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屆全運會于9月27日閉幕,不同于東京奧運會后被中國代表團“38金32銀18銅”的成績單刷屏,全運會并沒有公開列出各?。▍^(qū)、市)代表隊最終表現(xiàn)的榜單。“取消金牌榜”從上一屆全運會已經開始實施。這個榜單存在過。尤其從1993年開始,實施奧運戰(zhàn)略被納入全運會乃至中國體育的發(fā)展進程中,全運會改革的步伐跟隨奧運的步調更加緊密。1997年第八屆全運會,除了設項全面與奧運會接軌,為了調動各參賽單位的積極性,還將奧運會金牌帶入全運會的金牌榜計算。
“每個代表團都是帶著成績任務參加全運會的,這既包括金牌數(shù),也包括在各省中的名次。完成任務的,后面4年能向政府申請到更多的人、財、物;完不成任務的,政府很可能減少對體育部門的投入?!蔽鞑磕呈∫晃惑w育局局長曾向記者坦言。當金牌成為考核主責主業(yè)的指標后,“金牌至上”的觀念從帶著歷史烙印的宏觀層面開始以最有效率的方式深入人心。
2014年,中央巡視組曾專門就全運會提出“金牌至上的政績觀扭曲了體育精神”的巡視意見,2015年國家體育總局宣布全運會取消金牌榜、獎牌榜和總積分榜排名,淡化金牌觀,轉而為全運會增設群眾體育賽事,鼓勵普通群眾參加全運會。
“取消金牌排名的初衷是為了淡化錦標主義,但競技體育拼的就是成績,作為競技水準最高的綜合大賽,怎么能害怕談競技?有問題的不是金牌榜,而是籠罩在各參賽單位頭上的不夠科學的評價機制。”一位執(zhí)教我國傳統(tǒng)優(yōu)勢項目的教練向記者表示,沒了榜單,各參賽單位“仍會自己打算盤”,對于運動員和教練也很難有太大影響,“達到一定競技水平的運動員是發(fā)自內心想爭金奪銀,想挑戰(zhàn)自己,不會因為沒有榜單就不去拼?!?/p>
(據(jù)中新社 9.28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