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倚劍 施壽榮 胡 艷 姚 宏 劉良基 張倩雲 童海兵* 梁明振
(1.廣西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南寧 530000;2.中國農業(yè)科學院家禽研究所,揚州 225000)
隨著現代育種技術的發(fā)展和養(yǎng)殖體系的完善,蛋雞的飼養(yǎng)周期有很大的延長,從傳統(tǒng)85周的生產周期延長至100周,這導致產蛋后期持續(xù)的時間更久[1]。蛋殼質量是影響蛋雞養(yǎng)殖效益的關鍵因素,也一直是蛋雞養(yǎng)殖業(yè)關注的焦點。處于產蛋后期的蛋雞不僅會出現產蛋率下降、料蛋比和日耗料量提高的問題,還會由于蛋雞衰老引起的對營養(yǎng)物質和礦物質利用率的降低,其蛋殼質量也會出現明顯的下降,蛋殼的破碎程度更嚴重。據統(tǒng)計,雞蛋在收集和運輸過程中通常存在10%~15%的破損率,這嚴重影響了蛋雞養(yǎng)殖效益[2]。因此,改善蛋雞產蛋后期的蛋殼質量是蛋雞養(yǎng)殖業(yè)的研究熱點,也是科學難題。針對這一問題,營養(yǎng)學的研究給出了許多建議,如使用有機微量元素或植物提取物等添加劑均能起到不錯的效果[3]。
蛋雞的產蛋是一個高度規(guī)律的生理行為,從卵泡到一個完整的雞蛋排出都遵循著嚴格的時空規(guī)律。蛋殼的形成一般在夜間,此時消化道食糜中的鈣和骨組織中的鈣被最大程度動員以供蛋殼形成,所以夜間機體對鈣的利用率遠高于白天[4]。此時消化道食糜中的鈣和骨組織中的鈣被最大程度動員以供蛋殼形成。由于蛋雞采用的是限制性飼喂,在夜間胃腸道內的飼糧基本被排空,加之蛋雞在夜間停止光照時也停止進食,此時骨質中鈣是蛋殼形成的主要鈣源。隨著蛋雞的衰老,骨鈣的動員不能夠被及時補充,骨鈣的丟失逐漸嚴重,骨形成過程和骨吸收過程出現負平衡,這可能是隨著產蛋周期的延續(xù)蛋殼質量日趨下降的原因[5]。
基于上述問題,有學者通過延長飼糧中鈣的消化時間,或提高飼糧中的鈣含量來減緩骨鈣的損失,繼而提高蛋殼質量[6-10]。但是,高鈣飼喂會增加蛋雞的腸道負擔,并且可能會引起其他礦物質元素吸收的拮抗作用[11]。已有研究表明,在早上飼喂的飼糧中的鈣大部分隨著糞便和尿液中排出,只有少部分被機體利用[12]。因此,本研究基于蛋雞產蛋生理學,提出了一種不均衡飼喂方式,旨在不提高飼糧營養(yǎng)水平、不改變日采食量的前提下,增加食糜在夜間的停留時間,從而提高飼糧中鈣的利用率。具體而言,本試驗以產蛋后期海蘭褐蛋雞為試驗動物,將不均衡飼喂方式和常規(guī)飼喂方式進行比較,以期探究提高產蛋后期蛋雞生產性能和蛋殼質量的新方法。
本試驗選取288只70周齡、體況健康的海蘭褐蛋雞,隨機分為4個組,每組6個重復,每個重復12只雞。正常鈣水平常規(guī)飼喂方式組(NCA組)和正常鈣水平不均衡飼喂方式組(NCD組)飼喂鈣含量為3.5%的正常鈣水平飼糧,低鈣水平常規(guī)飼喂方式組(LCA組)和低鈣水平不均衡飼喂方式組(LCD組)飼喂鈣含量為3.0%的低鈣水平飼糧;其中,NCA組和LCA組每天08:00和14:00平均投喂全天耗料量的飼糧,NCD組和LCD組每天08:00和14:00分別投喂全天耗料總量1/3和2/3的飼糧,每個重復的日耗料量按實際存籠的雞只數來計算。飼糧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見表1。正試期前進行1周的預試期,進入正試期每天的平均日耗料量調整為約115 g/只,各組按照試驗設計進行定量投喂,自由飲水,正試期共8周。
