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紅,沈倩,鄒忠,蔡云
(上海市長寧區(qū)新涇鎮(zhèn)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上海 200335)
高脂血癥,又名高血脂,臨床評定患者是否罹患高血脂癥主要是檢查患者的TC和TG有否出現異常情況。據調查,高脂血癥在發(fā)病人群上具有多樣性,且年齡越高,患病風險越大[1]。在臨床上,依據升高脂蛋白的不同,又將高脂血癥分為四類:高膽固醇血癥、高甘油三酯血癥、混合型高脂血癥、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2]。本文主要研究在高脂血癥中應用穴位埋線的療效與價值,具體報道如下所示。
選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中心中醫(yī)科、針推傷科所收治的高脂血癥患者80例(高脂血癥的診斷標準:TC>5.18 mmol/L,LDL-C>3.37 mmol/L,HDL-C<1.04 mmol/L,TG>1.76 mmol/L。以上四項符合一項或以上者可診斷為高脂血癥),通過隨機抽樣分為兩組,治療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齡35~74歲,平均(65.99±7.33)歲;對照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齡35~75歲,平均(66.07±7.28)歲。經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
納入標準:①符合西醫(yī)診斷標準和中醫(yī)證候分型;②年齡在35~75歲;③原發(fā)性高脂血癥患者。
排除標準:①有嚴重的心、腦、肝、腎、造血系統(tǒng)等疾病或全身衰竭;②有惡性腫瘤、精神病、結締組織病、血友病及出血傾向等;③正在使用影響血脂代謝藥物;④近兩周有采取其他降脂措施的患者。
1.2.1 治療組
選用孫博士牌一次性無菌埋線針(蘇械注準:20162271059),線體選用3-0號可吸收性聚對二氧環(huán)乙酮(PDO)線(國械注進:20143656222),術前準備好無菌手套、口罩、棉簽、創(chuàng)口貼,一次性埋線包(內含鑷子、彎盤、無菌紗布等)等[3]。①療程:1次/周,6次1療程,共2個療程,3個月。②取穴:辨證選穴7~13個,選背腧穴:腎俞;任督二脈穴:中脘;循經取穴:天樞、足三里、三陰交、豐隆,依照患者辨證對穴位進行加減,脾腎陽虛:配腰陽關、氣海、太溪;痰濁阻遏:配公孫與陰陵泉;氣滯血瘀:配血海、太沖、地機、支溝[4];肝腎陰虛:配陽陵泉、關元、三陰交;陰虛陽亢:配三陰交、曲池等穴。③操作:將患者需埋線部位用碘伏進行消毒,埋線前檢查針具和線體,針管、針芯配合狀態(tài)。醫(yī)生按照進針部位的不同,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提起進針部位,右手拇指、中指捏住針體,迅速以腕力刺下,深入穴位,取適宜深度,將線體推入患者穴位中,隨后將針尖退出皮膚,并以無菌棉簽按壓針孔片刻,并敷醫(yī)用創(chuàng)口貼。當患者埋線結束后,醫(yī)生讓患者臥床休息5 min以上,觀察患者有無任何不良反應,患者無任何不適方可離開。
1.2.2 對照組
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鈣片(生產廠家:樂普制藥科技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33127),每次1粒,每日1次,晚飯后半小時溫開水送服,共服12周。
1.2.3 不良事件的處理
(1)暈針:立即停止操作,去枕平臥,保持呼吸道通暢,注意保暖。輕者予飲溫水,即可恢復。
(2)感染:少數病人因無菌操作不規(guī)范或術后針孔保護不好,造成局部感染,出現局部紅腫、疼痛,并可伴有發(fā)熱癥狀,應予以局部及抗感染處理。
(3)血腫:多因針刺損傷微小血管所致。首先加壓止血,此后經熱敷等,血腫會逐漸消散,無需特殊處理。
(4)過敏:PDO線過敏罕見,埋線后局部若出現紅腫熱痛者,可適當給于局部抗過敏處理,嚴重者可給予口服抗過敏藥。
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腰圍、體重、體重指數進行對比。①治療效果分為顯效(TC下降>20%,TG下降>40%)、有效(TC下降10~20%,TG下降20%~40%)、無效(TC與TG未達到標準甚至上升大于10%)。注: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每組例數×100%;②血脂測量2次,分別是治療前、治療12周后。
