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凝
亨利·馬蒂斯,法國藝術家,野獸主義畫派創(chuàng)始人,被認為是20世紀最負盛名的藝術巨匠之一。
馬蒂斯1869年出生于法國北部一個商人家庭,年輕時聽從父親的安排學習法律。21歲那年,馬蒂斯患盲腸炎入院治療,為了幫他打發(fā)無聊的住院時間,母親送給他一些繪畫材料和自學手冊。在病房自學畫畫的日子里,他感到從未有過的寧靜和自由。
痊愈后,他放棄了律師事務所的工作,考入朱利安美術學院。求學期間,他非常刻苦,常去盧浮宮研習前人的作品,并在巴黎街頭積累了大量寫生。26歲時他創(chuàng)作的寫實油畫《讀書的女人》被政府收購,獲得了極高的榮譽。緊接著他又被選為國際藝術協(xié)會的預選會員。受到認可之后,馬蒂斯卻作出了令人意外的決定。他放棄了寫實的畫風,開始尋找新的方向,從印象派中汲取營養(yǎng),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風格。他的作品用色逐漸鮮明、大膽,線條處理得簡潔有力,畫面明亮活潑,透著馬蒂斯特有的無拘無束。這種風格被當時的主流藝術家視為“離經(jīng)叛道”,飽受爭議,但他始終不肯放棄。
1905年,馬蒂斯參加巴黎秋季沙龍的美術作品展。在場一位名叫路易·沃塞爾的批評家看到一幅幅用色純粹、飽滿,看似隨意涂抹而成的油畫,震驚得目瞪口呆,他用“被野獸包圍”來描述當時的感受。也正因這句戲言,西方美術史誕生了一個新的流派——野獸派。其特點是色彩鮮艷、筆法粗放,有強烈的裝飾效果。野獸派的靈魂人物馬蒂斯也從此享譽世界。
不管獲得多少聲譽和財富,馬蒂斯從未停止對藝術的追求。即使到了晚年,因病痛虛弱到無法站在畫布前時,他又開始探索一種新的藝術創(chuàng)作——剪紙。
和中國傳統(tǒng)的剪紙藝術不同的是,中國的剪紙更側重技巧以及圖案的吉祥寓意,而馬蒂斯的剪紙并沒有剪切的技巧可言,在造型上追求簡潔單純,從而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色彩的力量。
為了剪出滿意的作品,他先將紙張涂上鮮麗的色彩,待晾干之后再剪刻成想要的造型。剪好的形狀用釘針固定在木板上構圖,如果是大幅的作品,還會利用工作室的墻面來布局。
馬蒂斯的剪紙作品色彩鮮艷明快,雖然造型簡單,卻擁有豐富的情感和生命力,像天真的兒童一樣純凈,又透著一種美好和寧靜。很難想象這些如孩童般稚氣而單純的作品居然出自一位疾病纏身的古稀老人之手。
他以剪代筆,沉浸在色彩的世界,并不在乎自己又一次登上了巔峰。馬蒂斯將歐洲的剪紙藝術發(fā)展到了一個新高度,他對色彩和形式的研究與運用,深深影響了安迪·沃霍爾、康定斯基以及畢加索等藝術大師,給他們的創(chuàng)作帶來源源不斷的靈感。還有大家喜愛的卡通形象米菲兔,它的創(chuàng)始人迪克·布魯納也是馬蒂斯的忠實粉絲。迪克從馬蒂斯的剪紙中獲得巨大的靈感啟發(fā),并把馬蒂斯的創(chuàng)作理念一直貫徹在米菲系列的創(chuàng)作上:線條精簡、色彩飽和、畫面單純……每一幅米菲似乎都在向馬蒂斯致敬。
從21歲時拿起畫筆,到85歲離開人世,馬蒂斯一直癡迷地在藝術的世界里探索,外界的爭吵和喧囂皆與他無關。雖然生命的最后幾年,他幾乎是在輪椅和病床上度過的,但他的創(chuàng)造力卻從來沒有停息,他在用最幸福的方式消磨最后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