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巍,李長慧,王艷萍
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吉林 長春130000
圍絕經期綜合征作為影響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一般是指女性在絕經前后出現性激素不穩(wěn)定或性激素減少所致的一系列身體及精神癥狀。為做好圍絕經期綜合征防治工作,國內外專家做了大量相關研究,不斷更新指南,但在實際臨床工作中仍然會遇見不少問題,如缺乏圍絕經期亞健康狀態(tài)人群的流行病學調查,中醫(yī)主要證候群提取以及制定該人群的中醫(yī)藥干預、評價體系及推廣運用模式等。針對疾病的早期防治,中醫(yī)治未病提出了“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防治原則[1]。“圍絕經期綜合征”中醫(yī)健康狀態(tài)辨識體系研究作為中醫(yī)“治未病”辨識方法與干預技術的示范研究的子項目,由國家科技部于2018 年立項,屬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該計劃研究形成了《“圍絕經期綜合征”中醫(yī)健康狀態(tài)辨識體系專家共識》,提出了“圍絕經期綜合征”腎虛、肝郁、脾虛的體質分型及健康狀態(tài)辨識分類量表,希望對臨床工作有所幫助。
1.1 圍絕經期綜合征患病率調查絕經女性數量占總人口的比例逐年增加,我國是增加顯著的地區(qū)之一,目前我國有1.67 億絕經女性,同時,每年新進入50歲的女性將近一千萬,到2030年可能達到2.8億[2],圍絕經期綜合征給圍絕經期女性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困擾,而諸如圍絕經期抑郁癥、圍絕經期骨質疏松以及圍絕經期睡眠障礙等一些遠期并發(fā)癥更加常見。有研究發(fā)現,圍絕經期女性發(fā)生輕度抑郁癥的比例達50%~60%,重度抑郁癥占1%~3%[3]。中老年女性患者發(fā)生骨質疏松性脆性骨折的風險為40%,遠高于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及乳腺癌[4]。國外研究表明,圍絕經期女性睡眠障礙的發(fā)生率為33%~51%,睡眠時間與睡眠質量均呈下降趨勢[5]。同時還可伴發(fā)阿爾茨海默病及心血管疾病等其他老年疾病。
1.2 圍絕經期綜合征西醫(yī)干預情況及效果評價目前,現代醫(yī)學對圍絕經期亞健康狀態(tài)的干預手段主要有激素替代療法、生活方式調整、音樂療法、運動處方、個性化認知行為療法等,均有一定療效,一般在圍絕經期綜合征階段實施,即主要集中在WHO提出的圍絕經期時限內的40~60歲之間。其中以激素替代療法(HRT)被廣泛認可及應用。HRT 主要通過給予圍絕經期女性低劑量性激素,以緩解因卵巢功能低下而產生的臨床癥狀,并改善因其帶來的健康問題[6]。包括改善圍絕經期潮熱、盜汗、失眠及泌尿生殖道萎縮癥狀,減少骨質疏松及相關骨折的發(fā)生,降低結腸癌發(fā)生風險,其見效快,用藥方便,對于激素絕對缺乏造成的癥狀改善明顯,但副作用較大。有資料顯示,HRT 可增加子宮內膜癌、乳腺癌及卵巢癌的發(fā)生風險[7]。
1.3 圍絕經期綜合征中醫(yī)藥干預效果評價中醫(yī)藥的干預方式分為內治法、外治法和心理療法,以外治法為主。
1.3.1 內治法 主要包括口服中藥及藥膳治療,桂玉然[8]等運用更年安怡方口服治療圍絕經期婦女亞健康狀態(tài),不僅能緩解身體部分癥狀,而且改善其睡眠質量效果顯著。孫杰[9]認為圍絕經期綜合征與肝郁血瘀關系密切,主張行氣活血法治療,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120 例肝郁血瘀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總有效率為93.3%。農志新[10]采用口服逍遙丸結合太溪與涌泉艾條溫和灸法治療圍絕經期亞健康狀態(tài)女性80例,總有效率為96%。
