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源
【內容摘要】在閱讀《紅樓夢》時我們發(fā)現大量有關中國傳統(tǒng)藝術形式的描寫,或是繪畫,或是詩詞歌賦,或是書法,無論是哪種形式的傳統(tǒng)藝術都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筆者在翻閱時注意到了其中大量的書法藝術元素,尤其是曹雪芹似乎對顏真卿書法情有獨鐘。本文試圖分析清代話本小說《紅樓夢》中出現的顏真卿書法,探索其背后的寫作心理和社會原因。
【關鍵詞】清代;紅樓夢;顏真卿;顏體書法
一、顏真卿書法在清代為何頗受推崇
清代,是中國書法的轉型和總結時代,形成了獨具代表性的時代書風。一方面,有清以來,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并在文化思想上高壓專制,大興“文字獄”,竭力壓制漢族知識分子的反清思想以鉗制任何可能的文化反抗。在這種思想氛圍和學術環(huán)境下,當時的知識分子盡可能地回避政治現實,倡導經世致用,將精力投入到對古代經典的??焙涂甲C上去,樸學逐漸興起。在樸學學風中成長的金石考據學,讓人們重新發(fā)現秦漢、北朝碑刻中的書法藝術價值,從而形成了清代獨特的碑學書法新格局。另一方面,帖學書法在清代也并無偏廢,多表現在對前人經典的繼承上,有小發(fā)展但無革命性的創(chuàng)新。晚清書論家康有為曾說:“國朝書法凡有四變:康、雍之世,專仿香光;乾隆之代,競講子昂;率更貴盛于嘉、道之間;北碑萌芽于咸、同之際?!盵1]籠統(tǒng)地概括了清代帖學和碑學書法的大致局面。
而碑與帖并無孰優(yōu)孰劣,碑學與帖學書風各有所長,二者發(fā)展融合似乎是歷史的必然。清代前期書家多拜倒在香光、子昂門下,館閣體書風盛行,書壇呈現一片纖巧柔麗又略顯靡弱之象。當時有識之士已經意識到如再死守趙孟、董其昌二人,帖學書法勢必要走向窮途末路。與此同時,受碑學書法的影響,帖學也力求從碑刻中吸收雄強之氣以振靡弱之風,研習唐碑之氣一時盛行,因此作為唐代書壇重鎮(zhèn)的顏真卿自然是清代書家繞不開的取法對象。
沙孟海先生對顏真卿書法的總結十分經典:“顏真卿是無所不學的,他那副雄偉深厚的精神,全從漢碑中得來。用筆方法是把鍾繇參入隸體中,換句話說,皆有帖學和碑學之長。”[2]
顏體碑帖兼容的氣質蘊含著碑學和帖學的雙重基因。此外,清代篆隸復興使得書家更多地關注碑帖中的篆分古意,王澍言:“為體各殊,訛舛錯出須要合篆乃為正則?!盵3]他又表明:“顏公作書,體合篆籀,不肯一筆出入。”顏真卿自己也說:“真卿自南朝來,上祖多以草隸篆籀為當代所稱。及至小子,斯道大喪?!闭f明顏真卿的篆籀筆意和碑帖基因的融合似乎成了清代碑學書家和帖學書家共同的喜好和取法的不二法門,因此清代碑帖二派共同取法顏真卿這一現象也正順應了碑帖合流這一歷史必然。
碑學運動的興起和帖學書風的自救行為為顏真卿書法在清代盛行提供了合理依據,顏真卿書法因此頗受推崇,各路書家對此廣泛取法。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釋為何清代話本《紅樓夢》中多次提到顏真卿書法,并寫到顏體書法在當時大受歡迎。
二、試分析《紅樓夢》中出現顏體書法的成因
《紅樓夢》一書中充斥著各種書法元素,譬如寶玉、寶釵二人項圈上的小篆;各種書寫用具如毛筆、紙張、硯臺等;大量門廳匾額題字和用作書房裝飾的刻寫或墨跡對聯;再就是多次出現人物有關抄經、練字作業(yè)的描述。這些都說明了書法元素在原著中占有關鍵的地位。書中的各種書法元素或是渲染了賈府的文化氛圍和社會地位,或是襯托了人物品性,間接體現了人物心理和文化素養(yǎng)。漢代揚雄在其著作《揚子法言》中提出:“言,心聲也;書,心畫也?!盵4]各種書法元素和書法作品的書為心畫之用,也為《紅樓夢》一書增加了獨特的藝術魅力。
其中唐代顏真卿的書作或是顏真卿的書法風格在書中多次被提及,我們可以從這一側面推測出作者曹雪芹對魯公書法應該是極為推崇的。第三十七回探春給寶玉的帖子里寫著“兼以鮮荔并真卿墨跡見賜,何痌瘝惠愛之深哉”[5],從此處可以知道探春十分感謝寶玉贈予備受時人推崇的真卿墨跡并“愛之深哉”,可見曹雪芹對魯公書法的愛之深切是通過探春之口表露出來的,將顏真卿作為自己藝術風格的一面鏡子,魯公風骨因而在《紅樓夢》中鏗鏘有聲。
(一)時人對顏體書法的推崇
前文提到了清代碑學運動的興起和帖學書風的自救行為為顏真卿書法在清代盛行提供了環(huán)境條件,顏字因此在當時頗受推崇?!都t樓夢》創(chuàng)作年代在乾隆初年(1736)到乾隆三十年(1765)左右,成書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在《紅樓夢》創(chuàng)作期間取法顏體而大有成就的書家不勝枚舉,較有代表性的書家有劉墉(1719—1804)、錢灃(1740—1795)、伊秉綬(1754—1815)、張廷濟(1768—1848)等,綜合對比《紅樓夢》成書年代和取法顏真卿的書家生卒年不難發(fā)現,《紅樓夢》一書創(chuàng)作之時正是當時世人學書取法顏真卿盛行之時。
