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華章 黃鶯
【摘 要】少兒國學教育是以少年兒童為教育對象、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教育內容的教育。泛在學習理念下的少兒國學教育,是運用泛在學習理念探索的一種浸潤、融合、開放的少兒國學教育新樣態(tài)。這里的“新”,特指全時空浸潤、全員共同參與、全領域融合、全過程開放的國學教育樣態(tài)。
【關鍵詞】少兒國學 泛在學習 教育新樣態(tài)
少兒國學教育特指國學教育內容符合少兒成長價值體系,教學方式適合少兒年齡特征,評價符合少兒發(fā)展需要的一整套國學教育體系?!胺涸凇北旧硎且粋€信息網(wǎng)絡概念。“泛在學習”(U-Learning)又名無縫學習、普適學習、無處不在的學習等,與一般學習相比,它有學習資源隨處可取、學習內容融合度高、學習行為自主發(fā)生、學習需求廣泛存在的優(yōu)點。本文以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的泛在學習理念來探索與重建少兒國學教育的新樣態(tài),是面向時代發(fā)展的“與時俱進”式的研究與實踐。
一、少兒國學教育的發(fā)展歷程及存在的問題
少兒國學教育經(jīng)歷了“國學教育無用論”“去國學”階段,到后來的“國學熱”,再到現(xiàn)在的重新認識與定義“國學”,在語文課本中增加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相關內容,是一個漫長的歷程。與之相對應的是少兒國學的價值定位有提升,培養(yǎng)目標有調整,主要表現(xiàn)在少兒國學教育仍然是以培養(yǎng)少兒的傳統(tǒng)文化基礎為核心,把死記硬背式的教育轉型為“理解—感悟—應用”式的教育。同時,少兒國學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是幫助學生們健康快樂地學習傳統(tǒng)文化,而不是以應試、升學為目標,規(guī)避了功利性的國學教育陷阱。這樣的教學方式既非保留古代學習經(jīng)典的“師徒口傳心授”“吟誦體悟仿創(chuàng)”方式,也非現(xiàn)代的“閱讀感悟+實踐探究”方式,而是相對單一的讀、背、悟的方式。當下的少兒國學教育,學生無法從國學教育內容與方法中獲得正向價值的養(yǎng)成,無法從國學教育方式中獲得有效學習方法,無法從國學教育評價中獲得學習樂趣與審美情趣。
二、泛在學習理念下的少兒國學教育新樣態(tài)
如果說以上這些問題的產(chǎn)生主要是因為長期對少兒國學教育不重視而導致的,那么,“國學”師資的缺乏、少兒專用教材的缺失、學術理念的爭議同樣是少兒國學教育中的未解難題。如今,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泛在學習的到來,則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可行性。在泛在學習理念下,少兒國學教育可以在以下方面形成新的教育樣態(tài)。
1.全時空浸潤——從有限時空走向無限開放的新樣態(tài)
因為泛在學習無時無刻發(fā)生的特性,我們可以對原有的國學學習時間進行串聯(lián),形成一個整體。之前的少兒國學教育主要在課堂教學時發(fā)生,雖然也充分利用了晨讀、校本課等課內外時間,但相互之間的關聯(lián)性不大,沒有整體上一以貫之的安排?,F(xiàn)在可以借助校園網(wǎng)絡,搜集網(wǎng)上各類有效資源,設計長短結合的國學課程、妙趣橫生的國學類小游戲和趣味活動,包括課間音樂、上下課鈴聲、自編國學操等,利用課間、午間的零碎時間吸引學生們自覺參與。如深受學生喜愛的“詩詞飛花令”“擊鼓傳花”“詩詞接龍”“一站到底”等,都可以在5~30分鐘內完成一項活動。在這樣浸潤式的國學氛圍中,學生們潛移默化地進行國學學習,可以充分釋放童真與妙趣,進而提升學習品質。
以泛在學習理念打造少兒國學網(wǎng)絡學習平臺,我們嘗試改變傳統(tǒng)課堂中、校園中的國學教學模式,將課堂、校園、家庭及校外國學學習場館進行一體化建設,讓國學學習無限伸展,一體化發(fā)展,以“玩伴團+景點”的方式展開,突破學校圍墻的限制,讓國學學習自然而然地發(fā)生。
我們打破了學習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在學校學習以外,每年假期,家庭、社區(qū)、學校都會組織學生以“玩伴團”的形式開展“詩詞比賽”“詩詞游園”等活動,就是典型的全區(qū)域國學學習新樣態(tài)。學生們因為共同的興趣愛好而聚到一起,在某個景點或場所進行國學學習。
2.全學科融合——從單一學法走向多元綜合的新樣態(tài)
因為泛在學習中的學習內容相互融合,學科與學科之間的邊界變得模糊。我校國學課程在泛在學習理念下進行了語文與數(shù)學、音樂、美術、體育、勞動實踐等課堂的跨界融合,學習方式也由語文課單一的讀、背、悟變?yōu)槎鄬W科參與的朗讀、誦讀、吟、唱與仿寫、創(chuàng)作、繪畫、戲劇、游戲等多元綜合式學習。學習方式在變化,課堂樣態(tài)在變化,學生收獲也發(fā)生變化。這節(jié)課究竟是語文課還是美術課、音樂課、體育課?各學科的邊界逐漸模糊。什么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在國學教育新樣態(tài)中獲得了審美體驗,得到了成長。
