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琰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重癥監(jiān)護室 商丘476100)
肝衰竭(Liver Failure,LF)可引起肝臟解毒、合成、生物轉(zhuǎn)化等多項功能障礙甚至失代償,而重癥LF可繼發(fā)腎功能損害、動脈循環(huán)功能障礙,危及患者生命健康[1]。目前,針對重癥LF治療尚無特效藥,主要通過人工支持系統(tǒng)清除體內(nèi)毒素,糾正代謝紊亂,改善機體內(nèi)環(huán)境,但可能引發(fā)感染、過敏反應等不良事件,預后往往不佳[2~3]。雙重血漿分子吸附系統(tǒng)(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bsorb System,DPMAS)作為近年來新型的人工支持系統(tǒng),可避免出現(xiàn)血漿不足或外源性血漿引起的感染,提高治療效果[4]。鑒于此,本探究對比DPMAS與血漿置換(Plasma Exchange,PE)對重癥LF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經(jīng)商丘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選擇2017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重癥LF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jù)交替分組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0例。觀察組男12例,女8例;原發(fā)?。阂倚透窝?3例,丙型肝炎7例;年齡38~72歲,平均年齡(46.73±5.58)歲;確診時體質(zhì) 量 指 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18.82~26.69 kg/m2,平均(22.10±1.10)kg/m2。對照組男14例,女6例;原發(fā)病:乙型肝炎11例,丙型肝炎9例;年齡38~73歲,平均年齡(46.85±5.46)歲;確診時BMI 18.80~26.71 kg/m2,平均(22.07±1.06)kg/m2。對比兩組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重癥LF相關診斷標準[5];(2)均為首次接受LF治療;(3)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2)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3)合并惡性腫瘤者;(4)存在雙重感染或肝臟手術史者;(5)妊娠或哺乳期婦女。
1.3 治療方法 兩組入院后均給予常規(guī)糾正水電解質(zhì)紊亂,酸堿平衡、營養(yǎng)支持治療等。
1.3.1 觀察組 接受DPMAS治療,具體如下:選擇德國貝朗公司的Diapac連續(xù)腎臟替代治療機,根據(jù)治療要求進行體外循環(huán)管路、血漿分離器(B.Braun Avitum AG,國食藥監(jiān)械〈進〉字2014第3453891號)、BS330一次性使用血漿膽紅素吸附器、HA330樹脂血液灌流器。治療前采用肝素鹽水沖洗管路,建立體外循環(huán)并調(diào)整血漿流速為80~150 ml/min,治療時間2~3 h,血漿量2 500~3 000 ml,2次/d,每隔3天進行1次治療,共治療7 d。
1.3.2 對照組 接受PE治療,具體如下:選擇德國貝朗公司的Diapac連續(xù)腎臟替代治療機,在建立體外循環(huán)管道后將血漿進行分離和體外循環(huán)治療,調(diào)整血液流速80~150 ml/min,治療時間2~3 h/次,血漿置換量2 500~3 000 ml,血制品輸入在達到目標容量后完成治療,2次/d,每隔3天進行1次治療,共治療7 d。
1.4 觀察指標 (1)收集兩組治療前及治療7 d后空腹靜脈血10 ml,以3 000 r/min速率離心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實驗法檢測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腫 瘤 壞 死 因 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 及C反 應 蛋 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2)采用邁瑞B(yǎng)S-850(深圳邁瑞生物醫(y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粵械注準20172401214)檢測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血清總膽紅素(Total Bilirubin,TBil)及 間 接 膽 紅 素(Indirect Bilirubin,DBil)水平。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以%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s)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炎癥介質(zhì)水平對比 治療前,兩組血清IL-6、TNF-α、CR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血清IL-6、TNF-α、CRP水平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炎癥介質(zhì)水平對比(±s)
表1 兩組炎癥介質(zhì)水平對比(±s)
注:與本組治療前對比,*P<0.05。
時間 組別 n IL-6(ng/L) TNF-α(mg/L)CRP(mg/L)治療前觀察組對照組20 20 tP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20 20 tP 41.85±8.42 40.79±8.37 0.399 0.692 10.58±1.37*14.42±1.83*7.512<0.001 452.16±45.58 443.47±44.61 0.609 0.546 125.46±20.13*193.84±22.67*10.087<0.001 31.35±8.76 30.74±7.83 0.232 0.818 14.55±3.13*18.52±3.64*3.698<0.001
2.2 兩組肝功能水平對比 治療前,兩組ALT、DBil及TBil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ALT、DBil及TBil水平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肝功能水平對比(±s)
表2 兩組肝功能水平對比(±s)
注:與本組治療前對比,*P<0.05。
時間 組別 n ALT(U/L) DBil(μmol/L)TBil(μmol/L)治療前觀察組對照組20 20 tP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20 20 tP 235.23±22.47 225.72±21.31 1.373 0.178 126.48±17.50*154.36±15.42*5.346<0.001 238.64±18.85 231.46±17.74 1.240 0.222 142.64±15.14*165.58±16.72*4.548<0.001 373.46±28.37 381.26±26.41 0.900 0.374 226.37±16.20*256.34±17.42*5.634<0.001
LF的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多認為是由于藥物、病毒等因素對肝細胞造成破壞,導致肝細胞發(fā)生不同程度壞死,而致發(fā)病[6]。由于該病尚無特效治療方法,多通過基礎內(nèi)科治療、人工肝移植及肝臟移植等方式達到治療目的,但移植治療存在器官缺乏、操作難度大等缺點,導致臨床應用受限,仍需積極探究更為合理的治療方案[7~8]。
炎癥介質(zhì)被認為與LF病情發(fā)展密切相關,其中IL-6作為調(diào)節(jié)機體炎癥反應的重要因子,有炎癥放大作用,可加重肝臟損傷;TNF-α能夠誘導機體炎癥反應,增加中性粒細胞的黏附作用,促進炎癥介質(zhì)細胞游走、浸潤,進一步促進肝細胞損傷,加重病情;而CRP在機體受到刺激、炎癥或感染時急劇上升,與疾病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后血清IL-6、TNF-α、CRP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提示與PE治療相比,DPMAS更利于降低重癥LF患者的炎癥介質(zhì)水平。分析原因可能是因PE主要通過將血漿中毒素及炎癥介質(zhì)等清除,降低炎癥介質(zhì)表達,減少炎癥浸潤性損傷,利于疾病控制。但PE仍需棄除過濾血漿,導致血漿供應不足的情況發(fā)生,且在進行外源性血漿制品補充時存在誘發(fā)感染或過敏的風險,最終影響療效。而DPMAS可通過對膽紅素吸附器、血液灌流器的組合使用,不僅提高對重癥LF患者血漿中毒素及有害物質(zhì)的清除效果,同時可減少對有益物質(zhì)的破壞,更利于疾病治療[9~10]。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兩組治療后ALT、DBil及TBil水平水平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提示DPMAS能夠有效改善重癥LF患者肝功能。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DPMAS對吸附毒素、有害物質(zhì)具有更強清除效果,同時在治療過程中能夠有效避免血液細胞被破壞,防止凝血酶原的丟失,對肝功能具有一定保護作用,利于改善肝功能的改善。
綜上所述,與PE治療相比,DPMAS應用于重癥LF患者的治療中能夠有效降低炎癥介質(zhì)水平,提高肝功能,臨床應用價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