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能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如何高效捕獲這些光能一直是科學家們研究的課題。日前,一篇發(fā)表在美國《科學進展》雜志的文章稱,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和華盛頓州立大學的科學家聯(lián)合開發(fā)了一種新材料,可以高效獲取光能。
據(jù)文章的通信作者陳春龍介紹,他們受到自然界各類層狀材料的啟發(fā),把基于硅酸鹽的一種團簇材料和類肽的有機材料相融合,研制出一種類似細胞膜的2D納米晶體復合材料,可以像植物一樣高效獲取光能。這種新材料有很好的強度和韌性,盡管研究還處在早期階段,但是由于材料結構具備可編程性,在光轉化方面具有非常大的潛力。
藤壺分泌的藤壺膠能夠把自己牢牢粘在表面潮濕而且并不潔凈的物體上。受藤壺膠特性的啟發(fā),近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教授趙選賀的團隊在《自然—生物醫(yī)學工程》雜志上發(fā)表了題為《由藤壺膠啟發(fā)的糊狀物快速且不依賴凝固的止血密封》的論文。論文介紹了一種生物膠水,具備跟藤壺膠一樣的特性,止血效果快速且牢固,而且不依賴體內的凝血機制。動物實驗顯示,這種黏合劑可以對出血的肝臟損傷進行快速止血,比現(xiàn)在市面上的止血劑起效更快。未來,該團隊計劃在較大的傷口上測試這款膠水,并希望探索它是否可用于治療外傷。
稀土元素能應用在許多日常產品中,如智能手機、LED燈和電池等。然而開采這些元素并非易事,研究人員一直試圖從非傳統(tǒng)來源來回收稀土元素,如燃燒煤炭產生的廢物粉煤灰中就富含稀土元素。
近日,美國《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雜志上報告了一種回收這些元素的簡單新方法:離子液體雙三氟甲基磺酰亞胺可選擇性地溶解稀土氧化物,這種離子液體在加熱時會溶解到水中,然后在冷卻時分離。此外,通過用冷水沖洗離子液體可以去除多余的酸,通過三次“浸出—清洗”循環(huán),該液體的提取效率沒有變化。因此,該方法能有效地將所需的元素從粉煤灰中提取出來,創(chuàng)造一個安全且只產生少量廢物的回收途徑。
“一路向北”的象群火了,但其實我們對大象的了解還遠遠不夠?!队始覍W會界面雜志》日前發(fā)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大象的鼻子能夠擴張,可存儲水量高達9升。
來自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的學者們,針對大象鼻子做了一系列研究。他們發(fā)現(xiàn),在需要時,大象鼻子半徑可擴張30%,容積可擴張達64%,遠比預期的容量要大。而且,象鼻不僅特別能盛,還特別能吸,吸的速度高達150 m/s,是人類打噴嚏時氣流速度的30倍。正是由于具有如此強大的吸力,象鼻可以輕易地拾取像薯片這樣易碎的食物。研究人員希望通過這項研究,為今后柔性機器人的研究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