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梅
大連市建設學校 遼寧 大連 116200
中國教育部頒布的2020年版中等職業(yè)學校英語課程標準為中職
英語教學指明了實施方向。閱讀是中職英語教學不可忽略的內容,是中職英語學習必不可少的方面,也是被很多學生認為難度較大的部分。因此,在學科育人宗旨的引領下,教師需用先進的教學理念,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升核心素養(yǎng),探尋中職英語閱讀教學育人之路。
閱讀是人們生活中的一項重要活動。閱讀是一種認知活動,“作者在寫作過程中選用最能表達自己意思的語言,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則需要對文字進行理解,并利用自己的語言知識、認知能力以及對該話題的已有知識對文本意義進行建構,有時還可能會讀出不同于作者本意的新的感悟”[1]。
閱讀可以鍛煉一個人對于不同的閱讀材料的理解能力,提升閱讀素養(yǎng)?!伴喿x素養(yǎng)應該包括獲取信息、理解信息、反思信息、選擇信息、評價信息等的能力,只有具備這樣的閱讀素養(yǎng),人們才能很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盵1]
“獲取”“理解”是運用語言知識的基本能力,而“反思”“選擇”“評價”是更高的要求和需要培養(yǎng)的能力。對文章內容及作者思想、中外文化等進行反思、選擇、批判性接受或否定,這是閱讀素養(yǎng)的重要因素,也是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體現(xiàn)。
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xiàn),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與實踐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2]根據(jù)2020年版中等職業(yè)學校英語課程標準的指示,中職英語教師要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必備的“職場語言溝通、思維差異感知、跨文化理解和自主學習”[2]素養(yǎng)。
為國育人。時代進步和國家發(fā)展需要具備全面素養(yǎng)的人才。中等職業(yè)學校要為國家培養(yǎng)具備核心素養(yǎng)的職業(yè)人才。中職英語教師必須轉變教學理念,充分發(fā)揮中職英語學科育人功能,加速從學科教學到學科育人的轉變。
改變閱讀教學現(xiàn)狀。一提到“閱讀”,很多學生想到的是英語試卷中的“閱讀理解題”,覺得生詞太多,討厭閱讀理解,閱讀目標不明確,看到長篇幅文章就害怕;認為英語閱讀是為了完成一項學習或應試任務,在生活中沒有用。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動機,通過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為閱讀增添層次感,尤其重要。
另外,教師為學生解決詞匯,分析難句,翻譯文章,抓住大意,已遠遠滿足不了人才能力的需求。深度發(fā)掘,從閱讀中不僅能獲取語言知識的積累,還能深化對英語語言的認知和背后的文化內涵的理解,思維的鍛煉,眼界的開拓和性情的熏陶,讓閱讀富有層次和深度,讓學生體驗更吸引人的更實用的閱讀。
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教師需在閱讀教學中做好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設計,即研究如何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很多同學對于閱讀興趣不濃,常常避而遠之。因此,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需要教師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調動學生的閱讀動機。
可從閱讀材料的信息、內容著手調動。分為正向調動和逆向調動。
正向調動。認真處理教材中的閱讀材料,通過相關情境,引入相
關背景知識,幫助學生建立與自己校園生活和職場生活的聯(lián)系,吸引學生探索閱讀材料。比如外研社基礎模塊第一冊
逆向調動。教師給出文章的結局或者結論,讓學生積極頭腦風暴,預猜、預判文章的內容,包括脈絡、情節(jié)、人物等。鼓勵學生用思維導圖或者流程等鍛煉思維的形式展現(xiàn)。
在閱讀動機的調動行為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正向及逆向思維品質,而思維品質是核心素養(yǎng)重要的構成部分。
閱讀任務是單元主題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不能將其孤立,而教師應引導學生探索并建構其與主題的相關性和主題意義,在此過程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
課前,教師對應單元主題,認真研讀和分析語篇,處理好語篇類型、文本長度和難度之間的關系,并引導學生對主題意義進行探究。
