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燕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思明院區(qū),福建 廈門 361003)
高血壓是心血管內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其發(fā)病原因和年齡、生活方式、精神等因素存在密切關系[1-2]。在患者長期處于高血壓條件下,可導致其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尤其是老年人[3-4]。藥物是目前治療高血壓的有效手段,但由于該病療程較長,患者對疾病了解較為缺乏,易出現(xiàn)治療失效情況,從而導致其再次入院,增加其醫(yī)療負擔[5-6]。因此,還應加強對患者的認知干預,促使其全面掌握高血壓知識,以增強其治療配合度,保障治療質量。為驗證于高血壓中健康教育實施效果,現(xiàn)對此展開探討,報道如下。
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壓患者94例,借助電腦隨機分組法分為對照、觀察兩組,均47例。對照組:女19例,男28例;年齡60-84歲,平均(72.13±3.52)歲;病程6月-13年,平均(5.36±1.18)年。觀察組:女21例,男26例;年齡60-85歲,平均(72.15±3.56)歲;病程6月-14年,平均(5.39±1.19)年。兩組以上數據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本研究已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1)符合《高血壓基層診療指南(2019年)》[7]內相關診斷標準;(2)年齡≥60歲;(3)患者及家屬了解、知情研究內容,自愿加入本研究。排除標準:(1)伴有全身感染、血液系統(tǒng)疾病、器質性疾病及急性心血管疾病者;(2)其他基礎性疾病控制不佳者;(3)認知障礙、溝通障礙、語言障礙及精神疾病者。
1.2.1 對照組開展常規(guī)護理,即入院時,向患者介紹醫(yī)院環(huán)境及病房設施等,幫助其完成入院流程、常規(guī)檢查等;待患者住院后,解釋疾病相關知識及治療流程,明確高血壓危險誘因,監(jiān)督其正確用藥,分析患者現(xiàn)存或潛在的危險誘因,及時做好防范措施。后期,根據醫(yī)囑及患者需求進行相應干預。
1.2.2 觀察組在行常規(guī)護理的同時,給予針對性健康教育:(1)健康教育方式:每周一、周三及周五開展1次為時1h的集中化健康知識講座;每天以口述方式,向其介紹高血壓基礎知識,詢問其是否存在疑問,并分析其健康知識掌握程度,及時彌補其知識盲區(qū)內容,糾正其錯誤理念。對文化水平較高者,可向其發(fā)放健康知識手冊;對熟悉掌握現(xiàn)代通信設備的患者,可向其提供高血壓網上查詢地址,并提供相應網絡服務網站。(2)健康教育內容:①基礎知識:以通俗易懂語言,對患者科普高血壓相關知識,包括典型癥狀、病情持續(xù)發(fā)展不良后果、血壓監(jiān)測方法、防控方法等,并告訴其高鈉飲食、吸煙酗酒、情緒過激、精神過于緊張等對血壓控制的不良影響,解釋合理調整生活方式對病情控制及治療的重要作用。②用藥引導:較年輕患者,老年患者用藥不良反應發(fā)生風險較高,因此,合理指導老年患者用藥,對不良反應控制及服用依從性的提升均具有重要作用。護士應耐心向患者解釋各藥物名稱、作用機制、禁忌證、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及預防方法、有關注意事項等??紤]到老年患者記憶力有所下降,故而應反復向其強調各藥物服用劑量、時間及方法等,必要時,可將各藥物包裝袋上貼上便利貼進行標注。③飲食控制:囑咐患者飲食應以低鹽、低脂肪、清淡及低膽固醇食物為主,選取富含維生素及鉀的食物,如山楂、香蕉等,選擇降脂含碘食物,如海參、海蜇、海帶等,盡量選取植物油,少食動物油,忌食腌制食物。每日鹽攝取量控制為3-5g,病情較為嚴重者,每日鹽攝取量控制為1-2g。提醒患者注意保持飲食規(guī)律,切忌暴飲暴食,并戒煙戒酒。④運動指導:解釋適當運動對血壓水平控制重要性,提醒患者嚴格遵守適量、有恒、有序、有度運動原則,每日步行控制在3km,時間保持在30min及以上,每周運動次數超過5次,或練氣功、打太極及慢跑等,運動強度根據患者心率而定,以最大心率70%以上作為運動指標。此外,還應根據患者血壓水平及自覺癥狀,適當調節(jié)運動量;運動期間,嚴格落實循環(huán)漸進原則,運動量以患者呼吸輕微加快、稍微出汗、次日未出現(xiàn)不適感為最佳。⑤心理指導:向患者解釋內外界環(huán)境和高血壓間的關系,分析引起心理緊張的原因,明確心理緊張在高血壓發(fā)病及病情發(fā)展過程中的作用,對患者負面情緒給予適當理解,引導其正確發(fā)泄負面情緒。對性情暴躁及易激動者,引導其注意性格塑造,避免過度緊張或情緒過激,遇事保持冷靜;當精神壓力較大時,指導其通過傾訴法,釋放內心情緒,保持情緒穩(wěn)定。
