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凡
(山西陽中新材有限責任公司,山西 陽泉 045200)
氣凝膠材料主要是通過工藝制備獲得的新型材料,主要工藝有溶膠—凝膠、干燥等方法,制作出密度、折射率、熱導率低、空隙率較高的多孔材料。此類材料耐高溫性能優(yōu)越,因此在建筑領域應用前景廣闊。同時,材料制作周期和成本的可控性強,因此,可以替代傳統(tǒng)建材,研究此類材料在建筑節(jié)能、保溫等領域中的應用前景廣闊。
氣凝膠材料屬于由超微粒子所組合制作而成的固體材料,有硅系型材料,有硫系型材料,還有碳系型材料。碳氣凝膠和SiO2氣凝膠較為常用,因為上述材料密度低、粒徑小,表面積和孔隙率較高,微觀骨架間隙在納米級別。因為氣凝膠當中的小氣孔規(guī)模龐大,尺寸均勻,材料導熱系數(shù)在0.013W/(m·K),要低于空氣的導熱系數(shù),因此,可以看出氣凝膠材料擁有保溫隔熱優(yōu)勢[1]。
氣凝膠材料屬于多孔結構、內部填充膠體的輕質材料,因此,外界環(huán)境溫度在25℃左右時,材料的熱導率不足0.018W/(m·K),材料的平均孔徑大小在10~20nm之間,材料密度介于0.06~0.18g·cm-3,最高耐熱溫度1600℃,材料耐火程度A,比表面積700m2·g,材料空隙率介于95%~99%之間。
西方國家通常將氣凝膠材料應用于建材制造或航天材料制造等領域,還生產(chǎn)出用于商用的產(chǎn)品。我國在氣凝膠領域的相關研究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發(fā)展速度較快。無論是氣凝膠材料的制備,還是此類材料的性能檢測,又或者材料的開發(fā)應用,都獲得諸多成果,總結諸多經(jīng)驗。研究人員利用無機鹽作為材料,使用溶膠凝膠方法,配合臨界干燥工藝,制作而成二氧化鈦氣凝膠。
氣凝膠材料合成階段,主要是經(jīng)歷“溶膠—凝膠”、干燥兩個步驟,添加前驅體,作為催化劑,獲得濕凝膠,之后經(jīng)過干燥步驟制備氣凝膠。
在“溶膠—凝膠”階段,主要經(jīng)歷三個步驟,轉變膠體溶液,使其變成無序、連續(xù)網(wǎng)結構,溶液內原料水解發(fā)生反應,反應以后,分子縮聚,溶液內部會形成小粒子簇,若粒子數(shù)量逐漸增加,會變成大粒子簇,出現(xiàn)絡合反應的現(xiàn)象,獲取凝膠。經(jīng)老化步驟后,凝膠之內網(wǎng)狀結構經(jīng)過絡合反應被黏結,因此結構穩(wěn)定性更強,結果網(wǎng)絡逐漸變得更加粗壯,結構的穩(wěn)定性更高。然后通過干燥處理,防止凝膠結構出現(xiàn)塌陷問題,導致制備過程失敗。通常而言,老化階段需要利用乙醇溶液,在特定溫度環(huán)境之下,保持老化時間7d,根據(jù)老化要求對溶液進行更換[2]。
在凝膠老化以后,還需要采取干燥處理措施,之后才可獲得氣凝膠。當前,制備氣凝膠需要利用常壓干燥、超臨界干燥以及冷凍干燥等技術。其中長壓干燥的應用需要對前驅體進行處理,之后讓材料具備疏水性,之后經(jīng)過加熱和升溫等工藝,來獲取氣凝膠;應用超臨界干燥主要是轉化濕凝膠內部需干燥介質,使其處于超臨界狀態(tài),降低其表面張力,使張力值為0,這樣凝膠結構不但性能優(yōu)越,而且整體性好;運用冷凍干燥這一技術,通常是通過升華介質的方式,讓凝膠處于干燥狀態(tài)。
通過上述工藝流程的運用,獲得氣凝膠材料,其物理性質優(yōu)越,本質原因是微觀結構較為獨特。而材料微觀結構和及制備過程工藝的運用息息相關,所以為了保證氣凝膠材料在建筑領域的高效運用,需要關注其制備工藝的改良,根據(jù)建材行業(yè)對此類材料的應用需求,優(yōu)化改進,才能發(fā)揮材料應用優(yōu)勢。
在建筑結構當中,玻璃外窗最重要組成部分,窗體在建筑結構當中既有通風和采光的功能,還能增強建筑美感,讓人員的居住體驗更好。實踐研究表明,窗體結構損失的熱量占建筑熱量整體損失50%左右。以往建筑窗戶使用硅酸鹽玻璃,透光性、隔熱性相對較好,然而,無論是遮陽系數(shù),還是導熱系數(shù)都相對較大,因此建筑仍然需要消耗大量能源。
