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
一年之計在于春?!墩f文解字》上講得意味深長:“春,推也?!贝禾炀褪谴蟮仃枤庹趄v,推動萬物生長的那個開始。
一個小孩子,要抓住一年的大好春光去立志讀書;一個人在春天要去遠行,他要有一年的計劃。
所以,“春”的古文字字形,字頭是從草木的。在甲骨文中,“春”的字形很復雜,簡直就是一幅大地回春圖。
首先它上面有草字頭,草木青青、萬物復蘇;下面從“屯”,種子破土發(fā)芽,這就是大地的面貌;而且下面還從“日”,太陽給大地溫暖,萬物才會欣欣向榮。
在這個復雜的字形里,包含了農(nóng)民以優(yōu)美的形式在內(nèi)心對季節(jié)的致敬。
中國人會隨著季節(jié)氣候來調(diào)整自己的生活,“沐春風而思飛揚,凌秋云而思浩蕩”,春夏秋冬,節(jié)序如流水般流淌過我們生命的時候,我們自身難道不變化嗎?
蠢蠢欲動的是無限的生機?!吧弊值墓盼淖中危褪峭恋厣祥L出了新芽,《說文解字》解釋為:“生,進也,像草木生出土上?!贝禾鞎r,百草回芽,萬物萌發(fā)。
在飲食上,春天時人們喜愛吃那些剛剛萌發(fā)出來的芽尖兒,比如香椿、春筍、薺菜;另外,柳樹芽、楊樹芽、花椒樹芽等也都可以吃。香椿芽、柳葉尖,都不需要過火,用熱水焯一下就可以,這些個尖芽帶著春回大地的蓬勃生機。
采茶大多在清明前后,這個時候采來的是茶的嫩芽。趁著晨露尚在,采回來鮮嫩的茶芽,在大鐵鍋里面炒一炒,斷了生,馬上就可以泡了。經(jīng)過盡量簡單的制作加工,以使氨基酸、維生素等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同時還要盡量保留春茶里那種蓬勃的生氣。
春天是一年的農(nóng)事開始的季節(jié)。繁體的“農(nóng)”(“農(nóng)”)下面是一個“辰”字?!墩f文解字》上講:“辰,震也。三月,陽氣動,雷電振,民農(nóng)時也,物皆生。”“辰”有震動(震、振在古時通用)的意思,陽春三月,大地陽氣震動,雷電初發(fā),農(nóng)耕逢時,萬物皆生。
我們以春秋兩季來指年序。比如說,請教老人家“春秋幾何”,就是問老人家的年紀??鬃有抻喌聂攪幠晔窌徒小洞呵铩?。
春秋兩季最富于變化。你可以在春天看到樹葉從無到有,看到小草一棵一棵地鉆出土壤;秋天,你會看到樹葉從綠色逐漸變黃,看到野草漸漸枯黃;而夏天、冬天相對穩(wěn)定,萬物變化不明顯。所以,自古就有“女子傷春,男子悲秋”之言。
萬物萌動的春天里,看著大地的變化,想著生命的變化,詩意就在欣欣向榮的春光中萌發(fā)。
【文本解讀】
春天草木勃發(fā),生意盎然,什么是春天的精神?要想把握春天的氣質(zhì),漢字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角度。作者把漢字和中國的時令文化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對農(nóng)耕為本的中國人而言,生生不息是基本的自然規(guī)律。在草木的生長繁衍中,古人感受到一種旺盛的生命力,這種自強不息、蓬勃向上的精神,和漢字的氣韻相合,也奠定了中華文化的整體氣象。在中國文化中,人與自然之間體現(xiàn)出一種微妙、神奇的韻律——人既非脫離自然的孤絕存在,也不是物哀落寞的傷感人生,而是與天地同振作、共生息的宏闊格局。
【模擬金題】
從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寫在白紙上的工工整整的字,漢字經(jīng)歷了漫長的發(fā)展變化。這些變化帶給了你哪些感悟?請圍繞漢字的歷史來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