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國峰
(臨汾市人民醫(yī)院急診科,山西臨汾 041000)
創(chuàng)傷性休克作為臨床常見的危急重癥疾病,通常情況下大多因為交通事故或者高空墜落等嚴重創(chuàng)傷引發(fā),患者體表、內臟會出現(xiàn)嚴重失血,從而導致循環(huán)供血缺乏而給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病情發(fā)展快且十分嚴重,必須盡快進行治療。相關研究表明,針對創(chuàng)傷性休克患者,早期及時進行血容量評估,并開展各項輸血與補液干預,是搶救患者生命、幫助患者復蘇的關鍵[1]。脈搏指示連續(xù)心排血量監(jiān)測(PiCCO)是一種相對客觀并且可以量化的微創(chuàng)監(jiān)測方法,能夠連續(xù)獲取多個重要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從而評估患者身體指征[2]。本研究針對PiCCO導向的液體復蘇策略治療創(chuàng)傷性休克患者的臨床效果展開探究,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臨汾市人民醫(yī)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84例創(chuàng)傷性休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開展回顧性研究,根據(jù)治療方案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2例。對照組患者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齡50~78歲,平均年齡(60.13±1.56)歲。觀察組患者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齡52~77歲,平均年齡(60.24±1.61)歲?;颊咭话阗Y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經(jīng)過臨汾市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經(jīng)過診斷確認符合創(chuàng)傷性休克診斷標準[3];②表現(xiàn)出意識變化、四肢濕冷、黏膜蒼白或者發(fā)紺等情況;③脈搏系數(shù)>100次/min、收縮壓<80 mmHg;④平均動脈壓高于65 mmHg;⑤中心靜脈血氧飽和度超過70%;⑥尿量高于0.5 mL/(kg·h);⑦中心靜脈壓在4~12 mmHg范圍內。排除標準:①多臟器功能障礙衰竭者;②精神疾病與認知障礙者。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早期目標導向治療,首先給予抗生素與血管活性藥物,再行液體復蘇措施干預,方法如下:選用500~1 000 mL的4%濃度明膠(貝朗醫(yī)療蘇州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119),干預時間需要合理控制在20~30 min內,結合患者臨床具體情況,適當增加或者減少其他液體量,但是前30 min患者液體注入量必須超過20 mL/kg。在液體復蘇進行期間,密切關注患者臨床情況,如果出現(xiàn)不良反應(例如肺水腫、組織水腫或者是酸中毒等),則停止液體注入。另外還要針對患者休克癥狀糾正情況進行合理評估,明確是否進行擴容干預。
對觀察組患者施行以PiCCO導向的液體復蘇策略,在患者左右側股動脈進行PiCCO導管(德國慕尼黑Pulsion Medical System公 司,型 號:PV 2014L16)置流,并將PiCCO溫度探頭正確接通,并和壓力換能器準確連接,將PiCCO PLUS檢測儀(德國慕尼黑Pulsion Medical System公司,型號:PC8100)進行連接。給予患者監(jiān)測期間,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指標情況:①脈搏量變異度(SVV)大于10%,則必須給予患者液體量干預,促使液體量緩慢增加,并進行快速補液;如果脈搏量變異度未超出10%,則只需要逐漸緩慢增加液體量;②胸內肺血容量指數(shù);③血管外肺水指數(shù);④全心舒張末容積指數(shù);⑤心排出量指數(shù)[4]。對于上述監(jiān)測指標數(shù)據(jù)進行詳細記錄與觀察,并加強患者液體管理,適當給予血管活性藥物干預。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統(tǒng)計兩組患者治療前與復蘇后心率、平均動脈壓、中心靜脈壓、血乳酸值等指標,其中心率采用心電圖儀器檢測(深圳華清心儀醫(yī)療電子有限公司,型號:20162210110)數(shù)據(jù);平均動脈壓與中心靜脈壓檢測均應用進口換能器記錄,并連接多功能測壓儀,檢測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血乳酸應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羅氏cobas8000)進行檢測,需要采集患者靜脈血,進行離心處理后檢測統(tǒng)計。
檢測統(tǒng)計患者動脈血pH值、血紅蛋白含量指標,動脈血pH值檢測方法:采集動脈血后,利用血氣分析儀進行檢測統(tǒng)計;血紅蛋白指標利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通過比色方法進行測量。另外觀察記錄患者ICU置留時間、早期復蘇時間(實施液體復蘇至患者液體復蘇指標達到標準時間)與輸液量等情況。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shù)據(jù)主要通過SPSS23.0軟件進行處理分析,對于計量資料,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并用(±s)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心率、平均動脈壓與中心靜脈壓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心率、平均動脈壓與中心靜脈壓指標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1 mmHg =0.133 kPa。
?
