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勝 胡 林 陸佳燕
(常熟市第五人民醫(yī)院 消化內科, 江蘇 常熟 215500)
結直腸息肉是隆起于結直腸表面的腫物,與結腸癌的發(fā)生密切相關。經電子結腸鏡行息肉切除可明顯降低癌變概率,是降低結直腸癌發(fā)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治療手段[1,2]。結直腸息肉屬于良性病變,治療方法取決于息肉大小情況。目前臨床中采用腸部分切除治療大息肉(直徑>10 mm),而小息肉(<10 mm)則多采用圈套器切除術,其操作時間短、費用低,在臨床應用廣泛[3-6]。有研究表明,冷圈套息肉切除術(cold snare polypectomy, CSP)與其他手術方法相比,其完整切除率相對不穩(wěn)定,且術中出血的發(fā)生率較高[7,8]。本研究主要對比CSP和冷圈套聯合黏膜下注射美蘭溶液對于切除結直腸微小息肉的治療效果,以期為臨床應用提供參考。
選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本院確診的112例結直腸息肉患者,男62例,女50例,年齡48~64歲。納入標準:符合結直腸息肉診斷標準[9];單發(fā)或多發(fā)直徑為1~10 mm結直腸息肉。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患者及家屬了解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腸梗阻、有家族性息肉病、炎癥性腸??;有明確外傷史;息肉直徑>10 mm;腸道準備不合格者;合并心理、精神疾病者。采用簡單隨機分組將患者分為觀察組(n=56)和對照組(n=56)。
兩組患者腸鏡檢查前1 d開始流質飲食,術前12 h禁飲食,內鏡檢查前6 h口服聚乙二醇溶液清理腸道,必要時可行灌腸等輔助清腸方法。常規(guī)麻醉后,行冷圈套息肉切除術治療,在內鏡引導下插入可通電圈套器(Captivator TM,MTN-PFS-E-15/23,徐州市恒大電子有限公司),推送圈套輕壓腸壁,套住息肉及基底部1~3 cm周邊組織,逐漸收緊圈套器勒除息肉組織,標本送病理學檢測(圖1A)。
觀察組患者在息肉切除前均給予1∶100 000亞甲基腎上腺素美蘭溶液息肉處黏膜下注射,當側緣清晰可見,確定息肉抬舉陽性后,再用冷圈套切除息肉(見圖1B),樣本送病理學檢測。
采用內鏡窄帶成像技術(narrow-band imaging,NBI)對息肉切除部位底部及邊切緣進行活檢以評估手術完整切除率。
記錄兩組患者手術一般情況、息肉治療情況、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等。觀察指標包括:組織學完整切除率(即切除息肉標本的病理組織學評估結果)、息肉切除時間(以準備器材至收集完標本為準)、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包括術中及術后2周內出血、穿孔率;其中,息肉切除后創(chuàng)面出血無法凝固且需人為干預的定義為術中出血;息肉治療后2周內需要人為干預的延遲出血定義為術后出血)、回盲部插管率。并于術后半年采用內鏡復查息肉檢出情況。
對照組男30例,女26例,平均年齡(55.32±6.54)歲。觀察組男32例,女24例,平均年齡(56.25±7.21)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和息肉情況等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觀察組患者組織學完全切除率為89.2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00%(P<0.05)。觀察組手術時間為(3.46±0.48)min,高于對照組的(3.24±0.66)min (P<0.05)。在回盲部插管率方面,兩組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一般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均未發(fā)生穿孔并發(fā)癥,觀察組的出血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術后6個月跟蹤回訪,觀察組息肉檢出率為1.79%,遠低于對照組14.29%(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手術并發(fā)癥及息肉檢出率比較[n(%)]
結直腸息肉是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近年來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10,11]。既往資料顯示,結腸鏡檢查發(fā)現結直腸息肉以微小息肉(<5 mm)和小息肉(6~9 mm)最為常見,約占直腸息肉的95%左右[12,13]。以往臨床多采用冷圈套切除術對結直腸微小息肉進行治療,療效確切,但常因較低的完整切除率而導致息肉病灶殘留,嚴重時甚至誘發(fā)結直腸癌[14,15]。美蘭溶液是內鏡手術中常見的染料,可有效增強病灶部位的顯示[16],為提高結直腸微小息肉切除率提供了參考。
本研究結果顯示,冷圈套聯合美蘭溶液黏膜下注射治療相對于單一冷圈套切除術,手術時間有所增加,但可明顯提高息肉組織完整切除率,從而提高臨床療效。既往研究顯示,冷圈套切除術因未電凝處理病灶周邊組織,造成術中出血掩蓋周邊病變組織,降低了息肉完整切除率[17-19]。美蘭溶液可將病變組織染色,以顯示息肉樣黏膜與正常黏膜組織的邊界,從而提高病變組織完整切除率[20]。本研究結果說明,冷圈套技術聯合黏膜下注射美蘭溶液可通過提高息肉組織邊界的清晰度,達到提高結直腸微小息肉組織切除率,且對手術時間影響較小。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經冷圈套技術聯合黏膜下注射美蘭溶液治療結直腸微小息肉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息肉檢出率較單一冷圈套切除治療均明顯下降。證實黏膜下注射美蘭染料可充分暴露病灶,有利于冷圈套對息肉組織進行勒除,增強手術的可操作性。徐威[21]等研究顯示,美蘭溶液黏膜下注射后行冷圈套治療結腸小息肉可保證良好的完整切除率,且不增加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與本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選取的樣本均為結直腸小息肉患者,沒有探討本手術方式對結直腸大息肉的療效。同時,息肉檢出率可能受外部其他因素影響,導致本研究結果產生一定的誤差。
綜上所述,冷圈套聯合美蘭溶液黏膜下注射治療,可有效提高結直腸小息肉患者的臨床療效,降低手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和術后息肉檢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