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永
國務院關于寧波市實行計劃單列的批復。寧波市委黨史研究室供圖
計劃單列就是授予省一級的管理權限,把由省管轄改為在國家的計劃中單獨列出。實行計劃單列制度,是黨中央、國務院為推進改革開放而作出的重大戰(zhàn)略決策,是發(fā)揮中心城市作用和促進區(qū)域協(xié)調發(fā)展的特殊體制。計劃單列制度的實行,有力推進了計劃單列市的經濟社會發(fā)展。改革開放以來,寧波經濟社會發(fā)展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計劃單列這一特殊體制和政策優(yōu)勢。
1984年,被列為14 個對外開放沿海港口城市之一的寧波,被歷史性地推到對外開放的前沿,其改革發(fā)展得到中央領導的關心和支持。
鄧小平同志雖未蒞臨寧波,但十分關注、期待寧波的發(fā)展,作過許多重要指示。1985年1月23日,他在聽取中央有關同志關于經濟工作的匯報時指出:“寧波的發(fā)展速度可能不會慢,同大連展開競爭,發(fā)展‘金三角’,如果把上海、寧波連起來,就可以解決上海的許多問題?!毙∑酵镜倪@番話,是對寧波的鼓勵和鞭策。寧波想方設法迎頭趕上,但也感到“分量很重”“壓力很大”。
其時,大連已實行計劃單列。寧波與之相較,僅基礎設施一項就已落后明顯。寧波的經濟管理權限太小,發(fā)展計劃環(huán)節(jié)太多,不能直接與國家部委“對話”,難以爭取到帶動性強的大項目。機動財力也少,市財政收入中的72.5%上繳中央和省。除經常性開支外,寧波全年可用機動財力僅為2600 萬元。而工業(yè)產值和寧波相近的大連,留用資金是寧波的4.2倍。而且,寧波沒有自營進出口權,不能直接與外商談生意簽合同,影響了外貿出口的發(fā)展壯大。沒有外貿出口強有力的支撐,北侖港的發(fā)展也受到嚴重影響。當時的寧波市委認為,要解決寧波改革發(fā)展的瓶頸問題,必須一方面大膽爭取中央和浙江省委的支持,另一方面爭取與大連一樣實行計劃單列。
早在1985年10月加快寧波經濟發(fā)展現場辦公會召開前,被鄧小平派往寧波指導對外開放工作的盧緒章就向時任寧波市委書記葛洪升提議,在會上要求對寧波實行計劃單列。由于當時的計劃單列市與所在省關系比較緊張,葛洪升擔心事先未與省里溝通就貿然提出,不僅達不到目的,還會給以后爭取計劃單列工作造成困難,就沒有同意。所以,當盧緒章在現場辦公會上提出計劃單列的建議時,葛洪升沒有表態(tài)。不過,提議還是引起與會者的高度重視。雖然會議最終沒有就寧波計劃單列問題展開深入討論,但為以后寧波正式提出計劃單列做了很好的鋪墊。
在以包玉剛為代表的“寧波幫”人士的促成下,1986年9月13日,當時的浙江省委在杭州大華飯店舉行會議,研究寧波計劃單列問題。時任國務院寧波經濟開發(fā)協(xié)調小組副組長陳先,省領導王芳、薛駒等以及市領導葛洪升、耿典華等參加。在全面分析了寧波計劃單列的利弊后,省委同意了寧波計劃單列的要求。協(xié)調小組和浙江省、寧波市三方達成了全力申請計劃單列市的共識。同年9月30日,省委再次研究寧波計劃單列問題,并上報國務院。
1987年1月,時任國務院寧波經濟開發(fā)協(xié)調小組辦公室主任王仲毅向國務院領導上書,闡明寧波申請計劃單列的前后經過,希望國務院予以支持。三天后,國務院領導批示,“(寧波)屬非省會沿海重要城市,可按大連、青島待遇,予以單列?!蓖?月24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對寧波市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并繼續(xù)在寧波市進行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同年6月20日至24日,國務院寧波經濟開發(fā)協(xié)調領導小組第5 次會議議定寧波市計劃單列的實施步驟,提出:浙江省和寧波市7月底前將計劃基數劃分清楚,并報送國家計委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工作交接和具體指標劃分中,國務院有關部門有具體規(guī)劃的,原則上按規(guī)定辦理,沒有具體規(guī)定的,可參照大連、青島的做法協(xié)商處理。國務院有關部門、浙江省和寧波市要本著“互諒、互讓、互助”的精神,積極主動,抓緊抓好這項工作。對于寧波市糧食財務和購銷調存計劃是否在國家計劃中單列,在寧波市的中央直屬企業(yè)和省屬企業(yè)是否逐步下放給寧波市,會議要求商業(yè)部、財政部等有關部門和浙江省及寧波市具體商處。浙江省政府同意寧波市計劃單列,按市轄行政區(qū)范圍,1988年起全面實施單列。國家有關部門同意寧波市金融、外資、外經權限1987年下半年起實施單列,并同意寧波從1987年起單獨組團參加廣州的對外貿易商品秋交會。
實行計劃單列,使寧波在建設和發(fā)展諸方面受益:爭取國家更多的優(yōu)惠政策,根據地方實際制定相對靈活的政策,以省一級經濟主體的身份參與國家主要商品購銷和分配調撥、能源及主要物資分配調撥、地方定額外匯和信貸額度等的分配,提升地方財政分成的比例,實施更有力度的對外開放等;縮短中央與寧波的經濟管理間距,提高重大項目審批等效率;通過深化綜合配套改革,激發(fā)發(fā)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