我校以“遇見國學”為主題而開展的“國學迎新年”文化節(jié),創(chuàng)設了“詩詞尋寶”“詩詞飛花令”“詩詞吟誦”“千字文國學操”“投壺”“創(chuàng)作詩”“扇面畫”及經(jīng)典詩文情景劇、戲曲、創(chuàng)作詩等多項國學主題活動,讓學生在多樣性、立體化、綜合式的少兒國學教育新樣態(tài)中,暢游國學的“海洋”,加深了對國學的理解,感受到了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綜合來說,構建全新的基于興趣主導的少兒國學教育課程體系,必須要突出課程模塊的價值,并形成各個模塊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為教育教學工作夯實基礎。第一,少兒國學教育課程必須突出“玩樂與學習結合”的基本特性,讓學生在游戲、玩耍中學習傳統(tǒng)的國學經(jīng)典,掌握基礎的國學知識,而不是過分強調國學教學的目的性。第二,要構建以“詩文+才藝+武術+探究”的課程主體,其中的詩文和才藝內容是當前多數(shù)少兒國學教育的核心課程,也是教學內容的重點。考慮到少兒所處的環(huán)境和參與國學教育的投入等因素,以詩文、才藝為核心的課程必須成為重點,這也是當前一大部分地區(qū)少兒國學教育的基本內容。
3.全過程開放——從單向的習得轉為多向的生活體悟新樣態(tài)
原有的少兒國學學習與評價相對割裂,習得的過程偏于自我,往往無法與評價同時發(fā)生。在網(wǎng)絡的泛在性幫助下,我們創(chuàng)設了多個設備聯(lián)通的學生學習資源獲得、成果展示平臺,將校園電視臺、教室希沃一體機、平板電腦、朗讀亭等硬件通過少兒國學教育平臺構成整體,打造國學學習應用程序,讓學生在平臺上進行國學學習沖浪、個人國學學習成果秀、國學知識闖關等活動,把學習與評價進行一體化構建。在這個全過程開放的少兒國學教育新樣態(tài)中,學生學習所得往往能超越國學內容本身,他們在個性化吟誦中感悟古詩詞的內涵,體會詩詞蘊含的情感,陶冶情操;他們在掌握傳統(tǒng)的國學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的理解、應用、創(chuàng)作,把學習與個人的生活感悟相結合,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我校已有數(shù)百名學生的對聯(lián)、詩作正式發(fā)表或出版。如我校學生費東寫的《手機》一詩直觀地呈現(xiàn)了當今家庭相當一部分父母沉迷于手機的現(xiàn)象,呼吁父母放下手機多些陪伴。這首詩作被多位學者點評、多家媒體報道。
新時代的少兒國學教育必須讓少兒有所觸動、有所體悟,在學習中感受快樂,在快樂玩耍中積累知識。我們必須認識到,少兒國學教育的推進是生活化特征十分顯著的實踐活動,而不是拘泥于課堂、教室或具體的某個空間,必須要讓學生們養(yǎng)成全天候感悟國學、體味經(jīng)典的習慣。只有形成了這種良好的習慣,才能幫助學生走入國學殿堂,形成國學的正向思維,進而更好地運用國學知識,促進自己人格與知識體系的完善。對教師來說,要引導學生掌握國學經(jīng)典,在吟誦、理解、運用、寫作的過程中,把日常學到的國學知識展現(xiàn)出來,要敢于讓學生嘗試,要善于把握少兒特性,給予更多肯定和鼓勵,這樣更利于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和積極性。除了教師的引導之外,家長也必須根據(jù)泛在學習的要求,引領孩子有效、科學地學習國學課程,要善于幫助孩子釋放壓力,將學習經(jīng)典的國學文章變成親子閱讀的良好契機。這也是一種基于泛在學習理念的國學教育方法,能夠讓學生的學習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形成深刻而有趣的生活體悟。
由此可見,泛在學習理念下構建的少兒國學教育新樣態(tài),充分尊重了少兒的基本需求,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可復制性。學生在少兒國學教育新樣態(tài)中,保持了童真與奇思妙想,不僅增長了知識和見識,而且也在逐漸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另外,從師生彼此成就的角度看,少兒國學教育新樣態(tài)也促進了教師與學生的共同進步,這是教與學彼此融通的體現(xiàn),對于提升教師的國學教學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綜上所述,以泛在學習理念為主導的少兒國學教育有了新的特征,即摒棄功利性、目的性的教育教學方針,把“寓教于樂,玩學結合”很好地貫徹到了教育教學中,切實提升了少兒的國學興趣和主觀能動性。尤其是全時空浸潤、全學科融合與全過程開放的策略,讓少兒能夠真正輕松愉悅地進入國學知識的學習,完全沒有乏味、壓抑與抗拒心理,使少兒學習國學變得更高效、更具可行性。因此,教師必須堅持泛在學習理念下的少兒國學教育,推動教育教學工作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培育少兒的國學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