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健 張志大 李希玖
江西省胸科醫(y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江西南昌 330006
肺結核是一種由結核桿菌感染肺部導致的傳染性疾病,早期癥狀輕微,隨著疾病發(fā)展,肺結核患者逐漸出現(xiàn)畏寒、出汗、間歇性咳嗽等癥狀,隨著疾病發(fā)展,患者甚至出現(xiàn)咯血現(xiàn)象,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1]。近年來,隨著人們健康意識提升,每年進行健康體檢的人群增多,大批無癥狀結核患者被及早發(fā)現(xiàn),為患者早期治療、控制結核病蔓延奠定了基礎。據(jù)全國第五次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中,在參與調查的10萬人中,活動性肺結核為459 例,占0.46%,其中,涂陰肺結核的患病率占總患病數(shù)的85.62%[2]。在診斷結核病時,疾病確診離不開細菌學,增大了涂陰肺結核快速診斷難度?,F(xiàn)有診斷技術中,涂片鏡檢迅速且便利,但敏感性不足。且結核菌培養(yǎng)時間超過2 周。結核分枝桿菌RNA 恒溫擴增實時熒光檢測技術(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 for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SAT-TB)檢測迅速,僅需要1~2 h,但容易因外力因素(如污染等)出現(xiàn)假陽性,靈敏度低,對實驗員的專業(yè)性要求高。因結核的特異性,效應T 細胞會向病變位置集中,依照該特點,本研究收集患者肺泡灌洗液,進行結核感染效應T 細胞斑點試驗(T-cell spot test,T-SPOT),通過計算肺泡灌洗液內結核桿菌特異性單核細胞,快速診斷肺結核。
選取2019年1月至12月江西省胸科醫(yī)院收治的80 例疑似肺結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痰涂片檢驗結果將其分為涂陽組(35 例)與涂陰組(45 例)。涂陽組中,男24 例,女11 例;年齡25~67歲,平均(46.02±4.02)歲;病程2~6 個月,平均(4.42±0.41)個月;肺結核17 例,結核性腹膜炎13 例,其他5 例。涂陰組中,男28 例,女17 例;年齡26~67 歲,平均(46.53±4.47)歲;病程2~6 個月,平均(4.32±0.43)個月;肺結核18 例,結核性腹膜炎12 例,其他5 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①患者既往無結核病史;②患者血清HIV 檢測為陰性;③遵循 《肺結核診斷和治療指南》[3],對患者肺泡灌洗液均進行SAT-TB、T-SPOT 檢測;④患者愿意參與本研且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精神障礙患者;②合并嚴重肝、腎、心臟疾病患者;③患者一般資料不全。
標本采集:使用日本1575k 型電子支氣管鏡對患者進行檢查,于患者肺部CT 影像學檢查病灶位置的支氣管肺段,將灌洗液(0.9%氯化鈉溶液;江西科倫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200912)注入支氣管肺泡灌洗,以YX930D 型負壓吸引器(上海寶佳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回收灌洗液30 ml,送檢驗科進行T-SPOT、SAT-TB 檢測。
T-SPOT 檢測:收集肝素抗凝肺泡灌洗液10 ml,以雙層紗布過濾,去除灌洗液內雜質,在離心機內以離心半徑5 cm、離心速度1200 r/min 離心10 min,去除上層清液,留下層濃液,分離其中單核細胞,調節(jié)細胞數(shù)達2.5×105/ml,選擇T-SPOT 試劑盒,根據(jù)說明書進行操作,步驟如下:將單核細胞分離,和培養(yǎng)濾過蛋白CFP-10、結核特異性抗原分泌靶向抗原ESAT-6放于抗γ-干擾素抗體預包被板內孵育,恒溫37℃,孵育16~20 h。使用ELR06IFL 型自動讀板儀(德國艾迪公司)對斑點計數(shù),無反應對照0~5 孔點,有反應標本為:抗原A/B 點數(shù)-無反應對照孔6 點為陽性;若無反應對照孔點≥6,有反應標本為:抗原A/B 點數(shù)≥無反應對照孔的2 倍為陽性。
SAT-TB 檢驗:在肺泡灌洗液內添加4%氫氧化鈉溶液,使灌洗液內黏液液化,采用檢測試劑盒檢測,并依照說明書操作。注意:液化體積不高于標本量1 倍。