表1 飼糧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風干基礎)Table 1 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levels of diets (air-dry basis) %
試驗所用主要儀器包括NFN-380蛋殼厚度測定儀(FHK,日本)、EA-01全自動蛋品質測定儀(ORKA,以色列)、奧林帕斯27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HITACHI,日本)、722S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精密)和2500N物性分析儀(FTC,美國)。
1.3.1 生產性能和蛋殼質量
記錄所有蛋雞每天產蛋情況,按重復稱取蛋重。按周統(tǒng)計產蛋率、耗料量和總蛋重,計算平均日采食量(g/d)、平均蛋重(g)和料蛋比(總耗料量/總蛋重)。收集進行屠宰試驗前1天的產蛋用于蛋殼質量檢測,測定其蛋殼強度、蛋殼厚度、蛋殼重量和蛋殼鈣和磷含量,計算殼重比。
1.3.2 樣品采集
進行屠宰取樣的前1天,每個重復選2只雞,于08:00和20:00各放置干凈的糞盤置于籠底,收集08:00—20:00和20:00—次日08:00 2個階段所產糞便用于鈣和磷含量檢測;試驗結束當天,每個重復選取近期產蛋記錄良好的4只蛋雞,分別于02:00、08:00、14:00和20:00用采血針采集翅靜脈血液于真空抗凝管中,在4 ℃、3 000 r/min的速度下離心10 min,取上清液用于血漿鈣和磷含量檢測。08:00和20:00時采血完成后將試驗雞安樂處死,取右側脛骨用于骨品質分析和骨內鈣和磷含量檢測。
1.3.3 脛骨品質測定
脛骨取出后剔除軟組織并稱重,用浸泡過生理鹽水的紗布纏繞保存。參照Ke?i等[13]的方法,將脛骨置于裝有生理鹽水的量筒中,按照上升的生理鹽水體積計算骨密度。隨后使用物性分析儀采用三點法測定脛骨的破碎力,計算骨強度。計算公式如下:
骨密度=骨質量/液面上升體積;
骨強度=破碎力/9.8。
1.3.4 鈣和磷含量測定
蛋殼、糞便和脛骨鈣和磷含量按照張麗英[14]的方法測定,其中鈣含量的測定使用高錳酸鉀滴定法,磷含量的測定使用鉬黃比色法。血漿鈣和磷含量測定使用全自動血漿生化分析儀檢測。脛骨在進行鈣和磷含量測定前,需要使用乙醚浸泡72 h以上進行提脂,隨后再烘干進行檢測。
試驗數據采用SPSS 2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各組間結果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同時使用一般線性模型(GLM)對不同時間點飼糧鈣水平和飼喂方式進行雙因素方差分析以及飼糧鈣水平、飼喂方式和時間進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僅當不同因素間存在顯著交互作用時討論組間差異。以P<0.01視為該因素或多因素間的交互作用存在極顯著影響,以P<0.05視為該因素或多因素間的交互作用存在顯著影響,以0.05≤P<0.10視為該因素或多因素間的交互作用有影響的趨勢。試驗結果數據用平均值和均值標準誤(SEM)表示。
由表2可知,飼糧鈣水平對產蛋后期蛋雞產蛋率、平均日采食量、平均蛋重和料蛋比均無顯著影響(P>0.05);與常規(guī)飼喂方式相比,不均衡飼喂方式可以顯著降低產蛋后期蛋雞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蛋比(P<0.05),而對產蛋率和平均蛋重無顯著影響(P>0.05)。
