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璇
對于很多同學來說,語文學習的最大挑戰(zhàn)不在于讀背默寫,也不在于閱讀理解,而在于作文。為什么作文會困擾很多同學呢?因為兩個基本問題:一是不知道寫什么,二是不知道怎么寫。但是在我們的身邊,也能夠看到很多作文寫的不錯的同學,他們寫作文的時候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在看到作文標題或者相關(guān)的材料之后,只要加以認真的構(gòu)思,那么作文就有了“水到渠成”的效果。這種效果是很多同學所羨慕的,中國有句古話,叫“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面對別人水到渠成的作文,自己應該做些什么呢?在這里老師給大家總結(jié)了這樣兩點:一是觀察,二是構(gòu)思。這兩個概念相信同學們并不陌生,在平常的作文教學中,老師可能也跟同學們不斷提起,但似乎做的總是不太好,其中是有原因的,這里就帶大家來深度研究一下為什么說觀察是寫作的源頭,為什么說構(gòu)思是寫作的渠道,又如何通過觀察與構(gòu)思來獲得一個水到渠成的寫作。
一、觀察是寫作的源頭
為什么談到作文老師總會強調(diào)要認真觀察呢?這是因為觀察是人獲得外界信息最重要的一個渠道,而寫作的本質(zhì)就是將一個人所看到的以及內(nèi)心所想的用文字表達出來。如果沒有一個有效的觀察,只憑憑空的想象,那是寫不出好的作文的。
那么觀察是不是就是用眼睛看呢?應該說觀察,既需要用眼睛看,又需要用心去體驗,人眼看到的東西只有通過用心體驗才能變成屬于自己的東西,所以常常有這樣一句話叫“用心觀察”。打個比方,這就跟人吃東西一樣,觀察相當于把東西吃到嘴里,體驗則相當于用牙齒去咀嚼、用胃去消化、用腸道去吸收。只有完成這樣一個完整的過程,吃的食物才會變成自己的營養(yǎng)。
這里可以來看一個例子:同學們每天走入校門的時候,能夠看到很多東西。如果看人,就可以看到同學,可以看到送同學們上學的家長們,如果再仔細一點看,還可以看到家長們臉上不同的表情與眼神——如果是歡樂的表情,說明家長對孩子近期生活和學習表現(xiàn)比較滿意;如果是悶悶不樂的表情,則可能是家長與孩子之間可能存在著一些溝通上的障礙;如果家長表現(xiàn)得比較焦急,那說明家長可能要忙著去做其他的事情……也可以看建筑,那就可以看到學校的大門,看到學校不同功能的建筑,看到上面有不同的標語或宣傳畫等,而這些也都是有內(nèi)涵的,圖書館或閱覽室前面必然是與閱讀有關(guān),音樂室或美術(shù)室前面必然與藝術(shù)有關(guān),體育館前面則必然與運動與健康有關(guān)……當然還可以看風景,學校的一草一木、同一個花園或角落里不同季節(jié)的風景都是不一樣的……
以上所說的種種,如果在日常的學習生活當中只是看一眼,只是一經(jīng)而過,那是看不到這些細微的差別的,只有在看的同時用心去比較,用心去體悟,才能看到這些差別的背后所蘊含的豐富的含義。而在小學作文當中,作文常常是寫人或者寫景的,寫人無非是寫某一個人及其所做的事情,寫景無非寫自己眼睛所看到的以及所形成的一種美好感受,而這些都離不開細致的觀察以及與之相伴隨的用心思考、體悟??梢哉f只要做到這些,那同學們的作文一定就有了源頭活水。
二、構(gòu)思是寫作的渠道
有了觀察及與之相伴的體驗,也不一定就能寫出好的作文。這又是為什么呢?中國有個歇后語叫“茶壺里煮餃子——倒不出”,寫作文也一樣,很多同學照教師的要求去認真觀察生活了,去用心體悟生活了,也確實能夠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一些細節(jié),能夠體悟到生活中一些美好,但是到了動筆寫的時候,仍然有一種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內(nèi)心感受的想法。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從表面來看是因為同學們的語言基礎不夠,很多時候教師也會讓同學們?nèi)ザ嚅喿x,多積累好詞好句。應當說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還沒有觸及寫作的本質(zhì)。上面已經(jīng)提到寫作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用文字表述自己內(nèi)心所思所想的過程,在這里文字起著一種工具的作用。當我們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去積累好詞好句的時候,不要機械地去讀背這些好詞好句,應當將這些好詞好句放到自己的生活中,放到自己的體悟中去理解,然后“構(gòu)思”。也就是說這些好詞好句,只有與自己的生活形成密切的聯(lián)系時,他們才能在自己的語言系統(tǒng)當中獲得生命力。
