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宇
(湖南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國際教育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1)
筆者所在的國際教育學院承擔了全院高職公共英語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遇到了以下幾個問題:1.高職學生普遍英語基礎較差,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2.學生覺得英語學習對他們用處不大;3.教學中沒有能夠顯著提升學生語言溝通技能。
一直以來我們嘗試“以學習者為中心”“任務驅動式”的教學方法對學校高職英語課程進行改革,但是教學效果并不太理想?!耙詫W習者為中心”的理念過分夸大了學生的作用,使教師在課堂的作用邊緣化。[1]學校教學內容和評估方式,不能完全按照個別學生的興趣和需求來決定。高職英語課程教學應該是有計劃、有組織,而且是有效的教學形式。
文秋芳提出的“產出導向法”三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驅動-促成-評價”,不同于任務驅動教學法,它在教學流程中強調“教師的支架作用”和語言教學相融合,其教學理念“學用一體說、學習中心說、全人教育說”[1],更加符合湖南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公共英語課程,將英語語言學習與思政元素相結合[2],在堅持“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下,培養(yǎng)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
湖南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國際教育學院高職公共英語教學課程以應用為目的,融入“通識+特質”的素質教育內容。教學使學生能聽懂生活和職場相關主題對話,能就日常話題和未來職業(yè)相關話題進行會話;能基本讀懂一般題材和未來職場相關簡單英文資料,能撰寫常用簡單應用文,能借助詞典進行一般題材文章互譯。同時在教學中,使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增強自主學習能力,貫穿細節(jié)培養(yǎng)“湖鐵特質”和現代工匠精神。
高職英語課程的教學內容分解為兩個教學模塊:以外國友人出行中國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的通用英語模塊;以職場“小白”成長經歷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的職場英語模塊。通用模塊分為行、購、玩、醫(yī)、感、住、吃七大主題;職場模塊包括職業(yè)與個人、職業(yè)與社會、職業(yè)與環(huán)境三大主題模塊。與此同時,課程考核評價采用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其中過程性考核50%,終結性考核50%,過程性考核包括平時成績40%+期中考試成績10%,平時成績包含課堂考勤、課堂表現、課外活動、線上線下學習、口語展示等方面,終結性考核為全校組織的期末筆試。
本文以湖南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國際教育學院高職英語通用模塊健康醫(yī)療health主題為例,基于產出導向法在高職英語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本單元分為聽說、閱讀、寫譯三個部分,課堂上遵循可視化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即時評價和延時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3]。
從表1可以看出,在本單元開始之前,教師通過可視化輸出驅動,呈現兩個場景:場景1和場景2雖然學生從未經歷過,但是他們在未來的實際工作生活中可能會遇到此類情景,當學生遇到這類情況應該如何交流,這是對所討論話題認知的挑戰(zhàn)性。學生根據場景嘗試自編對話,但是可能會遇到看病就醫(yī)時,不會表達病癥的英文單詞和句型,此時讓學生有渴望學習的動機。教師根據高職學生不同英語基礎,提出不同的學習目標及要求,從而達到產出的目的。
表1 聽說部分教學實施方案
課堂上通過輸入看病就醫(yī)的常用詞匯如scratch,bruise,diarrhea,fever,sneeze等和相關句型What see mstobe the problem? How long have you had…;Are you taking any thing forit? I’m going to give you aprescription for……在課堂上發(fā)現學生對于各種常用病癥的英文表達是教學難點,教師設置“你比劃我來猜”的游戲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對方的肢體語言和對單詞的解釋,用英文猜測圖片上所表示病癥的單詞。這一環(huán)節(jié)既加深了對單詞的記憶,鍛煉了英文的口語應變表達能力,又活躍了課堂氣氛,也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形式之一。
