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東芹
豐子愷是畫家、散文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朱自清、郁達夫、巴金、葉圣陶等人都對他的文章和漫畫贊譽有加。有人說,豐子愷是最能代表中國的中國人。他的散文兼有平易純樸之風、寬仁雋永之意和童真天然之趣,在《活著本來單純》中,“活著這回事,本來就如此單純”這句充滿哲思的話語,在他似于閑談的文筆下娓娓道來,還搭配了幽默風趣的漫畫,他希望人們都能純粹專注、做好自己,體現(xiàn)出一種有趣、 有心、有情的人生哲學和超然的智慧。
我仿佛看見這世間有一個極大而極復雜的網(wǎng),大大小小的一切事物,都被牢結(jié)在這網(wǎng)中,所以我想把握某一種事物的時候,總要牽動無數(shù)的線,帶出無數(shù)的別的事物來,使得本物不能孤獨地、明晰地顯現(xiàn)在我的眼前,因之永遠不能看見世界的真相。所以我想找一把快剪刀,把這個網(wǎng)盡行剪破,然后來認識這世界的真相。
——《網(wǎng)》
世間之事,紛繁復雜。我們置身于其中,形如墜于網(wǎng)中。每當我們想弄清楚一件事情時,總會牽扯出千絲萬縷與之相關(guān)聯(lián)的人和事,令我們“不識廬山真面目”。剪破是為了看清人生的本質(zhì),是為了更好地生活。楊絳先生說:“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nèi)心的淡定和從容。”那么,不妨讓我們擁有一顆純凈的心,去擁抱美好,去熱愛生活。
“漸”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極微極緩的方法來隱蔽時間的過去與事物變遷的痕跡,使人誤認其為恒久不變。這真是造物主騙人的一大詭計!這有一件比喻的故事:某農(nóng)夫每天朝晨抱了犢而跳過一溝,到田里去工作,夕暮又抱了它跳過溝回家。每日如此,未嘗間斷。過了一年,犢已漸大,漸重,差不多變成大牛,但農(nóng)夫全不覺得,仍是抱了它跳溝。有一天他因事停止工作,次日再就不能抱了這牛而跳溝了。造物的騙人,使人留連于其每日每時的生的歡喜而不覺其變遷與辛苦,就是用這個方法的。人們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溝,不準停止。自己誤以為是不變的,其實每日在增加其苦勞!
——《漸》
時間看似無痕,實則有痕。它不易察覺地浸潤著世間一切。當離巢的雛鷹翱翔于天際,當知了的叫聲止于某個黃昏,當父母的青絲變成白發(fā),我們才會驚覺時間被我們“漸漸”擁有,也在“漸漸”失去。我們只有細品每個稍縱即逝的“漸”,才能悟出萬物之美好,只有緊緊握住每個珍貴的“漸”,方能不辜負每一個日子,成就最好的自己。
當春盡夏初,我眼看見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黃的小葉子一簇簇地頂在禿枝頭上,好像一堂樹燈,又好像小學生的剪貼圖案,布置均勻而帶幼稚氣。植物的生葉,也有種種技巧。有的新陳代謝,瞞過了人的眼睛而在暗處偷換青黃。有的微乎其微,漸乎其漸,使人不覺察其禿枝變成綠葉,只有梧桐樹的生葉,技巧最為拙劣,但態(tài)度最為坦白。在夏天,我又看見綠葉成蔭的光景。那些團扇大的葉片,長得密密層層,望去不留一線空隙,好像一個大綠障;又好像圖案畫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見的庭院植物中,葉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無過于梧桐了。那豬耳朵一般的東西,重重疊疊地掛著,一直從低枝掛到樹頂,窗前擺了幾枝梧桐,我覺得綠意實在太多了。古人說“芭蕉分綠上窗紗”,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階前窗下的所見而已。若登樓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應見“梧桐分綠上窗紗”了。
——《梧桐樹的一生》
野花盛開于曠野,蘆葦花在風里搖曳生姿,三葉草鋪滿河堤,每一種生命都呈現(xiàn)出不同的狀態(tài)。
在我老家的門前,有一棵梧桐樹,母親一直就想把它砍掉,為什么呢?梧桐樹做不成什么,季節(jié)一到,葉子落到地上,還污染了環(huán)境??僧敶禾靵砼R時,那些梧桐樹開始發(fā)芽了,碧綠的新芽像一朵朵綠色的小花。樹干是那么粗、那么直,樹頂那么高,樹干好像脫了一層皮,被太陽照,那銀白色閃著小點兒金色……冬天,北風呼呼地刮著,梧桐樹落葉了??蔹S的葉子,打著旋兒,不斷地飄落,像一只只金黃色的蝴蝶,在北風中飛舞。地上也鋪了一層又一層。這一切,都是梧桐樹給予的。后來,母親去世了,老家我也很少回,梧桐樹的去留也無人過問,就留它恣意生長吧!
生命無論以何種方式存在,坦然、自在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