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慶敏 彭俊峰 李彥杰
(河南省中醫(yī)院康復科 鄭州 450002)
帕金森?。≒arkinson's Disease,PD)又稱震顫麻痹,為神經系統(tǒng)退行性疾病,具有發(fā)病率高、病死率低、致殘率高的特點[1~2]。該病的發(fā)病人群主要為中老年人群,隨年齡增加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帕金森病是一種慢性進展性疾病,隨著疾病進展,患者在認知、運動、情緒、執(zhí)行、睡眠、嗅覺、多汗等運動和非運動方面表現(xiàn)出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質量。有研究表明,大腦神經細胞具有較強的可塑性,通過運動可影響帕金森患者大腦功能的連接,改善相應執(zhí)行功能[3]。本研究以帕金森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多巴絲肼片、左旋多巴聯(lián)合帕金森健康操對帕金森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觀察組男21例,女29例;年齡52~74歲,平均(66.72±4.53)歲;病程1~6年,平均(3.34±1.10)年;H&Y分期:1期19例,2期13例,2.5期12例,3期6例。對照組男24例,女26例;年齡53~73歲,平均(66.61±4.26)歲;病程2~7年,平均(3.49±1.12)年;H&Y分期:1期22例,2期11例,2.5期10例,3期7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及H&Y分期等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納入標準:明確診斷為原發(fā)性帕金森病;存在明顯運動、體力活動或體適能等方面受到限制;H&Y分期為1~3期;藥物治療療程及療效相對穩(wěn)定;年齡>50歲。排除標準:左利手者;伴有其他中樞神經系統(tǒng)病變者;色覺異常者;伴有其他影響行走、站立的疾病者;無學習能力者;合并腦炎者。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多巴絲肼片及左旋多巴治療。多巴絲肼片(國藥準字H10930198)口服,3次/d,每次1/4片,持續(xù)給藥1周后觀察療效,若效果不顯著劑量改為每次1/2片,持續(xù)給藥1周后劑量改調整至3/4片,最大劑量每日不超過1 000 mg;左旋多巴片(國藥準字H31020888)餐后口服,初始劑量為0.25 g/次,2次/d,根據患者耐受情況每周增加0.125~0.75 g,最大劑量每日不超過6 g。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予以帕金森健康操康復鍛煉,多巴絲肼片、左旋多巴片給藥方法同對照組。帕金森健康操:首先評估患者機體情況,根據患者具體運動能力制定個性化的運動方式、時間和頻率,患者必須在家屬陪同或協(xié)助下進行康復操鍛煉,運動開始前需要進行熱身,每個動作可根據情況重復10~15次,30 min/次,4~5次/周,每次運動時控制心率不超過100次/min,最佳運動量為身體微微出汗,同時需要指導患者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力所能及的動作,不可操之過急。持續(xù)干預12周,通過電話或門診隨訪了解干預效果。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認知能力,采用整體認知功能評估量表——蒙特利爾量表(MoCA),包括使空間/執(zhí)行功能、記憶與延遲記憶、命名、抽象思維、注意力、定向力、語言等維度,分值0~30分,患者若受教育程度年限在12年以下評估時需降低1分。(2)比較兩組治療前后運動功能評分,采用帕金森病綜合量表(MDS-UPDRS)及6 min步行試驗(6MWT)進行,MDS-UPDRS包括行為情緒、日?;顒禹椖?、運動癥狀3部分,評分越高,患者運動功能越差;6MWT包括步速、步長等指標。(3)比較兩組治療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評分,采用帕金森生活質量問卷(PDQ-39)進行,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低。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23.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MDS-UPDRS評分及6MWT比較 治療前,兩組MDS-UPDRS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MDS-UPDRS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治療前后6MWT的步長及步速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MDS-UPDRS評分及6MWT比較(±s)
表1 兩組MDS-UPDRS評分及6MWT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n 時間MDS-UPDRS評分(分)步長(m) 步速(m/s)觀察組對照組觀察組對照組100 100 100 100治療前治療后20.14±3.84 20.10±3.27 11.27±2.16*#15.62±2.30*610±26 612±28 617±22 614±21 1.02±0.47 1.02±0.38 1.03±0.52 1.02±0.47
2.2 兩組治療前后認知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蒙特利爾量表認知評分、帕金森生活質量問卷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MoCA評分、PDQ-39評分均明顯改善,且觀察組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認知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認知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分,±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n 時間 MoCA評分 PDQ-39評分觀察組對照組觀察組對照組100 100 100 100治療前治療后16.41±1.45 16.32±1.58 26.51±1.73*#20.43±1.69*39.48±3.26 39.67±3.41 21.30±2.79*#29.72±3.02*
帕金森病發(fā)病機制目前無統(tǒng)一定論,病機、病因均較為復雜,主要病理改變?yōu)橹心X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變性壞死和路易小體形成,導致這兩方面病理改變的因素很多,經國內外研究證實,可能與遺傳、環(huán)境、神經系統(tǒng)老化以及其他多因素交互作用有關[4~5]。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靜止性震顫、姿勢步態(tài)障礙、運動遲緩等,可合并一定程度認知功能障礙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障礙[6]。
帕金森病為一種慢性進展性疾病,臨床治療主要原則為早期給予保護性治療,延緩疾病進展,從醫(yī)學、社會、心理等諸多方面進行干預,改善患者生存質量,但是無法治愈[7]。西醫(yī)治療主要為補充多巴胺,多巴胺為重要的腦神經遞質,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帕金森患者腦神經節(jié)中的多巴胺含量明顯不足,多巴絲肼片、左旋多巴等藥物聯(lián)合治療可激動多巴胺受體或補充外源性左旋多巴,恢復多巴胺與乙酰膽堿的平衡,但需長期治療,且只是對癥治療用來改善癥狀,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藥物劑量的加大,胃腸道反應、體位性低血壓、心律失常等藥物副作用也會相應顯現(xiàn),還會出現(xiàn)藥效減退、癥狀波動、異動癥等,綜合療效相對欠佳[7~8]。臨床需尋求綜合治療方案以提高療效。
帕金森健康操以腦神經可塑性為理論基礎,使患者產生具有目的性、協(xié)調有序的行為,通過軀干、上下肢及頭頸部的牽伸運動可增加患者的肌肉牽伸,緩解軀體強直,改善肌張力及全身屈曲狀態(tài)。平衡運動的協(xié)調可增強患者本體感覺,優(yōu)化認知系統(tǒng)的靈活性,通過一系列運動刺激重新建立大腦神經中樞皮質聯(lián)系,長期干預下可有效延緩帕金森病患者疾病進展及功能障礙進展,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且健康操動作簡單、易學,在家屬陪同下可自行在家練習[9]。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運動功能及認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改善情況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綜上所述,給予帕金森病患者在藥物質量基礎上進行帕金森健康操運動,可明顯促進患者運動功能的改善,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臨床應用價值相對較為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