撞的現象,從而可對材料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
2.3.4 攤鋪碾壓
在基層的攤鋪碾壓過程中,施工人員應當選用功率較大的攤鋪機,利用設備對基層進行找平,并在施工中,促使設備勻速前進。適當調整熨平板的虛鋪厚度,并在其下方放置等厚的木塊,在攤鋪機中通常具有調平以及壓實的裝置,快速完成攤鋪工作。在此過程中,須利用3~4輛運料車,第一輛車停在距攤鋪機約20~30cm處的位置掛空擋,此時,攤鋪機向前推動,運料車為其提供相應的材料,在攤鋪過程中,充分保證其運行速度在2~4m/min,并縮短運輸車的換車速度。同時,在碾壓過程中,須完成三個階段的工作,初壓時,采用振動式的碾壓方式,從兩側向中心碾壓,低坡向高坡碾壓,由此達到基層施工規(guī)定的要求;復壓時,須反復碾壓4~6遍;終壓時,可采用光輪壓路機,對路床碾壓2遍,確保公路更加穩(wěn)定。在攤鋪以及碾壓的過程中,應匯總施工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并對其進行全面處理,可不斷提高路面的穩(wěn)定性,保證基層的施工質量。
2.3.5 檢驗試驗
在市政道路施工完成后,工作人員須對道路進行全面檢驗,在24h內完成道路的檢驗試驗工作,并根據指標對基層施工情況進行充分對比。為此,要求工作人員應當充分明確基層施工中的各項指標。其中在基層縱斷高程中,允許存在的偏差在20mm左右,利用水準儀高程進行測量,檢驗頻率的范圍應當在20m左右?;鶎悠秸鹊闹笜似钤?0mm以下,工作人員可利用3m左右的直尺測量,并取最大值[3]。在基層寬度的檢驗過程中,可利用鋼尺測量,檢驗的范圍須在40m左右。通過對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對比,有效確保基層施工在規(guī)定的標準內。此外,在道路施工后,還須進行彎沉檢驗,采用專業(yè)的檢測設備,對指定的測試路段布置相應的測試點,將試驗車與測試點對準,使其保持約3~5cm的距離。隨后,將檢測設備插入輪胎后輪中,并調整檢測設備。在檢驗過程中,汽車緩慢行駛,若路面出現變形時,則設備中的指針會隨之轉動。當指針達到最大時,表明路面彎沉較為嚴重,工作人員須對道路施工進行適當的改進,從而提高市政道路質量。
總而言之,在市政道路施工中水泥穩(wěn)定碎石基層施工技術較為重要,工作人員應當加大對技術的研究力度,并將相關技術應用在具體施工作業(yè)中,明確各環(huán)節(jié)的施工標準,采用相適宜的施工技術以及施工方法,促使工作人員在短時間內完成道路基層施工,保證施工道路工程的質量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