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婧
常言道:“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弊鳛楫敶嗄辏瑧兄腥A之精神,托起復興強國的夢想,爭做祖國脊梁。
何為中國精神?
中國精神,以愛國奉獻為底色。自古以來,我國便有不少愛國志士:因家亡國破,投江明愛國之志的屈原,用壯舉向世人證明“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忍受疼痛,在后背刺上“精忠報國”的岳飛,用行動譜寫了“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睍r至今日,人們也在用奉獻詮釋著中國精神:“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革命先輩們,他們用身軀書寫了愛國奉獻的中國精神;被譽為“敦煌女兒”的樊錦詩,將大半輩子的光陰奉獻給了敦煌,從青蔥歲月到白發(fā)蒼蒼,她用行動傳承著愛國奉獻的中國精神;在賽場上揮灑汗水的女排姑娘們,用颯爽英姿描繪著愛國奉獻的中國精神……前人的行為告訴我們,當代青年,應具有以愛國奉獻為底色的中國精神。
中國精神,以堅韌不拔為骨架?;赝麣v史,遭受宮刑的司馬遷,忍辱負重,憑著堅韌不拔的精神創(chuàng)造了瑰麗的《史記》;被他國打敗的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憑著堅韌不拔的精神最終反敗為勝,重奪江山。且看今朝,中國首位UFC冠軍張偉麗,以堅韌不拔的精神,打敗了波蘭選手,成功衛(wèi)冕;科研事業(yè)陷入瓶頸時,中國科學家永不言棄,以堅韌不拔的精神,讓中國成為第三個成功發(fā)射載人航天飛船的國家……中國人,也許沒有超人的能力,但一定有著超人的意志。身為當代青年,我們應傳承以堅韌不拔為骨架的中國精神。
中國精神,以淡泊寧靜為血肉。五柳先生陶淵明筆下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彰顯了他的淡泊寧靜;宋濂手執(zhí)筆錄,寒日抄書,憑何?憑淡泊寧靜之精神;諸葛亮“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睉{何?惟淡泊寧靜之精神;齊白石躋身千古大家,名垂青史,憑何?恒淡泊寧靜之精神。淡泊寧靜,使君子修身,不浮于世;淡泊寧靜,使君子養(yǎng)德,廉潔正直;淡泊寧靜,使君子致遠,行至萬里。當代青年,應秉持以淡泊寧靜為血肉的中國精神。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當朝而立,與時偕進,燃己微光,照國大道。當代青年,是創(chuàng)造祖國未來的中堅力量,是撐起“祖國門面”的國之脊梁,是實現(xiàn)強國夢想的中國“后浪”。我們應承以愛國奉獻為底色,以堅韌不拔為骨架,以淡泊寧靜為血肉的中國精神,書寫泱泱華夏的大國風光。
中國精神,華夏風光。
評點:楊巧茹
1.匠心獨運,出手不凡。
作者將中國精神化抽象為具體,并能夠獨出機杼將中國精神的底色、骨架、血肉融為一個整體,給人以清晰直觀的印象。
2.層次清晰,結構嚴謹。
作者從中國精神出發(fā),以“總—分—總”結構行文,主體部分以三重理解,對中國精神深入分析:以愛國奉獻為底色,以堅韌不拔為骨架,以淡泊寧靜為血肉。結構嚴謹,條理井然。
3.材料豐富,內(nèi)容充實。
作者論證中國精神內(nèi)涵之時,引用大量事實論據(jù),旁征博引,內(nèi)容充實。論證中精心選擇了屈原、岳飛、司馬遷、勾踐、諸葛亮、陶淵明等歷史文化名人,還列舉了抗美援朝英雄、樊錦詩、張偉麗、體育健兒、航天英雄等時代新鮮素材。共同支撐起觀點,以不可辯駁的力量論證了主旨。
4.筆調(diào)清新,表達生動。
面對主旋律作文,考生沒有選擇政治化、口號化的語言,而是以清新的筆調(diào)、整齊的句式,使文章結構整飭,富有氣勢,引用、化用古人詩句,增添了文章的文采,使表達生動形象。
(指導教師:寇玉菊/編輯: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