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日,兩名兒童在重慶市大渡口萬發(fā)碼頭長江段沙灘邊玩耍,不慎落水。危急時刻,大渡口區(qū)育才小學體育教師王紅旭百米沖刺、縱身一躍,從江水中托舉起了兩個孩子,他卻因體力不支,不幸被江水沖走,生命永遠定格在了35歲。
王紅旭出生于一個教育世家。一聲聲“老師好”伴隨著他成長,也伴隨著他走上教師的工作崗位。
“愛生如子”是這個家庭中每一位老師心中堅守的信條。父輩要求晚輩,做老師,就是要對得起每一個學生,要教良心書、教清廉書、教公平書。
王紅旭生前最反對的就是打擊孩子的自尊心。他相信,好的教育是讓每個孩子都陽光自信,讓每個孩子在不同的領(lǐng)域找到屬于自己的閃光點。
采訪中,王紅旭的同事、學生、家人對他執(zhí)教的細節(jié)如數(shù)家珍,比如學生文化課成績暫時落后時,他會在操場上抽查學生背語文課文;而學生要參加比賽時,他又告訴孩子在外如何注意儀表,要穩(wěn)重大方。
王紅旭的妻子陳璐希說,當老師是一件很累的事情,怎樣讓自己不累?需要很喜歡、很熱愛這份職業(yè)。“關(guān)上教室門,看到四十幾張燦爛笑臉,一切辛苦都很值得?!?/p>
這份熱愛驅(qū)動著夫妻倆在教學業(yè)務上不斷精進。他們從不吝惜對孩子的夸獎,常鼓勵有特長、有潛力的孩子積極參與學校的興趣活動,并憑借體育等特長考入理想的中學;看到學生摔倒了、受傷了,他們也第一時間去守護、關(guān)心孩子。
很多學生跟著王紅旭在田徑場上重拾自信,明確了未來奮斗的目標。
誠如德國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斯所說:“學習應當順應孩子的天性和能力因材施教”“讓每個孩子都出彩”。
在王紅旭的追悼會上,穿著不同中學校服的學生匆匆趕來,在他的照片前駐足,拿起留言便簽卻遲遲不知如何落筆。留言墻上,歪歪扭扭的字體寫滿了他與學生的故事。學生們留言說,要“好好學習、好好訓練”“考上好大學”“以您為榜樣”。
一次在家里討論孩子的教育問題時,王紅旭對妻子說:“每個人只需要在自己平凡的一生中做一些自己認為很有價值的事情?!边@些在他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最終成了他生命的注腳。(摘自《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