表2 飼糧鈣水平和飼喂方式對產蛋后期蛋雞生產性能的影響Table 2 Effects of dietary calcium level and feeding mode on performance of laying hens in late laying period
由表3可知,與低鈣水平飼糧相比,正常鈣水平飼糧顯著提高產蛋后期蛋雞的蛋殼強度、蛋殼厚度和殼重比(P<0.05),對蛋殼重量、蛋殼鈣和磷含量無顯著影響(P>0.05);與常規(guī)飼喂方式相比,不均衡飼喂方式顯著提高蛋殼厚度、蛋殼重量和殼重比(P<0.05),對蛋殼強度、蛋殼鈣和磷含量無顯著影響(P>0.05);飼糧鈣水平與飼喂方式對蛋殼鈣含量存在顯著交互作用(P<0.05),LCA組蛋殼鈣含量顯著低于其他3組(P<0.05)。
表3 飼糧鈣水平和飼喂方式對產蛋后期蛋雞蛋殼質量的影響Table 3 Effects of dietary calcium level and feeding mode on eggshell quality of laying hens in late laying period
續(xù)表3項目Items蛋殼強度Eggshell strength/Pa蛋殼厚度Eggshell thickness/mm蛋殼重量Eggshell weight/g殼重比Shell weight percentage/%鈣含量Ca content/%磷含量P content/%不均衡飼喂 Disequilibrium feeding4.090.346a5.97a9.73a39.890.107P值 P-value飼糧鈣水平 Dietary calcium level0.018<0.0010.4200.0120.1730.051飼喂方式 Feeding mode0.4250.0100.0250.0440.6550.853飼糧鈣水平×飼喂方式Dietary calcium level×feeding mode0.3260.8420.9400.1020.0470.780
由表4可知,飼糧鈣水平、飼喂方式和時間多因素間對產蛋后期蛋雞血漿鈣含量無顯著影響(P>0.05),也不存在顯著交互作用(P>0.05)。各組血漿磷含量在02:00時無顯著差異(P>0.05);在08:00時,血漿磷含量受飼糧鈣水平與飼喂方式的交互作用顯著調控(P<0.05),NCD組血漿磷含量顯著高于NCA組和LCD組(P<0.05);在14:00時,飼糧鈣水平與飼喂方式對血漿磷含量存在極顯著的交互作用(P<0.01),NCD組和LCA組血漿磷含量顯著高于LCD組;在20:00時,各組血漿磷含量之間未出現顯著差異(P>0.05)。使用一般線性模型將時間、飼糧鈣水平和飼喂方式進行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血漿磷含量受飼糧鈣水平的極顯著影響(P<0.01),與低鈣水平飼糧相比,正常鈣水平飼糧顯著提高血漿磷含量(P<0.05);血漿磷含量還受時間因素的極顯著影響(P<0.01),14:00時血漿磷含量顯著低于02:00、08:00、和20:00時(P<0.05);飼糧鈣水平與飼喂方式對血漿磷含量存在極顯著的交互作用(P<0.01)。
將表4結果以時間為橫坐標,血漿鈣和磷含量分別為縱坐標建立坐標軸,繪制各組在02:00、08:00、14:00和20:00的血漿鈣和磷含量變化折線圖(圖1)。折線圖結果顯示:血漿鈣含量在各個時間點無顯著變化,維持在相對穩(wěn)定的范圍;4組血漿磷含量隨著時間的變化呈規(guī)律性變化。
表4 飼糧鈣水平和飼喂方式對產蛋后期蛋雞血漿鈣和磷含量的影響Table 4 Effects of dietary calcium level and feeding mode on contents of Ca and P in plasma of laying hens in late laying period mmol/L
