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任遠
9月15日,澳大利亞宣布廢除了5年前與法國簽署的價值310億歐元的潛艇采購計劃,轉而謀求從美國和英國那里,獲得聯合打造核潛艇的技術。
消息一出,法國外交系統(tǒng)作出了逐日升級的強硬反應。法國外長讓·伊夫·勒德里昂用“撒謊”和“在背后捅刀”等罕見的強硬字眼,來形容英美澳三國的決定;隨后在9月17日,法國宣布召回駐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大使。
這次法國與其大西洋彼岸之間盟友的外交危機有多嚴重?法國外長勒德里昂說,在二戰(zhàn)結束后,法國外交部召回駐美大使尚屬首次。
澳大利亞放棄采購法國潛艇并計劃與英美兩國聯合打造核潛艇的公布日期,選擇在一個對多方都比較敏感的時間點。
9月16日,也就是英美澳三國宣布打造核潛艇之后的第二日,是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計劃公布歐盟印太地區(qū)戰(zhàn)略的日子;再過10天,就是德國國會選舉投票的日子;目光再放長遠一點的話,明年3月和4月分別將舉行澳大利亞大選和法國大選。各方擺出的姿態(tài),既有出于國際關系的需要,也反映了來自國內政治的壓力。
英美和澳大利亞突然公布的防御計劃,不僅僅是試圖改變亞太地區(qū)的軍事力量平衡,也對法國和德國等歐盟國家作為傳統(tǒng)的盟友,傳達了某種不信任的信號。對此,歐盟面對英美兩國也會作出相應調整。
如果從財政損失角度來看,澳大利亞取消的12艘潛艇采購,是個不小的損失。法國作為過去5年海外軍售增長迅速的武器出口大國,在2019年最高峰的時候,從對外軍售領域就賺到了90億歐元。拿到手的訂單被一筆勾銷,對于法國的國際形象來說,無異于一個突如其來的耳光。白紙黑字簽好的合同,怎么突然就作廢了呢?
這個5年前就簽訂的采購計劃,一直得到澳大利亞和法國兩國的內閣官員的肯定。就在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宣布廢除向法國訂購12艘潛艇計劃之前的三個月,莫里森還在法國訪問期間跟總統(tǒng)馬克龍一道認可了兩國之間的合作。在今年8月,澳大利亞和法國兩國的外交部和國防部發(fā)表聯合聲明,指“兩國的部長非常重視未來的潛艇計劃”。法國最終獲知自己的潛艇計劃被否決,是在英美澳三國領導人一起透過視頻向世界宣布前的一個小時。
有媒體推測,美國總統(tǒng)拜登是在利用英國舉行G7峰會期間,通過主賓國英國邀請到并非是G7成員國的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出席,以圖在峰會期間三國領導人秘密商定拋棄訂造法國潛艇的計劃。法國外長在事后表示,英美澳三國領導人的秘密會議,參與會議的馬克龍肯定是不知道的,而且法國和澳大利亞的內閣部長應該也不知道,否則法國情報部門早就能截獲一些蛛絲馬跡。
如果按照法國政府方面的說法,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是在拜登和馬克龍摟抱秀親熱的時候,就知曉了要放棄法國潛艇采購計劃的。
為了不背上“背信棄義”的罵名,澳大利亞政府先發(fā)制人,批評法國國營軍火商“SA海軍集團”在過去5年的時間內屢次抬高潛艇工程造價,并且屢次被澳大利亞要求修改建造計劃。法國國防部則公布了9月15日當天,還收到澳大利亞海軍發(fā)來的贊揚法國“SA海軍集團”施工質量的信件。
澳大利亞把議題往技術層面拉,其國內輿論場甚至出現了“因為法國制造商是國營企業(yè),所以肯定做不好”的聲音,而法國則把爭議抬到地緣政治的高度?!爱斈忝鎸孟穹▏@樣的盟友的時候,你不應該擺出這樣的姿態(tài)?!崩盏吕锇哼B續(xù)多日向英美澳開炮。
召回駐美大使和駐澳大使,是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本人的親自決定。
對于在G7峰會上跟拜登勾肩搭背的馬克龍來說,在2022年大選逼近的時期,遭遇盟友出賣,肯定是連任的減分項。馬克龍的主要對手,民調與其非常接近的民粹右翼領導人瑪麗娜·勒龐借題發(fā)揮,認為法國在馬克龍的領導下,在亞太地區(qū)的利益被踐踏,法國的尊嚴和體面受損:“馬克龍自執(zhí)政以來,從一個慘敗走向另一個慘敗?!?blockquote>為了不背上“背信棄義”的罵名,澳大利亞政府先發(fā)制人,批評法國國營軍火商“SA海軍集團”在過去5年的時間內屢次抬高潛艇工程造價,并且屢次被澳大利亞要求修改建造計劃。
為了取得右翼選民的支持,馬克龍刻意把自己定位在“另一個戴高樂”的位置。馬克龍自己先保持沉默,并且授意外長連日炮轟澳大利亞和美國,引來英語世界媒體連續(xù)數日的關注。用法國地緣政治研究院院長吉勒斯·格里撒尼的話說,“力度前所未有”。而此舉也獲得了目前在中間溫和右翼選民中依然有號召力的前總統(tǒng)薩科齊的贊許:“馬克龍總統(tǒng)是應該采取堅定立場的?!?/p>
格里撒尼認為,以什么姿態(tài)對美國說不,是自戴高樂以來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每任總統(tǒng)的必修課。惹怒法國的后果,也許是讓北約付出代價。在1966年,感到被冒犯的法國總統(tǒng)戴高樂退出了北約軍事一體化組織,并致力于建造法國獨立的防衛(wèi)體系。法國國家戰(zhàn)略基金會主席弗朗斯瓦·海斯伯格對美聯社表示,隨著法國選舉越來越逼近,馬克龍也許會傾向于擺出越來越像戴高樂的姿態(tài),以獲取選民的好感,甚至試圖將這次危機,轉化為強化自身形象的機會。
如果法國政府接下來作出針對美國主導的北約的舉動,也不應該讓人感到意外。畢竟,在2017年,馬克龍就說過“北約已經腦死亡”。不過,馬克龍的側重點不但是建構法國自身的防御體系,他的計劃也許更進一步,那就是他一直提倡的“歐洲防衛(wèi)自主計劃”。
法國潛艇計劃被澳大利亞擱置,對于整個歐盟來說,也是一個警訊。
在英國脫歐的背景下,英國有可能在印太地區(qū)站在美國的一邊,從而把歐盟國家的利益放在第二位。歐洲理事會主席夏爾·米歇爾,就譴責美國面對盟友“嚴重缺乏透明度和忠誠度”。歐委會負責外交事務的專員何塞普·博雷利,則呼吁歐盟各國借此機會,邁出打造自主防衛(wèi)體系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