2.1 兩組患者心率、平均動脈壓與中心靜脈壓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心率、平均動脈壓與中心靜脈壓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復蘇6 h后,觀察組患者心率、平均動脈壓與中心靜脈壓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血乳酸值、血紅蛋白、動脈血PH值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乳酸值、血紅蛋白、動脈血pH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復蘇6h后,觀察組患者血乳酸值低于對照組,血紅蛋白與動脈血pH值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復蘇指標對比 觀察組患者ICU置留時間短于對照組,輸液量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復蘇指標對比(±s)
表3 兩組患者復蘇指標對比(±s)
?
進行液體復蘇時,若液體輸入劑量過大,可能會導致組織水腫,甚至可能會對臟器造成損傷,引發(fā)不良后果。補液過量還有可能會造成過度稀釋情況出現(xiàn),導致機體凝血功能明顯降低,嚴重情況下患者可出現(xiàn)缺氧與酸中毒,因此合理控制液體復蘇劑量極為重要[4]。
PiCCO導向監(jiān)測液體復蘇治療能夠幫助臨床醫(yī)生獲取患者多個血流動力學指標,從而及時評估患者血流動力學情況,進而給補液等干預治療提供指導作用,有效提高患者組織灌注與氧代謝情況,減少患者病死率[5]。
應用PiCCO監(jiān)測,除了可以有效評價患者液體復蘇情況之外,還能夠幫助臨床醫(yī)生預估患者臨床治療中的異常情況,有效提高患者臨床療效、預后效果[6]。進行心肺復蘇時合理應用PiCCO監(jiān)測,能夠對血管外肺水與肺血管通透性等情況進行有效監(jiān)測,從而及時了解肺水定量情況,并且可以對肺水性質進行區(qū)分,并根據(jù)患者完整的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來調整治療方案,促使患者生理指標能夠處在理想?yún)^(qū)域,降低液體復蘇量,提高患者復蘇率。
表2 兩組患者血乳酸值、血紅蛋白、動脈血pH值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血乳酸值、血紅蛋白、動脈血pH值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
?
另外,針對創(chuàng)傷性休克患者來說,通過進行PiCCO監(jiān)測,還可以對液體輸入量進行合理調整,以降低患者心臟前負荷;同時還可以適當采用強心藥物干預,以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數(shù);通過PiCCO監(jiān)測,還能夠結合患者血管阻力變化具體情況,合理選用血管活動藥物,并調整用藥劑量,在保證血流動力學有效前提下,減輕患者心臟后負荷,以改善臨床預后效果[7]。此次研究結果中,復蘇6 h后觀察組患者平均動脈壓、中心靜脈壓、血紅蛋白含量、pH值均高于對照組,心率、乳酸水平均低于對照組,且ICU留置時間、輸液量均短/少于對照組(均P<0.05)。這表示PiCCO復蘇監(jiān)測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臨床指標,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復。
綜上,創(chuàng)傷性休克患者應用PiCCO為導向液體復蘇策略治療能夠有效促進患者各項生命體征恢復正常,幫助患者快速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