1.3.2 外治法 主要包括針刺、拔罐、背部刮痧、足浴、耳穴壓豆、氣功、八段錦、太極、中藥藥浴等。龔東芳[11]等將針刺與穴位注射結合治療圍絕經期綜合征,針刺穴位以益腎寧心為主,并將人胎盤組織注射于腎俞、血海、足三里穴,效果顯著。蔣振亞等[12]選取背部督脈、膀胱經及夾脊穴對48 例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進行拔罐治療,并循拔罐部位采用先閃罐,再走罐,最后留罐的方式,有效率為93.7%。李艷紅等[13]認為通過出痧過程可形成一種新的刺激素,以疏通經絡,調節(jié)氣血運行,從而改善臟腑功能,激發(fā)陽氣。李春光[14]研究發(fā)現中藥足浴有效率可達90%,其認為中藥足浴通過發(fā)揮水的溫熱作用、中藥功效及刺激人體足部反射區(qū),能使人體各組織器官、部位的氣血運行通暢,提高人體新陳代謝和免疫功能,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杜言輝等[15-16]用中藥足浴治療圍絕經期失眠癥32例,顯示療效及依從性較好,不良反應小。
1.3.3 心理療法 彭偉[17]等提到行為心理療法,認為圍絕經期亞健康狀態(tài)女性容易產生情緒變化,如焦慮、悲觀、失落等心理反應,應從精神緊張等應激狀態(tài)中解脫出來,進行一些有益于身心的放松療法,如太極拳、八段錦、瑜伽等,同時應用認知療法促進患者轉變認知,幫助患者調整生活態(tài)度,減輕精神壓力。
可見,中醫(yī)在改善圍絕經期亞健康狀態(tài)方面有明顯優(yōu)勢。
針對圍絕經期綜合征婦女狀態(tài)辨識研究,目前我們進行了3 輪相關領域專家意見咨詢。首先,在中國知網(CNKI)、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維普)、萬方數據知識服務系統數據庫中查閱從2014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公開發(fā)表的有關絕經綜合征的相關文獻,包括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論文。共檢索收集9089 篇文獻,篩選出對絕經綜合征表現進行全面論述并具有影響的文獻共585篇,統計其中出現頻次最高的3個證型及247條常見癥狀,由于所制作量表為自評量表,故去除舌脈、體征、神志等無法自填的條目,同時合并同義詞,最終整理出140 條癥狀。然后進行第一輪專家意見咨詢,即判斷整理的140 條癥狀是否入選絕經綜合征癥狀表現,評價每條癥狀的熟悉性及判斷依據。
匯總整理第一輪專家意見咨詢結果,最終納入78 條絕經綜合征臨床表現,進行第二輪專家意見咨詢,對78條臨床表現進行所屬分型。
2.1 腎虛潮熱,月經紊亂,失眠,烘熱汗出,腰膝酸軟,自汗,記憶力下降,骨質疏松,潮紅,陰道干澀,耳鳴,尿頻尿急,皮膚感覺異常,五心煩熱,盜汗,性欲減退,皮膚瘙癢,注意力不集中,思維遲鈍,陰道干性交痛,入睡困難,乍寒乍熱,性生活不適,脫發(fā),經量過多或過少,月經淋漓,全身骨骼疼痛,易醒,少寐多夢,皺紋增多,外陰萎縮,月經周期延長或縮短,睡眠質量差,尿失禁,燥熱,多夢易驚,老年斑,不規(guī)則陰道流血,經量異常,眼花,面色晦暗,排尿不適,腰酸,乳房萎縮,齒松發(fā)脫,頸肩不適,抽筋,生殖器萎縮,白發(fā),夜尿頻,身心疲憊,醒后不易入睡,早醒,思想不集中,白帶減少。
2.2 肝郁煩躁易怒,失眠,頭暈,心前區(qū)憋悶,情緒不穩(wěn)定,抑郁,胸悶,頭痛,情緒低落壓抑,悲觀失望,多慮,神志恍惚,兩目干澀,自控力差,胸悶不暢。
2.3 脾虛心悸,自汗,乏力,關節(jié)肌肉痛,白天困倦,氣短,心慌,身心疲憊。
整理第二輪專家意見,將癥狀改編為大眾易于理解的條目,形成第三輪專家咨詢問卷,評判改編條目是否通俗易懂,并最終形成圍絕經期綜合征健康狀態(tài)辨識分類量表。
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的日益加重,女性進入圍絕經期年齡相對提前,而處于絕經后的時間相對延長。據統計,我國圍絕經期女性人數居世界首位,其中受到圍絕經期綜合征困擾的女性高達79%[18]。因此有效評估絕經綜合征發(fā)生風險,進一步干預圍絕經期亞健康狀態(tài),防患于未然,對改善廣大圍絕經期女性生活質量,提高健康水平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