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娜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古詩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精華,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痹娧灾荆妭髑?,古詩凝煉,魅力無窮。常吟誦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養(yǎng)他們的詩學素養(yǎng)。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當充分重視古詩教學,并力求探索出古詩閱讀教學的新思路。
在傳統(tǒng)的古詩教學中,我們似乎在走模式化的道路,“釋題目,知詩人;解難字,譯全篇;悟情感,齊背誦。”似乎已成為古詩教學的萬能鑰匙,習慣于古詩教學模式化的教師們在備課時自覺輕松,不假思索地套用這三步曲,用之嫻熟。在平時的常態(tài)課,古詩教學更是被簡化成會背誦似乎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 ? ?因此多年來的古詩教學課堂上缺乏對古詩詞熱愛的情感,課下沒有注重古詩詞的拓展、延伸,缺乏對詩人、詩情的激情共鳴,缺乏對古詩詞語言文字的拍案叫絕,學生們似乎只是機械地“翻譯”,苦苦地背誦。因為他們沒有從古詩教學中體悟到語言文字的魅力,沒有從教師那里感受到民族文字的摯愛,沒有情感,何談滋養(yǎng),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又如何繼承和發(fā)展。 基于現(xiàn)存的問題,學校經(jīng)典誦讀課程開發(fā)研究團隊針對古詩教學站在大語文的角度,高屋建瓴,結合學校經(jīng)典誦讀校本教材、學生閱讀手冊、每日誦讀、談天說地等制定出以下幾種策略:
一、情感引領,搭建文學橋梁
古詩語言凝練,意境悠遠,或詠物寄情,或抒情啟思,首首膾炙人口、令人叫絕的文字背后,都隱含著詩人彼時彼刻的心情故事。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理應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架起這道通往文學圣殿的橋梁。這就要求教師自身具有厚實的語文功底,用對古詩詞的喜愛,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帶著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帶著對古詩詞的崇敬之情,從中汲取文學營養(yǎng)。
我們學校在進行經(jīng)典誦讀古詩教學中有一個活動是“每日誦讀”古詩。這時,教師就要在學生讀通順后,找準激情點,以此做契機理解一首首古詩飽含的詩人的深情。如《靜夜思》是思鄉(xiāng)的主題曲;《贈汪倫》是摯友篇;《登鸛雀樓》則既抒發(fā)志向又蘊涵哲理;《示兒》則彰顯了愛國情懷。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情感的驅使中學習語言,才能使學生從中獲取情感與人文精神的養(yǎng)料,起到豐富他們的感情世界,開啟藝術想象力,培養(yǎng)他們具有良好的性格、氣質和文學素養(yǎng)。
二、借助誦讀詩詞,培植學生的詩學素養(yǎng)
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不是無情物而是有情人,他應有健康的人格、豐富的情感世界和藝術想象力,內(nèi)涵厚重,情感豐富的人。由于古詩短小精悍,有好些詩在孩提時代學生已會背誦,教師應充分利用孩子已有的積累,加以引導,激活興趣。如鼓勵學生主動背誦,開展“每日一詩”的談天說地活動偶有學生用上一、兩句詩詞,大加褒揚;采用講詩詞故事,誦詩接龍,教師范讀,學生領讀,配樂朗讀,小組比賽讀,開展誦詩擂臺賽,評選背詩小能手等多種形式激發(fā)學生背詩的積極性,讓誦讀變得有趣,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誦讀,學生必然會被古詩的韻律美、節(jié)奏美深深感染,在不知不覺中加深對詩文的感知。在經(jīng)典誦讀校本課程的開發(fā)中,中高年級也有閱讀課程,其中就有詩文誦讀。學校也有詩文誦讀活動,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文學品位,在這一系列活動中,不僅訓練學生記憶力,還積累了眾多的佳句,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使學生感受到古詩文的獨特美質,那才是真正屬于他們成長發(fā)展的精神家園。
三、淡詩意,重品析,倡導個性化理解
一首古詩,詩人在創(chuàng)作時,有它特定的時代背景,不同的人,讀它會有不同的見解,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教師如果把自己的理解強加于學生是不對的,也抑制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在理解詩意時,只要學生借助注釋大體理解即可,在詩意理解上要充分體現(xiàn)并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交流。通過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使詩情畫意盡在學生腦海中,也使枯燥的古詩誦讀學習鮮活了起來。
四、拓展閱讀,豐厚文化底蘊
我們更不能就詩教詩,教師要勇于把語文課堂的觸角伸向更廣闊的天地,也就是學生的生活和大自然。要和學生一道開發(fā)和生成開放、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古詩詞距離學生遙遠,有很多詩詞都有當時特定的歷史背景,這就要靠學生具有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在學習詩前要閱讀、收集大量與本詩有關的資料,以便更好、更深地理解。在這一次次的積累中,學生的語文功底,領悟理解力才能漸漸地厚重起來。 ?利用班級中的圖書角,讓學生把每一次搜集的內(nèi)容整理上交,老師幫助學生整理成一本小冊子。每次讀到詩詞想要搜集詩人或者時代背景的資料,就可以在圖書角中借閱長久以來孩子們積累的素材。這樣大幅節(jié)約了時間還可以全面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還可在學完一首古詩后,以一帶多進行相關鏈接誦讀,如學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和孟郊的《游子吟》,你是否還知道其他思鄉(xiāng)、思念的詩;學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你還知道杜甫其他的詩作嗎,與杜甫同時代的詩人還有哪些,以便進行拓展閱讀,打開課外閱讀的新視窗,當學生有了一定數(shù)量的積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進行組詩的閱讀,學生的品味在一步步提高,讓他們感受到在古典文學中,自己所知僅是蒼海一粟,從而激起他們更強烈的學習欲望。當學生已水到渠成之時,可以啟示學生自己去創(chuàng)作詩文、開絕句佳詞賞析會、寫讀書筆記等研究性學習,學生從背詩、賞詩到作詩,經(jīng)歷了一種收獲的快樂。
總之,古典詩詞是我們偉大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結晶,是我們的寶貴財富。優(yōu)秀古詩詞是小學教育的重要資源,優(yōu)美的詩詞,深刻的內(nèi)涵,高遠的意境,流傳的佳句,精湛的語言,是我們?nèi)≈槐M、用之不竭的寶藏。我們廣大語文教師只有重視古詩詞的教學,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正確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學有效的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才能使學生熱愛古詩詞,熱愛祖國優(yōu)秀的文化,才有利于學生陶冶道德情操,品味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