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習近平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論述摘編》在全國發(fā)行。
《禮記·大學》告訴我們:“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毙奚?、齊家、治國、平天下,家的一頭連著個人的品格修養(yǎng),另一頭連著國家的精神文明建設、民族的千年文明尺度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足見“小家”之于“大家”的非凡意義。
風成于上,俗形于下,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家庭文明建設,習近平同志圍繞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建設發(fā)表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刻。他提出,“不論時代發(fā)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fā)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fā)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p>
文本解讀:湖北省宜昌市遠安縣第一高級中學? 徐建華
角度一:涵養(yǎng)清正家風,砥礪清正世風,培育浩蕩國風。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國兩相依。千萬個家庭的好家風,將共同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家風正,則民風淳,則國風清。因此,每個人都應當重視家風家教,以家風之蔚然,涵養(yǎng)國風之浩蕩。
當“小家”歷久彌新的經典規(guī)范成為普遍共識,中華傳統家風中的正能量基因也就自然而然成風化行,成為崇廉尚儉、風清氣正的“大家”風尚?!靶〖摇迸c“大家”是個人與民族、小我與大我的關系,有了每個“小家”的清風明月,才有“大家”的風清氣正,才能更好地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巍巍巨輪行穩(wěn)致遠。
角度二:正家風、重家教、樹美德。
從“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到長幼有序、敬老孝親,不論地域歸于何處,事親盡孝、敬老慈幼、團結和睦等好家風是共同追求;不管時代如何變遷,愛國保家、勤儉節(jié)約、積德行善、誠實守信等好品質也一脈相承。
每一次對家風的精心書寫,最終都會匯入人生的字典,成為受用一生的財富。個人需要在家風中來尋找情感歸屬,家庭需要通過家風來增進幸福和睦,家風家教,成為我們生活里不可或缺的營養(yǎng)劑。
角度三:溫潤厚重的家風,能打開人生的格局。
家教家風的世代積累、嘉言懿行的代際沉淀,總能讓后輩在迷茫時堅定,在困頓時堅強,在追夢中堅持。
好的家風也可以傳遞,為孩子們構筑更好的人生跑道?!吨x謝了,我的家》第二季,走入多個中華優(yōu)秀家庭,聆聽后輩講述成長經歷和家族往事。他們出生年代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成長軌跡不同,卻無一例外在成長過程中,收獲了家庭給予的或堅毅,或勤儉,或勇敢,或律己,或樂觀的力量,最終走出了屬于自己的不凡之路??梢哉f,他們的故事帶給我們良好家風塑造美好生活的生動啟示。
學生運用示例
溫潤厚重的家風,能使孩子學會“扣好人生第一顆扣子”,養(yǎng)成良好習慣,培養(yǎng)健全人格,涵養(yǎng)高貴品質,能使孩子行穩(wěn)致遠,打開人生的格局。周恩來的侄女周秉宜牢記總理“做個本分的普通人”的教導,堅守“不沾總理的一點光”而勤勉做人;“華人船王”趙錫成的女兒趙安吉因為爸爸總說“下一次做得更好”而變得不怕失敗;鐘南山謹記父親格言“人總要為世界留下點什么”,80多歲依舊堅持奮戰(zhàn)在醫(yī)療前線;邊檢女戰(zhàn)士張旭蕾也因為父親那句“人都是在淚水中成長起來的,但千萬不能被淚水所淹沒”,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也許,有人會說“我家就是普通家庭,談不上什么家風”。實際上,每一家都會有自己的家風,體現在生活的選擇中、家庭的發(fā)展中、親人的相處中,體現在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的細節(jié)中。比如,面對年邁的父母,能否耐心地教他們使用手機,跟上時代;閑暇時間,父母能否跟孩子一起閱讀、一起思考,而不是各自低頭玩手機;能否在出門旅行時,以身作則當文明游客,讓孩子理解公共場合的行為規(guī)則?傳承源遠流長的家風文化,并在時代語境下發(fā)展新的內涵,家風便能在點滴浸潤中形成無言的教誨,也在不經意間點燃孩子人生的一盞明燈。
——一考生《涵養(yǎng)良好家風,讓孩子行穩(wěn)致遠》
(編輯:李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