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硯濡、子仲,中共黨員。2016年畢業(yè)于重慶文理學院,美術教育專業(yè),本科學歷,現(xiàn)工作于興文縣香山民族初級中學校。任教以來,多次參加省市縣各類活動比賽,均獲得優(yōu)異成績。
教學感言
我們都知道“畫在紙內(nèi),勢在紙外”,見方之紙,如何獲得正大的氣象和意象,敢于跨出受制于紙的局限,取其巧?
在教學過程中,我常常和學生們討論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讓你的作品看起來很大”。利用他們的好奇心,再吊足其胃口,吹噓一番玄學之后,教授“獨門秘籍”,其實就是構圖。立意新,構圖巧,寥寥幾筆就能讓畫面充滿想象空間。這樣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持續(xù)性的興趣,在他們腦洞大開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提升他們審美情趣和對生活的感悟。
和學生們一起玩寫意畫,我也收獲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和感動。他們對情感的表達來得更直接,更純粹。正所謂“師不必賢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在相互交流和學習中,我很多時候甚至能從他們身上找回一些童真童趣和天馬行空的想象,把這種看似拙的味兒表現(xiàn)到紙上,未嘗不是一件喜事。
在我看來,寫意花鳥畫練就的只有一根線條,反復打磨的也只有一根線條,客觀真實的形象不是畫作的標準和目的,意象是為了達到畫家心目中的形象具有個性的藝術再創(chuàng)造,這是抒發(fā)思想情感與內(nèi)斂的美學,是內(nèi)涵美,是作者的精神寫照。
在目前的社會進程中,中西方文化的交融,貫穿古今歷史的長河,作為教師,我們該正本清源,回到傳統(tǒng)寫意花鳥畫的正確軌道,讓我們的學生更好地繼承和發(fā)展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和增強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