清代學顏諸家,除趙之謙外,均為門生故吏遍天下的朝廷重臣,其中劉墉更是當朝宰相,社會地位和固有聲望本就對文化階層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雖然其各自書作都明顯形成了獨特的個人風格,但都或多或少地帶有取法魯公的影子,同宋代趨時貴書現象一樣,上有所好,下必興之,這就足以影響當時文化階層的審美偏好和書法取法。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與曹雪芹同時期的錢灃(1740—1795),尤工楷書,以顏行楷入手,筆力雄強,氣格宏大,后世學顏真卿者多以其為宗,被稱作“清代學顏第一人”。清末翁同龢、近代譚延闿都是學錢灃而成就卓然者,曹雪芹的崇顏書法觀可能很大程度受錢灃的影響。
另外,在《紅樓夢》第四十回中,劉姥姥等人來到探春房中云:“探春素喜闊朗,這三間屋子并不曾隔斷。當地放著一張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著各種名人法帖,并數十方寶硯,各色筆筒,筆海內插的筆如樹林一般。那一邊設著斗大的一個汝窯花囊,插著滿滿的一囊水晶球兒的白菊。西墻上當中掛著一大幅米襄陽《煙雨圖》,左右掛著一副對聯,乃是顏魯公墨跡,其詞云:煙霞閑骨骼, 泉石野生涯?!盵6]這一片段提到探春房中掛魯公墨跡對聯,此處描寫令人生疑[7],顏魯公雖擅長寫大字碑版,但唐代并未出現大幅對聯的書寫習慣,且大字對聯作品的產生并作為書房楹聯裝飾品應該是盛行于明清建筑日益高大之時和出現便于書寫大字的散卓筆之后。因此推斷文中探春書房墻上對聯斷不可能為顏真卿真跡。時人學顏之風的盛行,效仿顏真卿書法而作偽者應該也不在少數,此一聯或許為曹公見多了偽托顏真卿之作而臆想出的也未可知。但正因為是偽托之作,恰恰反映了時人以及曹公對顏真卿的推崇。
(二)書為心畫理念的彰顯
曹公臆造探春房中魯公聯,可謂對魯公書法的推崇和仰慕近乎極致,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于顏真卿高尚忠烈的儒家士大夫經典人格。
中國傳統(tǒng)的美學和文化是由儒家、道家和禪宗文化三者不斷沖擊和交融而共同組成的。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精神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初具規(guī)模,并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于政治經濟上取得穩(wěn)固的上層建筑地位,進而逐漸成為中國文化的核心所在。在正統(tǒng)儒家精神的影響下,顏真卿作為中國古代史上一位影響深遠的儒家重臣和儒家君臣人倫精神的核心代表,其書法剛正雄強、氣局宏大、厚重寬博的氣象與他忠貞剛烈、光明磊落的人格交相輝映。
孟子以“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作為儒家精神的評價標準,認為大丈夫要有一身正氣,還要胸懷天下,堅守仁、義、禮、智、信的處世準則,將家國大義放于首位。顏真卿以大義立朝,正色凜然,忠直剛烈,其書法的正大氣象也是自身人格精神的外化表現,《顏家廟碑》《大唐中興頌》《顏勤禮碑》等代表作頗具廟堂之氣,端莊、肅穆、穩(wěn)重,《祭侄文稿》則率意中見真情,取義成仁,忠貞之情凜然于紙上。顏真卿的書法氣象與儒學的精神風范完美契合。
探春房中的魯公對聯側面表現了她積極進取且又有男兒精神氣概的一面,這也恰好印證了探春“立一番事業(yè),那時自有我一番道理”的入世思想。
另外,站在讀者的宏觀視角去看待曹雪芹在書中對顏真卿的推崇,或許也可以將之理解為是曹公借顏真卿高尚的人格進行自我標榜,將自己也比肩于這一理想的儒家士大夫,抑或是借顏真卿書法的宏大格局去標榜書中世家大族的文化素養(yǎng)和社會地位。賈、史、王、薛四大家族是當時極富且貴的四大名宦世家,都名列當時的“護官符”之中,且與皇室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書中提及“敕造寧國府”的寧國府門匾便是向人告知這是皇帝批準修建的府邸;對聯“勛業(yè)有光昭日月,功名無間及兒孫”顯示了賈府祖先是朝廷重臣,立下過汗馬功勞,對聯內容直接顯示其顯赫的社會地位。以顏真卿儒家入世的處世思想和高潔忠貞的品行去標榜這四大家族在這里也似乎是合情合理的,與此同時筆者又大膽猜測一種可能性,即是借顏真卿書法營造出的宏大文化格局來掩飾四家由盛及衰之后表現出的外強中干。
(三)顏字楹聯榜書的裝飾作用