利用氣凝膠材質玻璃能夠改善傳統(tǒng)材料應用存在的不足之處,因為此類材料熱學性能優(yōu)越,合理運用能夠降低室內熱量向外部擴散,隔涼隔熱,提升透光性。研究人員利用室內實驗,在雙層玻璃間填充此類材料,利用實驗儀器,測試玻璃板對太陽輻射、光照強度等。結果顯示,氣凝膠材料后,玻璃接收太陽輻射的趨勢無波動,室內采光率也恒定,使用此類材料可以降低太陽輻射,讓材料散射輻射增加。實驗過程,可測量室內光照度,按照《建筑采光的設計標準》來分析結果,采光系數(shù)需在15%,使用氣凝膠材料后,玻璃采光系數(shù)可超過20%,可見,此類材料不影響建筑采光效果。且使用此材料,建筑室內不會受太陽直接輻射,所以和中空玻璃對比,室內光線柔和度更好,能夠滿足人們保護眼睛的需求[3]。圖1是氣凝膠材料應用以后太陽輻射、可見光透過量折線圖。
圖1 太陽輻射、可見光透過量折線圖
氣凝膠顆粒主要指SiO2分子凝結而成的顆粒狀物質,按照其性質,可將其分為親水性顆粒,疏水性顆粒。這種材料可以采取一次成型的方法進行制備,還可以采取二次成型的方法制備,前者會利用催化劑甲酰胺,并且使用凝膠前驅體水玻璃,借助溶膠-凝膠的方法將材料制備出來,后者是先將凝膠顆粒制備出來,之后根據(jù)需要的尺寸,制備成大小不同的顆粒物質。鮑爾運用上述技術制備出凝膠顆粒在1μm的材料,由于制備流程簡單,所以能夠實現(xiàn)商業(yè)化生產(chǎn)。生產(chǎn)過程對氣凝膠顆粒密度、大小等進行合理控制,將其添加到無機材料中,制作保溫砂漿,根據(jù)建筑墻體的外保溫施工需求,調制成不同比例,還可以作為墻體的填充材料,提高建筑保溫性能。
當前,建筑墻體主要利用PS和無機GF氈作為保溫材料,但是上述材料使用年限相對較短,還存在安全隱患。氣凝膠隔熱板(下文簡稱AIP)屬于新型隔熱材料,熱導率極低,且安全性能高,EPS和GF材料厚度在100μm,AIP材料的厚度在30μm。AIP隔熱板有如下幾種類型:①氣凝膠—纖維氈復合材料;②氣凝膠—纖維—三元遮光劑復合材料;③氣凝膠真空材料。
研究人員利用“溶膠—凝膠”的方法來進行氣溶膠制備,之后與GF氈進行混合,就能獲得復合凝膠,在表面改性、老化等處理以后,在運用常壓干燥這種技術,就能得到AIP絕熱材料。通過測試,上述技術具備的材料導熱系數(shù)0.0208W/(m·K),和EPS材料、GF材料相互對比,AIP材料性能更加優(yōu)越,材料性能對比參數(shù)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隔熱材料性能參數(shù)對比
經(jīng)實驗,處于溫度升高環(huán)境之下,AIP材料達到最高溫度的時間相對較長,因此,和傳統(tǒng)的隔熱材料對比,AIP材料的低溫波動的控制效果最好。
在現(xiàn)代化建筑當中,熱量損失為建筑主要能耗,所以建筑在施工期間,保溫、隔熱能力的提升十分重要。氣凝膠混凝土材料的隔熱性、保溫性都相對較好,和其他泡沫類混凝土材料對比,質量更輕,所以在現(xiàn)代化建筑當中應用廣泛。傳統(tǒng)建筑行業(yè),超絕緣材料大多選擇SiO2氣凝膠,在混凝土當中添加體積分數(shù)60%氣凝膠材料,就能得到導熱系數(shù)0.26W/(m·K),密度1000kg/m3材料。研究人員對于此類材料導熱系數(shù)、氣凝膠占比之間關系進行分析,從而制作出氣凝膠占比50%,導熱系數(shù)在0.55W/(m·K)的材料。但是上述保溫材料無論是導熱系數(shù),還是密度都相對較高。如果向混凝土當中添加超絕緣類氣凝膠材料,可以將其導熱系數(shù)、密度等降低,但是使用效果遠遠不如加入泡沫。除此之外,如果氣凝膠加入量相對較高,還會增加成本,影響其工程化應用。
研究人員將泡沫、氣凝膠同時向混凝土當中添加,制作三元氣凝膠泡沫混凝土材料,因為材料質量本身較輕,顆粒具備支撐作用,所以氣凝膠混凝土在和其他類型泡沫混凝土的密度相同的時候,成型效果、強度等更加優(yōu)越,熱導率更低。
總之,建筑領域傳統(tǒng)建材的應用由于其密度高,且熱導率高,因此,可能出現(xiàn)使用壽命短、安全性能低這類問題,和當前建筑領域持續(xù)發(fā)展與節(jié)能降耗方面要求不符,還會制約行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因此,需要探索開發(fā)更多新型建材。氣凝膠材料擁有低密度,高孔隙率的特點,既耐高溫,又擁有良好的透光和隔熱優(yōu)勢,所以,在建筑行業(yè)應用前景廣闊。為了高效利用此材料,需要深入研究制備工藝,實現(xiàn)工業(yè)化生產(chǎn),應用此類材料,改善建筑的耗能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