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加秀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撒營盤鎮(zhèn)中心衛(wèi)生院,云南 昆明 651506)
胃腸道疾病屬于腹部多發(fā)性疾病,由于胃腸道中存在著大量不同種類的細菌,手術又都以二類以或三類切口居多。胃腸道手術的患者若是在手術中未嚴格執(zhí)行無菌技術操作規(guī)范和消毒隔離制度,患者術后極易導致切口感染、腸粘連、腹腔膿腫等,不利于疾病的康復[1],嚴重者還會引起水電解質紊亂、感染性休克而危及患者生命[2]。因此加強胃腸道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很重要[3-4]。本文對本院94 例胃腸道手術患者在圍手術期采取全面優(yōu)質護理干預措施進行研究,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擇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外科行胃腸道手術患者94 例,男54 例,女40 例,年齡32~76 歲,平均年齡(57.6±3.5) 歲;疾病種類:30 例腸梗阻、40 例闌尾炎、15 例胃穿孔、腸破裂5 例、肛門手術4 例,排除有嚴重心肺功能障礙和有溝通障礙的病人。其中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40 例為對照組,2019年11月-2020年10月的手術患者54 例為觀察組,2 組資料進行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措施,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責任制護理干預。
1.2.1 常規(guī)護理
術前1d 完善相關檢查、沐浴更衣;遵醫(yī)囑進行腸道準備:做好清潔灌腸,保證質量;給于心理疏導,緩解病人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術前訓練病人床上大小便;術中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及出血情況;術后早期下床活動有效防范術后腸粘連;術后給于翻身拍背防范肺部感染、壓力性損傷等并發(fā)癥。
1.2.2 護理干預
實施個性化的健康指導和專病護理指導,對年老體弱、營養(yǎng)狀況差、估計切口愈合不良者,術前應加強營養(yǎng)支持;預計操作時間長、創(chuàng)面大等手術時間過長患者術前30min 靜脈滴注抗生素做好預防[5]。
1.2.2.1 嚴格患者皮膚消毒:消毒范圍為手術切口周圍15~20cm。先用碘伏溶液消毒兩次,待碘伏自然晾干后進行鋪單,鋪單完后貼上無菌薄膜,保護手術切口不受污染可降低感染率的發(fā)生[6]。
1.2.2.2 完善胃腸道準備。消化道手術者,術前1~2d 流質飲食;擇期手術前禁食8h,以防麻醉或術中嘔吐引起吸入性肺炎;幽門梗阻者,手術前晚用溫鹽水洗胃可減少術中出血。
1.2.2.3 嚴格術中術后的切口護理。手術過程中,嚴格無菌技術操作規(guī)范,潔污物品器械分開放置,切開胃腸道之前用無菌紗布保護周圍組織,及時用吸引器吸出溢出物,避免污染腹部臟器,殘端需用碘伏溶液和生理鹽水交替沖洗后縫合,關閉體腔后再次沖洗消毒后逐層縫合,術中嚴密止血,防止殘留無效腔、血腫或異物等,可減少組織間隙滲液,可有效降低感染率。術后密切觀察手術切口有無出血及感染情況,每天更換切口敷料一次(滲出嚴重時應及時換濕透的敷料),更換敷料時觀察切口處有無感染跡象,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
1.2.2.4 加強手術室的環(huán)境、物品管理。布局合理,潔污分開,室內(nèi)清潔無菌,空氣消毒合格,滅菌物品合格、連臺手術之間應間隔30min 以上。手術人員熟練掌握手術流程,減少術中不必要的損傷。
1.3.1 傷口愈合情況比較
傷口愈合情況分3 期:一期:切口恢復良好,無任何不良反應;二期:切口愈合一般,有血腫情況。三期:切口化膿,需要做切口引流等處理。以一期和二期愈合為傷口愈合,三期為感染。感染率=三期愈合例數(shù)/總數(shù)。
1.3.2 滿意度評價
采用問卷調(diào)查法,評價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3 個等級,以非常滿意和滿意的總和計算滿意度。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13.0 統(tǒng)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 形式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由表1 結果可知,一期傷口愈合情況、感染率的檢驗,P<0.05,所以觀察組傷口愈合情況顯著,即傷口愈合情況和感染率與護理干預有關。
表1 2 組傷口愈合情況和感染率比較
表2 2 組滿意度比較[n(%)]
由表2 結果可知,觀察組檢驗,P<0.01,滿意度與護理干預情況有關。
本研究通過整體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的發(fā)生率,與文獻[7]報道一致,減少了胃腸道手術切口感染的易患因素,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對患者的傷口愈合和術后恢復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促進胃腸道功能的康復[8]。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1)術前腸道準備充分可有效減少消化道內(nèi)容物,減少腸道細菌的數(shù)量。(2)如手術區(qū)毛發(fā)不影響手術操作則無需剃除,因為剃毛比剪毛的感染率要高,術前30min 實施手術野皮膚再次清潔。(3)術前護理人員應詳細向患者告知病情和術后各種注意事項,及時疏導患者的不良情緒,緩解對手術的恐懼心理,提高治療疾病的信心。(4)手術操作應嚴格無菌操作規(guī)范,器械護士和手術醫(yī)生嚴格按照外科洗手法洗手,保證洗手質量。手術醫(yī)師穿上手術衣后只能在規(guī)定范圍活動,不允許隨意走動。操作過程中手套破損及時更換,護士傳遞器械標準,污染器械應禁止使用。不得隨意擴大手術范圍,盡量避免不必要的腸道減壓,減少消化道的開放時間,避免消化道內(nèi)容物流出[9-10]。⑸根據(jù)醫(yī)囑預防性使用抗生素,術前應用抗生素可以在手術(術前半小時內(nèi)使用) 開始、傷口暴露時使用抗生素,手術時長達4h 則遵醫(yī)囑再加用一次抗生素,可有效發(fā)揮抗菌作用。⑹手術室的環(huán)境管理,非急診手術應按先無菌后有菌的原則,連臺手術應該注意兩臺手術的時間間隔應大于30min,間隔期內(nèi)進行空氣、地面和物品的消毒,嚴格控制室內(nèi)溫度和濕度,并將手術室保持在正壓通氣狀態(tài),關閉門窗,開啟層流自凈,同時控制參觀人員,工作人員不得互串手術間。特殊感染的病人如肝炎病毒、艾滋病毒、梅毒陽性的病人,手術時使用一次性物品,手術后使用1000 mg/L 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地面以及房間、部分手術物品進行消毒,然后再清潔處理和滅菌。⑺通過整體護理干預后:病人對醫(yī)生、護士的滿意度得以較大程度的提升,縮短了住院時間,降低了住院費用,提高了病人就醫(yī)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