模仿對話樣例進行課堂教學輸入促成,也可以模仿往屆學生完成的優(yōu)秀視頻作業(y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高職學生英語基礎較差,教師從輸入的對話樣例中,可以先從根據中文意思補全對話的方式完成對話操練,然后根據學情分析,給學生提出不同要求,設置任務的具體內容,列出相應的參考詞匯和語句結構,達到循序漸進的目的。課堂上教師對于任務的完成標準,提出具體要求,比如語言表達清晰流暢,單詞發(fā)音正確,注意運用適當的肢體語言等。首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分組討論,讓學生分組完成對話表演,課堂上隨機選取幾組同學上臺表演對話,教師及時給出評價。
教師在課堂上需要關注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否完成,學生是否在課堂上有學習效率。在評價過程中,可以結合師生共同評價和課后教師延時評價相結合的方式。課堂上通過教學輸入,一些英語基礎相對較好的學生已經能夠根據老師的評價標準,給出準確的評分,同時這部分同學通過評價其他同學的練習,還可以遷移產出更新的任務,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在表2中,閱讀部分的課堂實施,首先觀看學生咨詢心理醫(yī)生的對話視頻,提出現代社會人們關注的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健康問題,還應該更多地關注心理上的健康問題。使學生意識到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是非常重要的話題,但是不知道如何用英文討論這樣的話題,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和學習熱情。課前布置產出任務,在全班開展頭腦風暴,詢問學生哪些癥狀屬于心理上的疾病,在集思廣益的基礎上,提出產生任務,如何用英文討論“時間缺乏綜合征”。
表2 閱讀部分教學實施方案
本次課使用的教材是上海外語研究出版社的《高職進階英語 1》[4]第七單元課文《Modern health hazards》。不像以往閱讀課文教學方式,主要以教授課文中所有的單詞和句型語法知識,以及翻譯課文段落分析文章結構。《Modern health hazards》這篇文章對于高職生,閱讀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因為課文涉及很多生僻醫(yī)學方面的詞匯。教師在可視化輸出驅動的場景下,明確教學目標和產出任務,如何應對現代社會心理健康問題,如何排解壓力,合理安排時間。運用選擇性學習假設[1]在講解課文時,選擇取與本次課目標相同的段落Timepoverty Syndrome(時間缺乏綜合征)、Multitasking(多任務處理)、21st-century syndrome(21世紀綜合征),以及單詞hazard,incontrolof,socialize等和語法定語從句的學習。而與本單元目標無關的新單詞、短語句型均不列在語言目標中,授課時只是略微帶過。因為我們都知道課堂內的教學時間非常有限,[5]特別是當前高職英語教學的課時被壓縮的前提下,教師更加應該惜時如金,將時間都用到學生的有效學習上。學生通過完成時間管理課堂實驗,先放沙子再放石頭和先放石頭再放沙子,所得出完全不同的效果對比,來引出時間管理的方法;石頭比喻重要的事情,沙子比喻小事情,以此讓學生們自己得出結論。學會用英文討論如何管理時間,應對時間缺乏癥。
從表3可以看出,寫譯部分在可視化驅動輸出時,在課前和學生討論大家經常會遇到,親戚朋友拿著從國外買來的各種藥品或者保健品向你求助的場景,學生們意識到讀懂英文的藥品或保健品說明書非常必要,在輸入促成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掌握藥品說明書的詞匯句型indication,dosage,administration,sideeffect(藥品功能、用法、禁忌、副作用)等相關內容進行學習。運用課堂所學內容,借助網絡工具查找不認識的單詞同時,翻譯平時生活中常見藥品或者保健品說明書。學生在線互評同伴提交的任務,教師抽查學生提交的任務,并在下次上課前,講解抽查情況,對學生共性問題加以補充講解,針對高水平的學生完成具有相似性的新任務[1],這就是遷移性產出。
表3 寫譯部分教學實施方案
湖南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基于“產出導向法”的高職英語教學實施近一年以來,已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學生聽課的積極性有明顯提升,學生課堂收獲感大大增強。但是,在教學具體實施過程中還有待完善,如設置交際場景時應更加具體,要包括場景的產出內容、目的、對話者的身份、場合[6];以及教學材料的選取上要更加符合產出導向法,根據產出目標選取適用度高的教材,而不能僅僅局限于某一本教材[7];最后在布置任務時應該讓學生首先明確任務評價標準,教師的評價不能大而化之,大同小異,有針對性和區(qū)別性的評價是學生特別期待的反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