①觀察涂陰組與涂陽組患者肺泡灌洗液T-SPOT檢測陽性率,陽性率=陽性例數(shù)/總例數(shù)。②以分子生物學檢查結果為金標準,觀察T-SPOT 與SAT-TB 在涂陰肺結核檢測中的準確率、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與陰性預測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準確率=(真陽性+真陰性)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靈敏度=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100%,特異度=真陰性/(真陰性+假陽性)×100%,PPV=真陽性/(真陽性+假陽性)×100%,NPV=真陰性/(真陰性+假陰性)×100%。
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涂陽組患者的陽性率為97.14%(34/35),高于涂陰組的75.56%(34/4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196,P=0.007)。
T-SPOT 檢測的準確率為93.33%(42/45),高于SAT-TB 檢測的80.00%(36/4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688,P=0.006)(表1)。
表1 涂陰組患者T-SPOT 與SAT-TB 在涂陰肺結核中的檢驗結果(例)
T-SPOT 檢測的靈敏度、NPV 高于SAT-TB 檢測,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種檢測方式的特異度、PPV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T-SPOT 與SAT-TB 檢測涂陰肺結核的靈敏度、特異度、PPV與NPV[%(n/N)]
目前結核病仍是全球主要傳染病之一,致死率高,危害性大,若能夠及早發(fā)現(xiàn)結核病并治療,對控制結核病具有重要意義[4-6]。結核桿菌的確診,離不開細菌學、病理學,細菌學應用較為廣泛,但是,部分細菌檢測為陰性者也可能感染肺結核,易發(fā)生診斷疏漏,不利于結核病篩查與控制,而病理學檢測雖然準確,但耗時長,不利于普及。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完善和腔鏡器械的廣泛應用,已有諸多研究[7-9]證實肺泡灌洗液相關檢測可顯著提升結核病診斷陽性率。
T-SPOT 作為酶聯(lián)免疫斑點檢測技術,以結核患者特異性T 細胞的免疫應答作為基礎,檢驗抗原釋放的γ-干擾素,當受檢人體內受到結核桿菌的抗原刺激,T 淋巴細胞致敏,并再次與同類抗原相遇,將釋放γ-干擾素[10-12]。通過檢測單細胞內分泌γ-干擾素的數(shù)目,判斷受檢人是否感染結核桿菌。并且,活動性肺結核患者的特異性T 細胞擴大與克隆會濃縮于患者病灶部位,因此,以T-SPOT 檢測受檢人的肺泡灌洗液,能夠準確區(qū)分受檢人為活動性結核或者潛伏性結核[13]。本研究結果顯示,T-SPOT 檢測下,涂陽組的陽性率(97.14%)高于涂陰組(75.5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涂陰組檢測時,T-SPOT 檢測涂陰肺結核的陽性率(94.29%)高于SAT-TB 檢測(77.1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SPOT 檢測的靈敏度、NPV 高于SAT-TB 檢測,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種檢測方式的特異度、PPV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T-SPOT 檢測效果更加準確,值得推廣。在王琳等[14]的研究中,T-SPOT 檢查的靈敏度較高,為91.1%,與本研究結果一致。T-SPOT 檢測用時短,特異度高,可能和涂陰肺結核的結核桿菌數(shù)量較少相關,即使利用灌洗液在病灶處收集結核桿菌,結核桿菌的數(shù)量依然有限,而T-SPOT 檢測技術主要檢測單個核細胞內抗原致敏T 細胞的數(shù)量,并非檢測細菌數(shù)量,因此,與其他檢測方式比較,T-SPOT 檢測的特異性高,敏感性強,診斷價值高[15-18]。
綜上所述,肺泡灌洗液效應T 細胞檢測在涂陰肺結核中的靈敏度高,且檢測速度快,在肺結核篩查中具有重要意義,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