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平
《秋風行》 佟改平/作
佟改平女士自幼習畫,那年高考,專業(yè)課在全內(nèi)蒙古排名第三,卻因志愿投報失誤,未被錄取。翌年再考,卻因文化課一分之差,再次失之交臂。之后定居太原,初衷未改,在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學習三年畢業(yè),投門于太原畫院陳建明先生,后又得到王愛忠老師的進一步指導,系統(tǒng)學習山水。在新華書店工作期間,經(jīng)營的也是美術類書籍,我在此間與之相識,每每得其推薦。
佟女士的山水,走的是寫生一路。想象中的山水易作,現(xiàn)實中的山水難為。古人云:“落筆之頃,各有師承,略涉杜撰,即成下劣?!眹嬛v究程式化、符號式的筆意,而想象中的山水走的均為此路?,F(xiàn)實中的山水需因山而異,因水而異,故而寫生者多注重其物理屬性,易造成“畫無筆跡”之態(tài)。
山情即我情,山性即我性。但須寫景,莫須寫畫,寫畫有盡,寫景無窮,景無窮,學尤無窮,此乃以萬物為師,以生機為運也。師古人,也師造化,寫生是創(chuàng)作,臨摹何嘗不然。對景勾摹,實則借景抒懷,還是那句老話,“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這些山水畫作,皆在崇山峻嶺、丑石寒松之間??v橫開闔,茂密豪宕,辛辣焦?jié)?,積染漸次,雄勢在茲。
所謂造化,皆源自于大自然,關鍵在于如何心源中得,即對造化的自我詮釋。其實每個自我都有自己的闡注,但破說的話語權未必在自我,而在強勢的大師那里。進入寫生階段后,其對山水的理解似乎又加深一層,開始臨摹《溪山行旅圖》《雪景寒林圖》《晴巒蕭寺圖》《萬壑松風圖》等,開始關注宋元以來的寫實傳統(tǒng),而此般理解正是心源有所得的結果。
晉畫家之于晉山水,得天獨厚,垂青有賴,開門即見山,山山皆有形。其重寫生,存物性,遍走三晉,山水以腳寫就。宇宙在乎布局,眼前無非生機,寫生畫夾,勾勒點染,是“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之靈性,還是“清氣澄余滓,杳然天界高”之滄溟?近水依違、遠峰籠統(tǒng)之山水,若對應文章段落,該是博逸興詠、詞不掩義之貫珠扣玉,還是因宜適變、曲盡文情之綽約可現(xiàn)?青山不墨,流水無弦,山水神態(tài)何在?性格何在?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水土養(yǎng)性格,山水滋逸氣,古今得道畫家,其實皆地域文人。
其太行題材者,最為稱道。
畫界有大山水,也有小山水,這倒不是因為尺幅的大與小,也非構圖的全景與半景,在乎氣勢也。其山水畫,無疑屬荊關李范之大山水范疇??丈诫硽?,萬壑層疊,靈山秀色,秋山寒林,虛岫凝霄,密葉榮條,皇皇赫赫,巍然壯哉。大山水對于擅長纖細筆致的女性畫家,實屬不易。
其作山川渾厚,大氣磅礴,皆源于筆墨華滋、奇峭之筆。峰巖蒼翠,林麓土石,蹊徑無人,樹樹秋色,僅外觀情形而已。亂山千疊,游倦何方,木葉蕭蕭,西風何限,便有了契闊情感于其間。萬丈接天,放懷寰宇,淡墨線上破以焦墨,山頭施以攢點,暗面略加皴法,落雁絕頂,拔入碧霄,山石造型則以濃墨勾線,淡墨禿筆點苔,繁滿畫面遂顯出空靈情趣來,山色流翠,薄云隱繞,百嶺青蔥,一溪跌宕,南方山水之秀潤與北方山水之隆重,便在濃墨淡墨、焦墨宿墨中渾然于畫幅。其作也以春光和煦、山野清新、巨崖險峻、云嵐環(huán)繞構圖為素常,開合有度,虛實相生,乃生生之德,陽剛之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