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艷偉
幼兒園的山楂熟了。戶外活動時,幾個孩子站在山楂樹下,抬頭望著紅彤彤的山楂議論起來。萱萱說:“這山楂個兒還挺大,看著很好吃的樣子?!闭f著還不忘舔舔嘴唇。澤澤說:“山楂是酸的,奶奶帶我去山上摘過,里邊還有硬硬的核呢,但我摘的山楂沒有這么大?!宾┱f:“我也吃過,糖葫蘆就是用它做的?!标栮栒f:“真想嘗嘗呀!”聽到孩子們的討論聲,我走過去,笑著問:“你們想不想摘下這棵樹上的山楂,嘗嘗它的味道是酸的還是甜的,好不好吃?”這幾個孩子驚訝地看著我說:“老師,我們真的可以摘嗎?”聽到我肯定的答復后,他們都開心地鼓起掌來。
“可是,樹這么高,我們怎么摘呀?”萱萱提出這個問題后,孩子們沉默了片刻,馬上有人回復:“我知道,我們可以登梯子摘?!薄疤葑右埠芨?,摔了怎么辦?”“我們可以用長點的棍子往下打呀?!薄澳敲锤?,山楂打下來摔爛了怎么辦?也吃不成了呀?!薄斑@也不行,那也不行,那該怎么辦?”頓時孩子們就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一個個嘟著小嘴。這時我摸了摸陽陽的頭,對孩子們說:“別泄氣,我們?nèi)ズ推渌男∨笥岩黄鹣朕k法吧,既要保證我們自己的安全,還要保證山楂不受傷,怎么樣?”“好!”孩子們馬上又恢復了以往的神采。
制訂采摘計劃
這幾個孩子馬上跑去把想法告訴了其他小朋友,其他小朋友也開始躍躍欲試。于是我?guī)麄兓氐桨嗬?,找來紙筆,讓他們分組商討采摘計劃,并給出一些啟發(fā):怎樣采摘最安全?怎樣不損壞山楂?用什么工具?怎么分工?摘下來的山楂放到哪里?……孩子們討論得熱火朝天,每個小組都確定了本組的采摘計劃,并畫了下來。
陽陽組計劃:一個高個子小朋友登梯子摘山楂,其他小朋友扶著梯子。
萱萱組計劃:一個小朋友用棍子敲打山楂樹,其他小朋友用手拽著一塊很大的布接山楂。
豆豆組計劃:樹下鋪上墊子,小朋友爬到高臺上,然后用竹竿敲打山楂。
就這樣,孩子們通過商量并用圖畫的方式繪制了本組的采摘計劃,在老師的幫助下,找到了需要用到的材料,準備大展身手。
采摘山楂大行動
孩子們第一次參與采摘行動,都有些小興奮,下午起床后就迫不及待地去院子里了。孩子們拿著自己組繪制的采摘計劃,以及各種各樣的工具,包括木棍、墊子、琴布、小籃子,還請保潔叔叔幫忙搬來了梯子、油桶等,開始了采摘山楂大行動。采摘過程中,孩子們自發(fā)地進行比賽,看哪組摘得最多。老師們也積極主動地給孩子們打下手,充分保障孩子們的安全。
在采摘的過程中,孩子們還根據(jù)現(xiàn)實情況不斷地調(diào)整著自己小組的計劃,比如陽陽組用油桶代替高臺,但又發(fā)現(xiàn)油桶太高,爬不上去,最后選擇借助梯子;萱萱組發(fā)現(xiàn)棍子太短了,最后找到了竹竿來代替。就這樣,一樹紅彤彤的山楂,很快就到了孩子們的小籃子中??粗髯缘男』@子,孩子們還不忘數(shù)一數(shù),到底哪組采摘得多。
山楂大變身
孩子們將所采的山楂帶回教室,足足有大半筐,我立刻對孩子們豎起了大拇指。接著,我又故顯為難地說:“這么多山楂,我們怎么保存呢?會不會壞掉呢?”有的小朋友說做成糖葫蘆,有的小朋友說做成山楂果醬,還有的說做成縮小版的山楂樹放到自然角……說干就干,孩子們開始分組設計,列出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商量如何去找到這些物件。第二天吃過早飯,孩子們就開始行動了。于是,一場山楂大變身在班級上演了。
首先,孩子們?nèi)ナ程媒鑱砹讼床伺?、案板,將山楂洗干凈并晾干,糖葫蘆組的小朋友提前帶來了牙簽、竹扦子等工具,開始穿糖葫蘆,老師則幫忙熬制糖漿,在經(jīng)過不斷的嘗試后,第一批糖葫蘆出鍋了。孩子們著急品嘗自己的勞動成果,然而剛咬一口,就被糖黏住了牙,大家哈哈大笑起來。