觀察兩組醫(yī)護配合度、健康知識掌握度、血壓水平。醫(yī)護配合度評估標準:完全配合:能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完成用藥、血壓測量等一系列醫(yī)療活動;部分配合:能配合醫(yī)護人員完成1/2及以上醫(yī)療干預活動;不配合:均未達到以上標準。治療總配合率=完全配合率+部分配合率。從高血壓基礎知識、情緒調控、飲食控制、科學運動、規(guī)律用藥、按時作息等方面,評估患者對高血壓健康知識掌握程度,以上各項目評分范圍均為0-6分,其中,0分為完全不了解,2分為部分了解,4分為基本了解,6分為完全了解。測量患者入院時及出院時收縮壓及舒張壓。
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4.0版本中錄入研究數據,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為P<0.05。
較之對照組,觀察組醫(yī)護總配合率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醫(yī)護配合度[n(%)]
觀察組基礎知識、情緒調控、飲食控制、科學運動、規(guī)律用藥、按時作息評分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健康知識掌握度(±s,分)
表2 對比兩組健康知識掌握度(±s,分)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例數(n)47 47基礎知識3.98±0.42 4.25±0.38 3.268 0.001情緒調控4.11±0.45 4.29±0.41 2.027 0.023飲食控制4.16±0.54 4.48±0.43 3.178 0.001科學運動3.95±0.36 4.11±0.34 2.215 0.015規(guī)律用藥4.07±0.53 4.36±0.47 2.807 0.003按時作息3.87±0.41 4.15±0.39 3.392 0.001
兩組入院時舒張壓及收縮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出院時,兩組以上指標水平對比,觀察組均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比較兩組血壓水平(±s,mmHg)
表3 比較兩組血壓水平(±s,mmHg)
組別例數(n)舒張壓 收縮壓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47 47入院時106.98±6.87 107.13±6.28 0.110 0.456出院時86.42±10.37 82.15±11.29 1.910 0.030入院時158.96±12.34 159.11±12.57 0.058 0.477出院時131.42±15.29 123.96±14.31 2.442 0.008
高血壓是臨床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多見于老年患者,可引起諸多心血管疾病,導致患者身體健康質量下降,增加其家庭負擔[8-9]。目前,臨床尚無治療該病特效手段,多通過降壓藥物,控制患者血壓水平,防控疾病深入發(fā)展[10]。但多數高血壓患者對疾病知識了解缺乏,自我血壓控制能力缺乏。因此,還需加強對高血壓患者的健康教育,以增加其健康知識認知水平,提高臨床治療質量??紤]到老年高血壓患者對疾病知識了解較為片面,故可通過集中化健康教育、一對一面對面講解方式,向其全面科普高血壓疾病知識,指導其合理控制日常飲食、運動及心情,并規(guī)范其用藥行為,維持其作息穩(wěn)定,從而減少不良行為方式對患者病情的影響,提高其長期用藥科學性,從而促使其病情的改善。在本研究中,觀察組醫(yī)護總配合度和對照組比,顯著較高。通過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全面教育,可幫助其準確了解臨床各項干預措施開展的意義及目的,減輕其心里疑慮及不安感,從而提高其醫(yī)護配合度。觀察組基礎知識、情緒調控、飲食控制、科學運動、規(guī)律用藥、按時作息評分與對照組比,明顯較高。表明健康教育可顯著提升患者對健康知識的掌握度。觀察組出院時舒張壓、收縮壓與對照組比,均顯著較低。可見健康教育的實施有助于患者血壓水平的控制。
綜上,在高血壓患者中健康教育的運用效果較為理想,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