無論是出于標榜自我的目的還是為了掩飾外盛內衰的家族現狀,顏真卿榜書宏大雄強風格的裝飾作用,對世家大族來說都是增光添彩和錦上添花的。由此看書中多次出現的亭臺樓榭和廳堂的匾額題字,雖無明確說明用顏體書法寫就,但也似乎只有顏真卿氣勢宏大的榜書才能匹配四大家族的社會地位和其府邸園林樓閣的整體格局。
中國文化崇尚天人合一的審美理念,力求文化融于環(huán)境,追求景中有物、物融于景的和諧氛圍。書法作為書中世家大族的重要裝飾元素和文化素養(yǎng)的象征,自然要匹配于不同場合。賈政帶領眾多清客以及寶玉在大觀園中花費大量精力思索擬作匾額對聯,可見賈府對書法對聯的重視程度,用什么書體去書刻對聯自然也是馬虎不得,書法書體必定要和周遭環(huán)境及文辭內容契合?!都t樓夢》中的場景是曹雪芹依照自己的生活經歷而虛構的,我們自然無法得見,但上海和北京兩地依照原著復原出的大觀園中的書法場景卻與筆者設想有著共鳴之處,園中大量使用顏體書法的巧思似乎正符合原作大觀園的真實樣貌。
顏真卿書法契合于四大家族的審美需求,探其原因除了以魯公人格進行自我標榜這一社會因素外,還得益于顏體榜書與生俱來的裝飾性和可塑性因素。米芾在《海岳名言》中提及:“大抵顏柳挑踢,為后世丑怪惡札之祖?!盵8]批評顏真卿書法中的踢挑筆意,但這種含有強烈裝飾意味的“挑踢”恰恰能成為顏體書法題寫碑榜匾額時的有利優(yōu)勢?!堵楣孟蓧洝泛汀洞筇浦信d頌》此類作品都刻意強調字形的外拓,橫豎筆畫起收筆的強烈頓挫以及筆畫末端豐腴含蓄但又顯靈動的挑鉤,這些裝飾性筆畫雖非正常書寫所需,卻因此營造出最具觀賞性的視覺效果,以滿足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對書法作品裝飾意味的需求。
再者,顏體書法的可塑性是其他任何楷書都不具備的,用作書寫匾額或對聯時顏體是最適宜放大并經得住反復品味的。清代包世臣評:“平原如耕牛,穩(wěn)實而利民用?!盵9]說顏平原字如耕牛般能施以厚重,力量感十足,格局穩(wěn)重大氣?!袄裼谩眲t最好理解,即方便百姓在任何場合使用,無論是店鋪招牌還是門庭裝飾,皆能勝任。顏字宏大的格局和廟堂之氣使之在被放大書寫時不會顯得捉襟見肘,反倒氣場十足。顏字被放大后還依然耐看,也因為前文提到的篆籀基因,我們知道漢魏北碑的碑額部分多用篆字題寫以區(qū)別于時代,有凸顯莊重之用,顏字這一優(yōu)勢也為其裝飾性增加了分量感。
明清時期商業(yè)日益繁榮,建筑也漸趨高大,書法作品從書房案頭轉移到建筑物上的立體裝飾,綜合看來顏體書法是最能適應時代所需的裝飾性書體。顏字以其特有的裝飾性和可塑性優(yōu)勢從側面很好地展現了《紅樓夢》中世家大族的文化氛圍、社會地位和審美偏好,為這一舉世名著增添了獨特的藝術魅力。
注釋:
[1]康有為.廣藝舟雙楫·體變第四[G]//上海書畫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室.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777—778.
[2]沙孟海.沙孟海論書叢稿[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87(3):50.
[3]王澍.竹云題跋[G]//上海書畫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室.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12):620.
[4]王世征.中國書法理論綱要[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18:4.
[5]曹雪芹,高鶚.紅樓夢[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486—487.
[6]曹雪芹,高鶚.紅樓夢[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538—539.
[7]劉大川.《紅樓夢》中的書法場景[J].中國書法,2014(05):152—155.
[8]米芾.海岳名言[G]//上海書畫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室.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363.
[9]包世臣.藝舟雙楫[G]//上海書畫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室.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652.
作者單位:首都師范大學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2020級在讀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