續(xù)表4項目 Items鈣含量 Ca content02:0008:0014:0020:00磷含量 P content02:0008:0014:0020:0008:002.172.45a14:002.271.52b20:002.132.43aP值 P-value飼糧鈣水平 Dietary calcium level0.6800.003飼喂方式 Feeding mode0.7040.763時間 Time0.644<0.001飼糧鈣水平×飼喂方式 Dietary calcium level×feeding mode0.9940.001飼糧鈣水平×時間 Dietary calcium level×time0.2300.184飼喂方式×時間 Feeding mode×time0.4390.341飼糧鈣水平×飼喂方式×時間 Dietary calcium level×feeding mode×time0.4990.189
圖1 血漿鈣和磷含量變化折線圖Fig.1 Line chart of changes of plasma Ca and P contents
由表5可知,08:00—20:00,飼糧鈣水平極顯著影響糞便中鈣含量(P<0.01),飼喂3.5%鈣水平飼糧組糞便中鈣含量更高;飼喂方式有影響糞便鈣含量的趨勢(P=0.072),不均衡飼喂方式起到降低糞便鈣含量的作用;20:00—次日08:00,飼糧鈣水平有影響糞便中鈣(P=0.061)和磷(P=0.060)含量的趨勢,飼喂3.0%鈣水平飼糧會降低夜間糞便中鈣和磷含量。
表5 飼糧鈣水平和飼喂方式對產蛋后期蛋雞糞便鈣和磷含量的影響Table 5 Effects of dietary calcium level and feeding mode on contents of Ca and P in faeces of laying hens in late laying period %
時間、飼糧鈣水平和飼喂方式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糞便鈣含量受飼糧鈣水平的極顯著影響(P<0.01),也受時間因素的極顯著影響(P<0.01),飼糧3.5%鈣水平飼糧組糞便中鈣含量高于飼糧3.0%鈣水平飼糧組(P<0.05),白天(08:00—20:00)糞便中鈣含量顯著高于夜間(20:00—次日08:00)(P<0.05);糞便中磷含量也受時間的極顯著影響(P<0.01),夜間糞便中磷含量顯著高于白天(P<0.05);飼喂方式有影響糞便中鈣含量的趨勢(P=0.075),不均衡飼喂方式可以降低糞便中鈣含量;同時,飼糧方式和時間對糞便中磷含量存在顯著的交互作用(P<0.05)。
由表6可知,在08:00時,飼糧鈣水平和飼喂方式對產蛋后期蛋雞脛骨骨強度存在交互作用趨勢(P=0.077),正常鈣水平飼糧常規(guī)飼喂有提高骨強度的趨勢;飼喂方式有影響骨密度的趨勢(P=0.058),且飼糧鈣水平與飼喂方式對骨密度存在極顯著的交互作用(P<0.01),其中NCA組骨密度顯著高于NCD組與LCA組(P<0.05);脛骨干物質、鈣和磷含量不受飼糧鈣水平和飼喂方式的顯著影響(P>0.05)。
表6 飼糧鈣水平和飼喂方式對產蛋后期蛋雞脛骨品質的影響Table 6 Effects of dietary calcium level and feeding mode on tibia quality of laying hens in late laying period
