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紅 何碧蓮 林麗春
(泉州市第一醫(yī)院,福建 泉州 362000)
ICU冠心病患者負性情緒存在對患者自身生存質量及治療均具有負面作用。為此,在對ICU冠心病患者護理期間,需關注到患者情緒的變化[1]。本研究以對比調查方式,分析了不同護理干預措施在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上的作用,現(xiàn)報道如下。
參考隨機抽樣原則對2018年11月至2020年10月院內70例ICU冠心病患者分組,對照組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予綜合護理干預。對照組35例:男19例,女16例;56-72歲,均值(63.26±3.58)歲。觀察組35例:男20例,女15例;57-73歲,均值(64.18±3.23)歲。納入標準:(1)收治在ICU的冠心病者;(2)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精神疾病者;(2)調查配合較差者。組間患者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行對比調查。
對照組:常規(guī)臨床護理,即臨床指標監(jiān)測、病情觀察等。
觀察組: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綜合生活干預:常規(guī)護理中加強引導患者認知重建,對肢體給予被動鍛煉與按摩;24h實施病情監(jiān)測,包括血壓與心率等指標,做好交接班工作,發(fā)現(xiàn)患者出現(xiàn)心衰與劇烈咳嗽等表現(xiàn),立刻通知醫(yī)生處理。
(2)綜合睡眠干預:睡眠對患者病情穩(wěn)定影響較大,需維持安靜環(huán)境,減少對患者不必要的打擾,充足睡眠可緩解疲勞及焦慮狀態(tài),確保每日睡眠時間至少8h。
(3)精神鎮(zhèn)靜:疼痛忍耐力較差者,遵醫(yī)囑適當給予鎮(zhèn)痛藥物,精神抑郁焦慮嚴重者適當應用鎮(zhèn)靜藥物,確保規(guī)范藥物應用,清醒狀態(tài)下給予語言安慰教育。若患者情緒穩(wěn)定可由一名家屬探視,探視前對家屬給予指導,避免造成患者情緒激動。
(4)綜合心理干預:觀察患者心理焦慮抑郁情況,有針對性實施心理干預。針對冠心病患者常見焦慮、抑郁、煩躁等負性情緒,及時給予心理疏導,強調情緒穩(wěn)定對病情影響;加強對患者關心,在不煩躁情況下積極交流,若患者煩躁情緒明顯避免交流加重情緒變化。
以焦慮抑郁量表評估患者情緒變化;統(tǒng)計患者配合治療與護理依從性;以生活質量測定表(SF-36)評估患者生活質量;以自制問卷調查患者護理滿意度。
本次研究當中的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2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以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以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組間干預前焦慮抑郁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焦慮抑郁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焦慮抑郁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干預前后焦慮抑郁評分對比(±s,分)
組別例數(shù)(n)SAS SDS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35 35干預前64.28±3.18 65.05±3.27 0.999 0.321干預后53.26±3.17 58.26±3.33 6.434<0.01干預前65.28±3.65 65.85±3.21 0.694 0.490干預后54.18±3.57 57.26±3.08 3.865<0.01
觀察組和對照組依從率分別為94.29%與77.14%,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配合治療護理依從性對比[n(%)]
不同方案干預后觀察組軀體疼痛與精神健康等生存質量指標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生存質量評分情況對比(±s,分)
表3 兩組生存質量評分情況對比(±s,分)
組別例數(shù)(n)軀體疼痛 生理職能 精神健康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35 35干預前9.85±2.14 9.32±2.36 0.984 0.328干預后17.26±2.05 14.25±2.48 5.534<0.01干預前10.05±2.17 10.28±2.51 0.410 0.683干預后18.25±2.56 15.26±3.28 4.251<0.01干預前10.04±1.25 9.58±1.05 1.667 0.100干預后18.35±2.29 13.26±2.41 9.058<0.01
對比對照組的74.29%,觀察組滿意度94.29%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護理滿意度情況對比[n(%)]
重癥冠心病患者需收治在ICU病房,患者病情危重,隨時可發(fā)生病情變化,即潛在生命安全風險較大[2]。疾病癥狀帶來的痛苦、ICU環(huán)境帶來的恐慌感等可衍生出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3]。而在ICU期間患者本身可存在心理應激狀態(tài),加之焦慮抑郁情緒等綜合作用,可能出現(xiàn)抗拒治療甚至暴力行為情況。而此種情況的出現(xiàn)將直接影響治療工作開展,也不利于生理指標監(jiān)測[4]。針對此,認為ICU冠心病患者的護理風險因素較多,除對隨時變化的病情密切觀察之外,還需防控患者負性情緒的發(fā)展以及其他多種不確定行為[5]。結合ICU冠心病患者的護理需求及風險,認為綜合護理干預經(jīng)由全面護理服務提供可發(fā)揮出理想效果。如本次調查所示,組間干預前焦慮抑郁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焦慮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此結果代表與常規(guī)臨床干預對比,綜合護理干預在改善患者情緒狀態(tài)方面的優(yōu)勢更為顯著。而同時此種護理措施還可經(jīng)干預患者情緒變化提升其治療護理配合程度。另外,調查顯示,經(jīng)由不同護理方案干預后觀察組軀體疼痛與精神健康等生存質量指標評分高于對照組。此結果證實,綜合護理干預的實施可間接影響患者生存質量。具體原因可能為,綜合護理中一方面經(jīng)由疼痛干預予精神鎮(zhèn)靜等措施改善其生理狀態(tài),另一方面經(jīng)由心理疏導改善其情緒狀態(tài),由此發(fā)揮出提升生活質量效果。
綜上所述,ICU冠心病患者受到疾病與ICU病房陌生感等影響,容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不利于治療開展,經(jīng)綜合護理干預措施應用可有效改善患者情緒狀態(tài),對提升其治療護理配合度具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