總結文本特征和文體類型,研究語言措辭,行文策略等,做好教學設計,讓學生熟悉常見的語篇形式(通常指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和議論文等不同類型的文體,以及口頭書面等語體),把握不同的語篇結構、文體及語體特征和表達方式,提高使用不同類型語篇進行表達和交流的能力。通過閱讀活動的設計,幫助學生將語篇與生活(現(xiàn)實需求和未來發(fā)展)建立聯(lián)系。比如外研社基礎模塊第一冊第一單元的Reading & Writing中第三部分是社團海報內容。首先,引導學生自主觀察并總結所給海報的行文和設計特點,然后在教師預先設計的學生校園社團納新的情景中,學生作為宣傳員為所在社團設計一份海報,最后轉換角色,學生作為應聘者,選擇想要參加的社團,并給出理由。在主題意義探究活動中,給予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機會,識記不同文本的特征,并能運用到生活實踐中。
課上,在閱讀中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也要培養(yǎng)其對于語篇的理解能力。根據(jù)不同閱讀目的(了解大意,分析細節(jié),總結主旨),學生參與不同的閱讀活動。教師也要透過語言,引導學生感知中英語言所體現(xiàn)的思維差異,比如中英地址表達的不同,英文是由小到大,中文是由大到小。
課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除了課堂教學和教材所包含的語篇外,還應指導學生積極開展課外語言學習與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對語篇類型的分析和把握能力,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閱讀教學,無論是基于方法策略還是基于信息內容,都要兼顧語言知識的運用和思維的訓練,既從文本層面,又從內涵層面,全面引導學生讀懂讀透篇章,在意義建構中提升素養(yǎng)。
價值觀是內在思想和態(tài)度。一個民族的主流思想對于這個國家起到精神支撐的作用。英語是人們進行溝通的工具,也蘊含著一定的思想、態(tài)度和價值觀。
面對著關于人、社會和國家的復雜多樣的言論,在多元文化面前,學生能否選擇正確的價值觀,對其做出正確的評價,需要教師用合適的教學手段為其把握方向,做好價值引領。價值觀導向又可分為德育滲透、美育引導和文化汲取。
德育滲透旨在鑄魂育人。透過語篇材料了解作者的思想和價值觀,知曉材料主題所反映的價值觀。和學生探討材料所涉及的人物或事件,現(xiàn)實應該持有的價值觀和態(tài)度。比如設置引導性問題: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the author?Why?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author’s opinion or behavior?教師還應該挖掘材料相關的正能量,教會學生以積極的心態(tài),迎難而上,主動解決問題的思想。
美育引導旨在啟發(fā)學生從“美”的角度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語言美和思想美,使閱讀變成“美讀”和“悅讀”。美的事物,可以拂去思想雜陳,凈化心靈。相信文字的力量,為學生提供體現(xiàn)語言韻律美或思想美的閱讀材料。學生一方面學會分析中欣賞本文,另一方面達到心靈上的境界升華。
文化汲取旨在提升跨文化理解和交際能力。語篇為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提供語言素材,也包含著很多文化素材。在閱讀中,引導學生理解語篇所包含的文化信息,簡單識別語篇所包含的文化差異,對語篇中不同文化現(xiàn)象進行比較,用簡單的語言介紹中華優(yōu)秀文化。引導學生在中西文化比較中,對本族文化有著深刻的認知。從文化認知,文化體驗,到文化對比和反思,逐步培養(yǎng)學生文化意識,提高其跨文化理解能力。比如外研社基礎模塊第一冊第二單元的主題是We are friends。教師可以俞伯牙與鐘子期的“高山流水”中國成語故事闡述友情的內涵,既引導學生懂得知音可貴,珍惜身邊的朋友,又帶領學生重溫了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閱讀學習結束,為了檢測閱讀學習效果,教師需要對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做以測試與評價。為真正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既要有基于閱讀策略運用的測試與評價,又要有基于閱讀內容的評價,還要有針對核心素養(yǎng)的測試與評價。可以是問題解決式測試,考察學生在具體情形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體現(xiàn)出的價值取向問題。也可以是情景式評價,考察學生遷移應用能力,比如針對跨文化理解方面,教師需要設計活動,讓學生判斷是否符合核心價值觀。行為舉止是否體現(xiàn)出對本國文化的理解和自信。再比如思維差異感知方面,運用思維可視化工具針對性設計表現(xiàn)性行為評價。
總之,在新時代背景下,為國育才的目標要求中職英語學科教師應當以育人為宗旨,及時轉變教學理念,通過英語閱讀教學,探索閱讀篇章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關聯(lián)性,無論淺讀還是深讀,策略還是內容,都注重強化知識,提升能力,引領價值觀,積極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職場語言溝通”、“思維差異感知”、“跨文化理解”和“自主學習”,即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發(fā)揮公共基礎課的職能,為國家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綜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