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衛(wèi) 陶?;?/p>
摘 ?要:本文在總結(jié)、歸納初高中物理學習的基礎上,提出了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實施科學方法教育的五種有效途徑:閱讀教材,自學培養(yǎng),滲透方法教育,重視物理學史,加強物理實驗與巧妙設計習題。在我們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既應注重讓學生掌握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規(guī)律,更應注重讓學生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體驗和學會科學的方法,從而提升物理學科素養(yǎng),完成初高中物理學習的順利銜接。
關鍵詞:科學方法教育;初高中物理銜接;滲透方法教育
在科技迅猛發(fā)展,知識日新月異,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多數(shù)的人已經(jīng)普遍認識到,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表現(xiàn)為掌握方法的多少和應用方法的熟練程度,因此,我們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既應該讓學生掌握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和規(guī)律,更應該讓學生重視科學的態(tài)度和方法。
所謂科學方法,是研究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一般規(guī)律性理論。在我們物理教學中,科學方法教育的內(nèi)容有:一是物理學的研究方法的教育;二是物理學習方法的教育。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在完成傳授知識的同時,都要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科學方法的教育和指導,才有利于促進學生智能的發(fā)展。使學生在學習中不僅掌握了物理知識本身,而且領悟了研究和學習物理的方法,以及探索物理的精神。
一、閱讀教材,通過自學培養(yǎng)科學方法
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教科書,指導學生讀書的方法,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有效途徑。一方面通過讀書掌握物理的科學語言;二是通過反復讀書,讓學生掌握的知識更加全面、系統(tǒng)、準確;三是通過讀書提高自學能力,在學習上變被動為主動,充分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那么,怎樣正確指導讀書呢?
基本概念、基本定律要著重讀,對其中的重點字母要深入體會,準確理解。因為這些字句或揭露了事物的本質(zhì);或指出了事物變化的范圍和條件;或反映兩個事物的區(qū)別于聯(lián)系。教學時,我們必須指導學生把這些重點字句“摳”出來搞清楚,弄明白。
指導學生識圖、讀圖、畫圖。物理學上的圖形很多,如速度圖線、震動圖線、波動圖線、交流電的圖線、氣體狀態(tài)變化圖線、電力線、磁感線、電路圖、受力圖等,是用來描述量與量之間關系或變化規(guī)律的,是最簡單的物理語言。學會識圖、讀圖、畫圖是一種基本功,決不能忽視。通過對圖形的理解,可以提高空間想象力,增強學生綜合分析和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在物理學中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是一項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也是素質(zhì)教育給我們每一個物理教師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雖辛勞了我們教師,但學生將會終身受益。
二、在傳授知識的教學中滲透科學方法
科學方法教育既需要潛移默化的熏陶,也需要有目的的訓練。脫離物理知識對中學生大講科學方法,則猶如建設空中樓閣;埋頭講物理知識而不注重方法教育,則猶如給學生一堆磚瓦。因此,科學方法教育應滲透在物理知識教學之中,只有植根于物理知識沃土之中的科學方法教育,才會結(jié)出豐碩的智慧之果。在物理知識的教學中,處處蘊涵著科學方法。物理概念,物理規(guī)律的建立常常運用觀察和實驗、比較和分類、分析和綜合、歸納和推理、理想化等科學方法。如在物理概念教學中,將電勢能和重力勢能類比,學生很容易接受;在洛倫茲力教學中,由安培力演繹、推導出洛倫茲力。在牛頓第二定律、玻一瑪定律、楞次定律等規(guī)律的教學中,常采用觀察和實驗,數(shù)學推理的方法來研究。如“電磁感應”的教學就是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訓練的最好范例,可將本課教學組織為一個完整地體現(xiàn)和實施科學研究一般方法的過程,使學生受到科學方法的訓練。
三、重視物理學史,體會科學方法
物理教學改革的目的之一,是把科研人員應具有的素質(zhì)和能力早一些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和訓練,使教和學的思路去盡量接近科學家認識的思路。這就要求我們將物理教學和物理學史結(jié)合。當然教學過程不同于科學研究過程,但在必要時,結(jié)合重要的物理史料用模擬科學認識過程的方法進行物理教學,這也是物理教學實質(zhì)性改革的途徑和方向,是實現(xiàn)上述教學目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型人才的一個有效途徑。模擬科學研究的方法,這就要求我們將物理學史溶于物理教學之中,將科學方法教育融入物理學史教學之中。要善于把學生推到若干年前,讓他們從當時的科學背景出發(fā),去重溫科學家們在什么問題上、什么環(huán)節(jié)中、什么情況下,用什么方法和思路作出了科學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從而把這些關鍵的步驟聯(lián)系起來。
四、加強物理實驗,體驗科學方法
觀察與實驗是物理學研究的基本方法。物理學的所有規(guī)律都是通過實驗建立起來的,也是學生學好物理知識的基本方法。在教學中,應培養(yǎng)學生六個方面的實驗技能:一是基本儀器的構造、原理和使用,能正確使用儀器進行觀察、測量和讀數(shù);二是掌握中學有關實驗的一般原理和實驗方法;三是會正確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并能進行運算和分析,以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四是了解誤差概念,并學會初步的誤差計算和分析;五是會寫一般的實驗報告;六是養(yǎng)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包括愛護儀器、遵守安全操作和尊重實驗事實的習慣等。
五、巧妙設計習題,訓練科學方法
科學方法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也表明:教師生動精辟的講述,學生對于知識只能達到理解的水平,要達到運用的水平,就必須經(jīng)過學生親自參與分析解決新問題的實踐環(huán)節(jié)。因此,教師要創(chuàng)設情景,強化習題教學和訓練,引導學生運用科學方法解決具體的物理問題,使學生實現(xiàn)知識向能力的轉(zhuǎn)化。
在習題教學中進行科學方法教育,主要是進行思維方法的訓練,提高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要站在科學方法論的高度,認真研究題型,分析歸類,精選典型例題和習題,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與非邏輯思維、集中思維與發(fā)散思維、正向思維與逆向思維、局部思維與整體思維等專項訓練。在教學中有些習題明顯要運用科學方法來求解,教師要點明這些科學方法,讓學生學會應用科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總之,在物理教學中有意識、有目的地加強科學方法教育,是讓學生實現(xiàn)增長知識,發(fā)展能力,提升物理素養(yǎng),實現(xiàn)初高中物理順利銜接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物理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必修一/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必修二/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