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五代時期王定保所撰《唐摭言》,“不倒翁”是由唐代的“捕醉仙”轉(zhuǎn)化而來?!安蹲硐伞碑?dāng)時又叫“勸酒胡”“酒胡子”,是人們勸酒的一種工具。用木頭刻成人形,上部細(xì),下部粗。飲酒時,人們圍桌而坐,把“捕醉仙”放在一只盤子里置于桌子中間,由年齡長者開始用手捻轉(zhuǎn),當(dāng)它停下來時,手指向誰誰就飲酒。北宋竇革在《酒譜》一書中記載:“今之世酒令其類尤多。有捕醉仙者,為禺人,轉(zhuǎn)之以指席者。”“禺人”即“偶人”,“捕醉仙”乃是木偶。
后來,“捕醉仙”被人們制成了頭戴烏紗、身著官袍的“不倒翁”玩具,尤其受到孩子們的歡迎。現(xiàn)如今,“不倒翁”除了是一種玩具之外,還比喻處事圓滑,官位不動搖的人。? ? (摘自《文史博覽》? 袁文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