續(xù)表6項目Items骨強度Bone strength/kgf08:0020:00骨密度Bone density/(g/cm3)08:0020:00干物質含量DM content/%08:0020:00鈣含量Ca content/%08:0020:00磷含量P content/%08:0020:00飼糧鈣水平×時間 Dietary calcium level×time0.8720.6790.6980.9620.208飼喂方式×時間 Feeding mode×time0.2250.0100.2730.0020.651飼糧鈣水平×飼喂方式×時間 Dietary calcium level×feeding mode×time0.1300.3480.4040.5310.699
在20:00時,飼喂方式有影響脛骨骨密度的趨勢(P=0.060),不均衡飼喂方式可以提高脛骨骨密度;飼喂方式對骨強度、干物質和磷含量無顯著影響(P>0.05),而對脛骨中鈣含量有極顯著影響(P<0.01),不均衡飼喂方式能夠提高脛骨鈣含量;飼糧鈣水平對脛骨骨強度、骨密度以及干物質、鈣和磷含量均不產生顯著影響(P>0.05)。
通過3因素分析發(fā)現,飼糧鈣水平與飼喂方式有影響脛骨骨密度的趨勢(P=0.052),飼喂方式與時間對脛骨骨密度存在顯著的交互作用(P<0.05),不均衡飼喂方式在20:00時脛骨密度更高;脛骨中鈣含量還受時間因素的極顯著影響(P<0.01),20:00時脛骨鈣含量高于08:00,且飼喂方式與時間的交互作用對脛骨鈣含量存在極顯著的影響(P<0.01),不均衡飼喂方式在20:00時脛骨鈣含量最高。
在蛋雞養(yǎng)殖中,通常使用一次性定量投喂、2次均衡定量飼喂等常規(guī)的飼喂方式,其中2次均衡定量飼喂最為常見,關于調整飼喂方式的研究鮮見報道。本試驗考慮機體鈣代謝的規(guī)律和蛋雞產蛋生理及日常蛋雞限制性飼喂方式,將常規(guī)飼喂方式進行改善,首次制定了早晚比例為1∶2的不均衡飼喂方式,在不損害蛋雞福利的前提下,使每日攝入的飼糧大部分在夜間被消化,提高飼糧利用率。
飼糧成本在蛋雞養(yǎng)殖中約占生產成本的75%[15],提高飼糧利用率也一直是蛋雞行業(yè)研究的熱點。產蛋后期蛋雞主要面臨生產性能下降的問題,這通常表現為蛋雞耗料量的提高[16]。在本試驗中,不均衡飼喂在未改變飼糧配方的前提下,NCD組和LCD組產蛋后期蛋雞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蛋比出現降低,而平均蛋重和產蛋率并未下降,這表明不均衡飼喂方式可以有效地節(jié)約飼糧成本,提高飼糧利用率。Molnár等[17-18]通過早上飼喂低營養(yǎng)水平、下午飼喂高營養(yǎng)水平的飼糧提高了90周齡的迪卡(DeKalb)白蛋雞的生產性能,但他們同時表示該方法在實際應用時需要對養(yǎng)殖場地有較高要求。相比之下,本試驗中不均衡飼喂無需使用不同飼糧,操作簡單易管理,在喂料過程中也計算了蛋雞的攝入速度,避免出現蛋雞空腹等問題,具有更大的實用性和應用前景。
雞的衰老會引起雞蛋的體積和重量的增加,而蛋殼的鈣沉積卻一直相對恒定,這造成了蛋殼的厚度變薄,更易發(fā)生破損[19]。蛋殼的厚度是影響蛋殼質量的重要指標,改善蛋殼厚度可以起到提高蛋殼質量的作用[8]。在本試驗中,飼糧鈣水平與蛋殼強度、蛋殼厚度和殼重比呈正相關,這與其他研究結果[9,20]是一致的;本試驗還發(fā)現飼喂方式對蛋殼質量同樣能夠產生影響,雖然發(fā)現不均衡飼喂提高了蛋殼厚度、蛋殼重量和殼重比,但未對蛋殼強度造成顯著影響,這與Molnár等[21]的研究結果類似,具體原因還需進一步探究。