使用SPSS 20.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率(%)表示,P<0.05表示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7.50%,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0.00%,兩組數據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均可以降低患者血脂水平,且效果相當,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
在治療前,兩組患者血脂水平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在治療12周后,兩組患者的血脂指數均下降,自身對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對比無顯著性差異,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脂比較(±s)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脂比較(±s)
組別 治療前 治療12周后TC TG HDL-C LDL-C TC TG HDL-C LDL-C治療組 5.82±1.20 2.01±0.67 1.25±0.56 4.03±0.25 4.81±1.02 1.23±0.46 1.26.±0.46 3.25±0.42對照組 5.79±0.98 1.99±0.59 1.27±0.62 4.02±0.31 4.81±1.03 1.24±0.41 1.26.±0.48 3.26±0.41
在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腰圍、體重、體重指數指標無明顯差異(P>0.05),經過治療后,對照組患者腰圍、體重、體重指數變化無顯著性差異(P>0.05),而治療組患者的腰圍、體重、體重指數明顯下降,與對照組相比差異較大(P<0.05),見表3。
表3 治療前與治療12周后兩組患者腰圍、體重、體重指數指標對比(±s)
表3 治療前與治療12周后兩組患者腰圍、體重、體重指數指標對比(±s)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例數 腰圍(cm) 體重(kg) 體重指數(kg/m2) 腰圍(cm) 體重(kg) 體重指數(kg/m2)治療組 40 90.23±4.17 70.32±10.42 29.59±2.27 84.48±4.05 65.01±3.15 24.21±2.37對照組 40 90.57±5.12 70.25±12.63 29.59±3.16 90.23±4.24 70.06±8.85 29.58±2.94
患者在罹患高脂血癥后并不會出現明顯的不適,很多都是在體檢或其他檢查中發(fā)現的,但高脂血癥可引起一系列并發(fā)癥,如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脾臟增大等[5],嚴重危害著人們的健康。在以往阿托伐他汀鈣片治療患者高血脂上,雖然在經過治療后可以暫時降低患者血脂,但從本質上來講,并不能改變患者TC與TG過高情況,且患者的體重、腰圍、體重指數仍不理想[6]?;仡櫼陨涎芯?,在治療12周后,兩組患者的血脂指數均下降,另外埋線組患者的體重下降、腰圍縮小、體重指數漸趨正常,兩組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穴位埋線是針灸的改良與延伸,是一種融多種療法(針灸淺刺法、留針、植針術和組織埋藏法)、多種效應于一體的復合性治療方法,為多種刺激效應(針刺、埋針、持久行針等)同時發(fā)揮作用。將PDO線體埋入相應穴位,經過多種因素持久、柔和地刺激穴位,使之持續(xù)發(fā)揮效應,從而調節(jié)植物神經、抑制胃腸運動、減少胃酸分泌、控制熱量攝入、促進機體對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脂肪蓄積,使代謝達到新的平衡[7]。本研究是用PDO線體對穴位進行植入,相較于傳統(tǒng)羊腸線和蛋白線,不會產生不吸收或過敏,安全性大大提高。選擇穴位方面采用孫文善博士的三維選穴法,運用中醫(yī)的整體觀念、辨證取穴,對證施治,效果更佳。穴位埋線每周治療1次,可彌補針刺時間短、就診次數頻繁、療效難鞏固、易復發(fā)等不足[8]。
綜上所述,在高脂血癥的臨床治療上,穴位埋線不僅可以降低患者血脂,還顯著降低患者體重、縮小腰圍、控制體重指數。另外,穴位埋線每次治療針數少,痛苦少,具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