這時候大家還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山楂沒有去核,這也給做山楂果醬的小朋友提了醒?!霸鯓尤サ羯介恕背闪诵∨笥研碌奶剿鲉栴},有的小朋友說用刀切開去掉山楂核,有的小朋友說可以用專門的去核器,有的小朋友在老師的提醒下,找來了干凈的筆管,還有的小朋友干脆用手捶山楂,真所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制作山楂樹的小朋友帶來了頭天放學后在公園里找到的樹枝,從美工區(qū)找來綠色卡紙剪成樹葉進行裝飾,把山楂插在樹枝上。還別說,孩子們的奇思妙想真的很不錯。當看到孩子們手舉山楂樹時,我問道:“咱們怎么展示這個作品呢?”澤澤一拍腦門說:“我有辦法!”于是他找來不用的花盆,將花盆裝滿土,將小型山楂樹插了進去,還像模像樣地給山楂樹澆了點水。別的小朋友也開始行動起來,有的拿水瓶裝上水,像插花一樣把山楂樹插進花瓶里;有的則直接拿來橡皮泥當花泥,把微型山楂樹插了上去……
剪紙創(chuàng)作—我和山楂的故事
由一棵山楂樹引發(fā)的探究活動還沒有結束……
在體驗活動后,我們一般會引導孩子用創(chuàng)意剪紙的方式將自己最感興趣的或者記憶最深刻的情節(jié)自由地表現(xiàn)出來,于是摘山楂、做山楂醬、吃糖葫蘆等故事一躍飛到了紙上,孩子們用剪紙的方式記錄下了他們互動探索的足跡,也展現(xiàn)了自己的創(chuàng)意和成長印記。
看完幼兒園的山楂活動,你們是不是由衷地發(fā)出一聲驚嘆,老師可真會帶著孩子們玩呀!其實,這樣的活動在家里更是可以隨時隨地地開展,只要遵循好以下的原則,都是好的探究活動。
● 珍視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有著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管作為教師還是父母,都應該珍視孩子的好奇心,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求知欲,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感興趣的事,就能給孩子搭建出探索的平臺。
● 相信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xiàn)力
孩子的潛力是無限的,他有自己表達表現(xiàn)的方式和方法,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為和作品,比如孩子們做的山楂樹在成人的眼里根本不能稱之為作品,但那是孩子成長的痕跡,只要相信孩子,慢慢地孩子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這就是成長。
● 巧用資源,為孩子成長搭建平臺
大自然是孩子最真實、最豐富、最具吸引力的學習環(huán)境,摘山楂的活動只是一個啟發(fā),爸爸媽媽可以多帶孩子走進大自然,從身邊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蟲開始,鼓勵孩子去探索、去創(chuàng)作,讓孩子在自然中學會觀察、學會創(chuàng)造、學會學習。
● 善于放手,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
父母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善于放手,只有孩子親身實踐了、思考了,他們才會積累經(jīng)驗,才能更好地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如果最開始就告訴孩子怎么摘山楂、加工山楂應該去核等問題,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喪失了主動探索的欲望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