蛋殼各部位的厚度是不均一的,小頭端的蛋殼厚度最厚[22],這和本試驗中檢測結果一致(表7)。在實際的儲存和運輸中,雞蛋很少從小頭端發(fā)生破損,因而提高蛋殼赤道部和大頭端的厚度更有利于降低雞蛋的破損率。在本試驗中,飼糧鈣水平會對大頭端和小頭端厚度產生顯著影響,對赤道部厚度無顯著影響。由于常規(guī)檢測蛋殼強度的方法是對蛋殼的兩端進行加壓使蛋殼破裂所得到的值,當兩端較厚時,蛋殼的破碎強度也越高。本試驗中,正常鈣水平飼糧組的蛋殼強度較高,可能是因為蛋殼大頭端和小頭端厚度提高了的原因。由于蛋殼的赤道部占整個蛋殼的比例較大,所以當赤道部的厚度提高時,蛋殼的重量會相應提高。本試驗發(fā)現,不均衡飼喂提高了蛋殼的大頭端和赤道部的厚度,同時也提高了蛋殼重量和殼重比,但是未顯著提高蛋殼強度。由于本試驗測定蛋殼強度所用的方法主要表征的是蛋殼縱向的受力,而不均衡飼喂提高的是赤道部和大頭端的抗壓能力,故在強度的測定值上并未反映出顯著性,對實際儲存和運輸中蛋殼破損率的影響還需進一步研究??偟枚?,不均衡飼喂方式提高了蛋殼厚度、蛋殼重量以及殼重比,說明該飼喂方式對提高產蛋后期蛋雞蛋殼質量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表7 飼糧鈣水平和飼喂方式對產蛋后期蛋雞蛋殼厚度的影響Table 7 Effects of dietary calcium level and feeding mode on eggshell thickness of laying hens in late laying period mm
蛋雞體內鈣代謝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由于產蛋這一特殊的生理行為,蛋雞對鈣元素的需求量較高。攝入蛋雞體內的鈣元素大部分都用于蛋殼的形成,而蛋殼往往都是在夜間開始形成的,這就造成了鈣代謝存在晝夜區(qū)別。白天攝入機體的鈣,一部分被儲存在蛋雞的髓質骨中,另一部分隨糞便排出體外,在夜間由于蛋雞無法從飼糧中獲取鈣元素,機體便會通過動員髓質骨內的鈣以供機體需要[23]。所以說,無論蛋雞能從飼糧中獲取多少的鈣元素,都要保證充足的鈣用于蛋殼的形成,這使得整個體循環(huán)中的鈣元素處于一個動態(tài)的平衡中。本試驗通過對24 h內4個時間點的檢測發(fā)現血漿中鈣含量一直處于相對穩(wěn)定,各組間無顯著差異,表明蛋雞血液的鈣元素一直保持穩(wěn)態(tài)。但磷元素在不同時間呈顯著變化,這可能是由于鈣代謝時動員了磷元素,但磷元素卻不能像鈣一樣可以及時代謝導致的,這與Ren等[24]發(fā)現的結果相似。從總體磷水平上看,在02:00、08:00和20:00時血漿磷含量顯著高于14:00時,而蛋殼的形成最長大約需要20 h,表明這3個時間點的血漿高磷含量可能是由于體內鈣代謝旺盛的原因,而14:00時不是蛋殼形成的時間,血漿磷含量開始降低。14:00時飼糧鈣水平與飼喂方式對血漿磷含量存在極顯著的交互作用,NCD組的血漿磷一直維持較高水平,由于鈣磷代謝是同步進行的[23],這也可能反映出NCD組的血漿鈣代謝較強,所以NCD組的蛋殼質量在各項指標上均為最高。Lin等[25]對41周齡海蘭褐蛋雞采用上午、下午飼喂不同鈣水平的飼糧(3.2%、3.7%),發(fā)現可以提高鈣的利用率,這與本研究結果相似。因此,采用不均衡飼喂方式可能是通過促進血液鈣的代謝來提高蛋殼質量。
本試驗在對蛋雞糞便鈣和磷含量檢測時發(fā)現,白天收集的糞便鈣含量顯著高于夜間收集的糞便,說明在夜間蛋雞對飼糧中鈣的利用率要高于白天,可能是夜間大部分鈣元素都要被機體重吸收以供蛋殼形成的原因,這與Wideman等[4]的研究結果一致。有研究表明,褐殼蛋雞只要保證每天有3.4 g鈣攝入即可滿足生產需要[26]。根據平均日采食量和飼糧鈣水平計算,本試驗中正常鈣水平飼喂組每日攝入的鈣含量超過了3.8 g,其糞便中鈣含量也更高,這表明正常鈣水平飼喂也造成了更多的鈣沒有被充分吸收。