這里之所以強調(diào)要構(gòu)思,是因為在構(gòu)思的時候,同學們的思維可以一邊銜接著自己的生活觀察及體悟,另一邊銜接著具體的作文需要。比如上面所舉的例子當中,如果你觀察的是校園里長的一棵樹,那么結(jié)合日復一日地觀察,結(jié)合寒暑易節(jié)中這棵樹的變化,再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就可以借助于這棵樹的生長去構(gòu)思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寫實與寫意并存的文字。老師在如此指導學生的時候,有一個學生就寫出了這樣一段文字:一次又一次經(jīng)過校園里的那棵小樹,記得它一開始跟我差不多高,后來不知不覺當中就比我高了。原來在我成長的時候,它也在成長,回想每年的春夏秋冬,這棵樹有著樹葉茂盛的時候,也有挺著獨枝面對嚴寒的時候。其實我們的學習不也正是如此,兩個學期就是一個學年,學習的過程當中也難免有成功與失敗。想想這棵小樹,想想我自己,想想冬天的小樹沒有樹葉卻一樣承擔風雪,那在自己學習遇到困難的時候,為什么就不能勇敢面對呢?……
這樣一段文字雖然沒有華麗的辭藻,但是卻寫出了這個同學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這樣的作文是能夠打動讀者的。而這個同學之所以能夠?qū)懗鲞@樣一段文字,就是因為其觀察到了校園里的那棵小樹,并且將小樹的成長與自己的生活和學習聯(lián)系在了一起,通過這種聯(lián)系也就構(gòu)思出了一篇很好的作文。所以說只有在觀察的基礎上去積極構(gòu)思,才能將那些文字變成自己筆下可以熟練運用的工具,才能借助于這些文字將自己的所思所想表達出來。
三、“水到渠成”的寫作
作為老師在教學生寫作文的時候,評判一個學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很重要的一個角度,就是看一個同學的作文是否做到行云流水那般順暢。當然這只是一個結(jié)果,良好的結(jié)果來自良好的過程,行云流水般的作文結(jié)果,一定來自水到渠成的寫作過程。
根據(jù)上面的分析,同學們應當能夠發(fā)現(xiàn),如果在學習與生活當中,我們注意用心觀察,同時養(yǎng)成用語言和文字表達自己用心觀察結(jié)果的習慣,那我們的大腦就一定能夠日日思考這些觀察與體悟的結(jié)果,我們的手和筆就一定能夠?qū)⒆约旱挠^察與體悟結(jié)果轉(zhuǎn)化為文字。作文一定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不是說老師布置我們寫作文,我們才開始寫作文。同學們一定要形成一種意識,那就是作文是厚積薄發(fā)的結(jié)果,“厚積”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意味著在日常的學習與生活當中,必須養(yǎng)成多觀察、多構(gòu)思、多動筆的習慣??赡苡型瑢W會覺得這是一個負擔,但是如果真的這么想,就說明一開始就錯了。同學們之所以感覺寫作比較難,其實就是因為認識上有誤區(qū),行動上缺乏投入。作文是需要積累的,積累是需要花時間和精力的,同學們要將自己的學習(包括作文)的心態(tài)與認識提高到一個讓自己興奮、讓自己愿意參與的水準上,要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意義的細節(jié),要在大量的觀察與思考之后自然產(chǎn)生要寫作的沖動,要看到作文就興奮……如果我們能夠?qū)⒂^察、構(gòu)思、動筆變得像呼吸那樣自然,那才說明進入了一個良好的境界。
所以說水到渠成的寫作,追求的是“渠成”,要認真思考并下功夫的是如何做到“水到”。說白了,“水到渠成”也就是“功到自然成”,如果“功不到”,“自然也就不成”。認識到這個道理,同學們就應該真正扎根生活、觀察生活、思考生活,然后努力用文字去將自己的構(gòu)思呈現(xiàn)出來。如此,錦繡文章的出現(xiàn)也就有了更大的可能了。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如果能夠在小學階段就養(yǎng)成這樣的意識與習慣,那會讓同學們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