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曉紅
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作。
材料一:“群”,《說文》說“從羊君聲”,還說“羊性好群,故從羊”;近代學者翻譯家嚴復將“society(社會)”譯為“群”,并說“社會者,有法之群也”。
材料二:從生活中三五成群、群策群力到QQ群、微信群,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群”,各種能量在“群”里疊加放大。這能量,固然有“負”,如謠言傳播、販賣焦慮、話術詐騙等;但更多更能主導我們生活的是“正”。今年6月,廣州再現新冠疫情,有個小區(qū)被封控管理,于是建起了微信群,開始了互幫互助,大家還分享生活加油打氣,彼此提醒出門戴口罩。
讀過以上材料,對于“群”與“能量”,你有什么思考和聯想?請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寫作指導
寫作此題,要思考“群”與“能量”、“群體”與“個體”的關系?!叭骸苯⒃诂F實生活中,也存在于網絡空間里?!澳芰俊庇姓撝?,“群”能將各種能量疊加放大,如果缺乏理智,任意扇動“負能量”的翅膀,有可能形成裹挾橫掃的颶風,破壞“群”的健康生態(tài)。生活在“群”中的個體,動輒“退群”,難以獨完;惡意“害群”,終遭唾棄;唯有遵循“利群”的規(guī)則和法度,用嘉言懿行傳遞正能量,個體的“我”才能融匯成群體的“我們”:建黨百年,我們激情澎湃;東京奧運,我們同頻共振;鄭州洪水,我們守望相助;抗擊疫情,我們眾志成城……雖彼此時空阻隔,仍迤邐遠道聚合。人如此,國家亦如此。面對全球性挑戰(zhàn),我們是同一片大海的海浪,攜手聚力才能推進發(fā)展,共同締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大“群”的美好未來。
例文
立旗幟,揚正氣
湖南雅禮中學? 李靈鹿鳴
托馬斯·劉易斯在《作為生物的社會》一文中認為,人是群居動物,且最具社會性——比蜜蜂更互相依賴,聯系更密切,行為上更不可分。但是,不是人組成的群體皆可稱為“社會”,若缺乏聯合的智慧,不善推理卻又急于行動,只算是烏合之眾;能稱之為“社會”的群體,應該有秩序、有規(guī)則,和諧而充滿活力。社會能不斷進步而非倒退,個體能實現自己而非泯滅,需要立好旗幟、廣揚正氣。
為何需要在群體中立好旗幟、廣揚正氣呢?“群”在《說文解字》中解作“羊從君聲”。人和羊一樣,都有群聚的習性。一群羊,需要一只 頭羊;而具有獨立思想的人們,則需要一面旗幟給予指引和鼓舞。人們都有一顆向善向真向美的心,愿意追隨榜樣,若前方有一面高高的明亮的旗幟,人們便能沖破內心的猶豫、怯懦。要讓那面旗幟再高、再亮一點,帶領歷史的社會的車輪,不斷向前。
如何在群體中立好旗幟、弘揚正氣呢?
一是加強信息暢通的渠道。托馬斯·劉易斯曾這樣形容群體中的隔膜:“電路好像還在,即使并不總是通著電?!笨萍几淖兺ㄓ嵎绞?,群體的聯系更加快捷緊密。新冠疫情爆發(fā)時,若溝通及時,則不易恐慌,人們建起微信群、QQ群,彼此加油打氣,共筑抗疫防線,攜手走出陰霾。
二是需利他即利我的境界。個體與群體,是魚與水、泥土與整片陸地的關系。魚有水才能游弋,水有魚而靈動。鯰魚的活躍,促使沙丁魚世界不再是一潭死水;每一塊泥土被沖刷沉沒,都會讓大陸缺失一角。群體若想構成堅固整體,以克服發(fā)展面臨的種種困境,就得命運與共,利他即利我。
三是要有舍我其誰的擔當。即使有傳播謠言、販賣焦慮等害群的“負能量”冒頭,只要每一個群體成員不吝惜自己的善意,主動貢獻光與熱,人在群體中感受到“正能量”,又會主動去傳播,當“正能量”在群體中廣泛傳播,善意就成了社會的主流,社會風氣也會日趨清明。
群體中的個人是沙中之沙,風若隨意攪動他們,沙難以抵擋,甚至可能釀成沙塵暴。旗幟是點,風氣是面。高擎進步的旗幟,凝聚眾心;掌握正確的風向,不移正道。如此點面結合、聚沙成塔,讓“旗幟”在“群”中高聳、閃耀,讓“正能量”在我們的“群”中傳遞、放大,一切黑暗與阻礙將被團結一致、后勁充足的群力量擊潰,真正的“大同社會”也終將被實現。我相信,這一天,不會太遠!
評點:文章旨在鼓勵個體溝通、共情、擔當,融合群體智慧,推動社會進步,實現自我人生。作者用魚與水、泥土與陸地、沙礫與沙塵暴、沙塔來建構個體與群體表象下的本質關聯,說理深入淺出。文中援引廣泛,且對素材進行轉化調整,而不是羅列堆砌,頗顯作者的文學底蘊。
(指導教師:劉小莉/編輯: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