從糞便中的磷含量來看,隨著時間的變化,糞便中磷含量呈現顯著的變化,白天排出的磷元素顯著低于夜間,這和鈣代謝的規(guī)律不盡一致;糞便中磷含量還受到飼喂方式與時間因素的交互作用,在晚上常規(guī)飼喂方式組的糞便磷含量更高。因此可以認為,不均衡飼喂方式降低了糞便中鈣含量,蛋雞可以更高效率地利用飼糧中的鈣元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使用不均衡飼喂時可以降低飼糧中的鈣添加量。De Los Mozos等[27]發(fā)現上午飼喂低鈣水平飼糧、下午飼喂高鈣水平飼糧可以使每日鈣添加量低于飼養(yǎng)標準而不影響產蛋性能。本試驗發(fā)現,采用不均衡飼喂方式后,低鈣水平飼糧飼喂蛋雞蛋殼質量未發(fā)生下降,常規(guī)鈣水平飼糧飼喂蛋雞蛋殼質量更高,這是由于不均衡飼喂能夠提高蛋雞對鈣的吸收引起的。因此,在產蛋后期不一定需要提高飼糧鈣水平,而使用不均衡飼喂即可緩解鈣利用率下降的問題。
在對蛋殼的鈣和磷含量檢測時發(fā)現,飼糧鈣水平與飼喂方式對蛋殼中鈣含量存在顯著的交互作用,LCA組蛋殼鈣含量顯著低于其他3組,說明LCA組的蛋雞已經不能夠為蛋殼的形成穩(wěn)定供鈣。蛋殼中的鈣沉積減少會造成蛋殼質量的降低,提高蛋殼破損率[28]。這也可以解釋LCA組在蛋殼厚度、蛋殼重量和殼重比上數值較低的原因,而同樣采用了低鈣水平飼糧的LCD組蛋殼鈣含量未發(fā)生顯著下降,說明了不均衡飼喂方式可以緩解飼糧鈣含量利用降低引起的蛋殼鈣含量下降的問題。當從飼糧中吸收的鈣無法滿足蛋殼的形成時,機體可能會過度利用骨內的鈣,這可能會造成產蛋后期蛋雞的骨質量下降[29]。
不論飼糧中的鈣水平如何,蛋雞都需要不斷地從骨內獲取鈣元素以供蛋殼形成[30]。由于衰老的蛋雞對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減弱,骨的生長和消耗失衡,這使得骨質量的下降和蛋殼的鈣沉積降低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31]。在本試驗中,脛骨中鈣含量受時間因素的極顯著影響,08:00時脛骨鈣含量低于20:00時,證明了在白天蛋雞會將攝入的鈣儲存在脛骨中,夜間會消耗脛骨中的鈣,這與Nys等[32]描述的一致。在20:00時,不均衡飼喂方式組脛骨鈣含量高于常規(guī)飼喂方式組,說明在20:00時常規(guī)飼喂方式組已經在加大動員脛骨鈣的程度,而不均衡飼喂組還能從飼糧中攝取鈣元素;且結果顯示飼喂方式與時間對脛骨鈣含量存在顯著交互作用,不均衡飼喂方式組在20:00的骨鈣含量更高,表明不均衡飼喂這種方式可以有效緩解骨鈣的損失。雖然骨強度在各組間未出現顯著差異,但發(fā)現不均衡飼喂方式組在骨密度上有高于常規(guī)飼喂方式組的趨勢,可能隨著周齡的增加,不均衡飼喂方式對骨組織的保護作用會更加明顯。
① 飼糧鈣水平對產蛋后期蛋雞生產性能無顯著影響;不均衡飼喂方式能夠降低產蛋后期蛋雞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蛋比,從而提高生產性能。
② 降低飼糧鈣水平會降低蛋殼強度、蛋殼厚度和殼重比,而采用不均衡飼喂方式能夠提高蛋殼厚度、蛋殼重量和殼重比;在蛋雞衰老后,機體對鈣的吸收下降,此時采用不均衡飼喂方式可以起到改善蛋殼質量的作用。
③ 飼糧鈣水平越高,未被利用的鈣也越高,不均衡飼喂方式有降低糞便鈣排出的趨勢;此外,不均衡飼喂方式還有提高骨密度的趨勢,可以減少夜間蛋殼形成時骨鈣的動員,達到保護脛骨組織的目的。
④ 不均衡飼喂方式可能是降低了產蛋后期蛋雞糞便中鈣含量,從而促進了蛋殼鈣的沉積,提高了蛋殼大頭端和赤道部厚度,進而提高了蛋殼重量,起到改善蛋殼質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