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人民醫(yī)院 李剛 劉旭峰
隨著年齡增長,人體的器官功能逐漸衰退,與藥物吸收和代謝有關的胃腸、肝、腎都是如此。老年人胃酸分泌量逐漸減少,胃腸道黏膜細胞也萎縮減少,這些都會影響某些藥物的溶解、解離和吸收。
此外,老年人肝臟體積和血流量減少,人到65歲,肝血流量僅是20歲的40%~50%,肝細胞酶活性下降,導致肝臟的代謝能力下降。老年人腎血流量減少,腎小球濾過率、腎小管重吸收能力減退,導致部分代謝產(chǎn)生的毒素無法排出體外而產(chǎn)生蓄積。老年人的血漿蛋白水平也會降低,特別是白蛋白濃度較低,致使藥物的蛋白結合率下降,部分藥物無法運送到肝臟代謝,導致藥效蓄積,發(fā)生不良反應。
很多人以為中藥的毒副作用少,愿意選擇中藥。其實不然!
西藥的化學成分、作用機制和副作用比較明確,而中藥的使用和管理仍欠科學,雖然每種中藥的化學成分可以檢測,但多種中藥配伍形成湯劑后的化學成分和毒副作用仍不十分清楚。目前國內(nèi)報道能引起肝臟損傷的單味中藥就有50多種,如雷公藤、土三七、蒼耳子、黃藥子、馬兜鈴、貫眾、何首烏、澤瀉等。
老年人用藥藥性宜平和,要盡量選擇那些既能治病、毒副作用又小的藥物;劇毒藥物,如川烏、草烏、巴豆、馬錢子、砒霜、雷公藤、斑蝥等不宜用,以免克伐臟腑,造成中毒,使正氣難復。
古人的平均壽命在40~50歲,按照古書的劑量配伍,用于如今的老年人群顯然是不合適的。為了保障安全,建議60~69歲的老年人,用藥劑量應為成人的3/4;70~79歲的老年人,用藥劑量應為成人量的3/5;80~89歲老年人,用藥劑量應為成人量的1/2;90歲以上的老年人,應參考兒童劑量。
此外,中藥多由根莖和枝葉等炮制而成,經(jīng)過浸泡、煎煮產(chǎn)生的藥汁含有很高濃度的鉀、磷等,長期過量服用會損害胃腸道、腎臟功能,嚴重時可造成胃黏膜潰瘍、急性腎損傷。建議服用中藥湯劑的老年人,應少量多次飲用,飲用后應多喝水來稀釋藥液并促進排泄。
最后提醒:老人選藥并非種類越多、藥品越補、價格越貴的就一定越好。老年人慢性病多,病情比較復雜,恢復需要時日,在用藥方面應減少種類、次數(shù)、療程,多用丸、散、顆粒劑、膠囊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