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科 王荔 張謙 鄭璐 武姝君 郭敏
前有雨澇,后有寒潮,受災群眾是否得到妥善安置,他們能否吃飽穿暖……10月12日,筆者帶著問題走進山西省幾個安置點,了解受災群眾現(xiàn)在的生活情況。
10月7日17時,新絳縣橋東村附近的汾河北段堤壩發(fā)生決口,附近村民被緊急轉移至14個安置點。
城隍廟是14個安置點之一。10月12日,筆者到達時正值午餐之后,大伙兒正坐在帳篷里拉家常,還有幾個大爺正打著撲克牌。安置點負責人王俊霞告訴筆者:“在安置點,我們給群眾準備了御寒的棉帳篷,每人發(fā)放了棉衣、兩床棉被、毛毯等,生活用電也是接到了帳篷里,晚上睡覺冷的話有電熱毯,還有取暖器?!?/p>
筆者了解到,新絳縣的14個安置點都配備了心理咨詢師。目前,安置點群眾思想穩(wěn)定,衣食物品充足,生活有保障。
筆者隨機走進了一間帳篷,里面很暖和,每間帳篷都配了一個厚褥子,兩床棉被,60歲以上老人每人一件軍大衣、一條毛毯。除了這些基本生活保障外,新絳縣人民醫(yī)院和新絳縣疾控中心在每個安置點設置臨時醫(yī)療救助點,24小時為受災群眾提供醫(yī)療服務,每日定時定點對安置點進行人工消毒,防止疫情發(fā)生。
“娘,找下房子了嗎?……”10月12日,一接起電話,懂事的小昊陽首先關心的是家里的情況,哽咽的聲音努力掩飾著一個孩子對家人深深的思念與牽掛。
在電話的另一頭,昊陽的媽媽細細地叮囑孩子,一旁的董海霞老師接過電話,安慰家長:“孩子挺好的,就是有點想你了。住得吃得都好,孩子只是剛開始有點不習慣,你也不用擔心,安頓好家里過來看看孩子?!?/p>
打完電話,昊陽的情緒穩(wěn)定了些,跟著董老師走進教室與同學們一起上課。
最近氣溫驟降,受災群眾能否溫暖入住一直牽動著很多人的心。災情面前,孝義市各界群眾紛紛慷慨相助,免費送飯、義行善舉如漫天星光匯成火把,溫暖著這個秋天。
“這段時間陰雨連綿,氣溫驟降,東街街道辦事處、鐘家莊街道辦事處等將安置點設置在賓館、民宿內,都有取暖設備,確保群眾抵御寒潮?!睍x城市城區(qū)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與此同時,受多輪強降雨影響,沁水縣12個鄉(xiāng)鎮(zhèn)不同程度受災。沁水縣應急管理局分管領導李超告訴筆者,當前正在對各鄉(xiāng)鎮(zhèn)、村有需要衣物、被褥的救助人員進行統(tǒng)計,確保第一時間為大家發(fā)放保暖物資。
晉城市多地遭受多次洪澇災害,部分受災群眾住房受損、倒塌。為解決受災群眾基本生活條件,晉城市應急救援總指揮部辦公室發(fā)布緊急通知,要求各縣(市、區(qū))緊急轉移安置受災群眾,并設置集中安置點供災民居住,圍繞受災群眾的實際需求,以解決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困難為根本,堅決做到受災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住所,不落一戶、不落一人。特別是當前伴隨氣溫急劇下降,為確保受災群眾在安置點安全、溫暖生活,該市主要通過實地摸排、掌握底數(shù),依托救災款購買棉衣褲、棉被褥子,及時送到受災群眾手中。目前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冬春需救助統(tǒng)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