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博濤,孫 寧
(陜西科技大學,陜西 西安 710021)
在煤礦綜采設備中,液壓支架是關鍵設備,對于綜采的安全保護具有重要的作用[1]。液壓支架的承載較大,對其性能具有較高的要求,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式對液壓支架進行靜力學分析,確定液壓支架的關鍵零件應力與結構尺寸關系,可為液壓支架的優(yōu)化提供基礎,提高液壓支架的性能。
在建立液壓支架的模型時,由于實際液壓支架的結構復雜,零件較多,需對模型進行一定的簡化處理。在建模過程中,保留液壓支架的主要結構及零部件,包括頂梁、掩護梁、底座和支架連桿,對其他的構件進行忽略;對于頂梁等焊接件,采用整體建模的形式作為整體建模,并設定焊縫位置處的強度和整體材質(zhì)一致[2];各支架連桿的尺寸和鉸接點位置保持不變,對液壓支架的工藝及細小結構等進行忽略。采用Pro/E軟件對液壓支架進行自下而上的方式進行建模,首先建立液壓支架主要構件的單個模型,然后對液壓支架進行裝配。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建模,可以保證各零部件間的相互獨立,同時便于在整體中對單個零件進行分析[3]。通過裝配過程,得到液壓支架的整體模型,建立液壓支架的虛擬樣機,為靜力學分析做好準備。
通過ANSYS有限元分析軟件對液壓支架模型進行靜力學分析。對于導入后的模型,采用ANSYS進行網(wǎng)格劃分處理,采用適應性較好的三維實體單元對模型進行自由網(wǎng)格劃分。對于模型分析的邊界條件進行設定,液壓支架的底座直接接觸地面,設定約束底座底面三個方向的自由度,液壓支架受到的載荷為立柱對頂梁和底座的壓力作用,壓力作用于柱窩的位置處,設定2根立柱的壓力作用,依據(jù)計算量確定壓力作用的大小,得到如圖1所示的液壓支架的載荷作用模型[4]。對液壓支架的靜力學性能進行分析,在銷軸位置處的接觸通過運動副的關系,設定運動部件間的關系,對液壓支架的整體性能分析不造成影響,由此對其靜力學性能進行分析。
圖1 液壓支架載荷作用模型
對于液壓支架的模型,選取靜力學結果進行分析,得到液壓支架的應力分布如圖2所示,變形分布如下頁圖3所示。通過圖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液壓支架中頂梁和底板的應力值較大,最大應力為678 MPa,頂梁的應力主要集中在中后部位置,在頂梁鉸接位置處的應力值較大;液壓支架的整體變形量不大,最大位移量位于頂梁約束的另一側(cè)位置,最大位移量為25.8 mm。
圖2 液壓支架應力分布
圖3 液壓支架變形分布
通過對液壓支架的靜力學分析可知,在整體上液壓支架滿足使用要求,但所受到的應力值較大,特別是頂梁的結構產(chǎn)生了一定變形,在鉸接位置處的應力值較大,在長期的使用中,對于鉸接的強度及使用壽命造成一定的威脅。依據(jù)對液壓支架靜力學分析的結果,對頂梁進行結構優(yōu)化采用頂梁的重量作為優(yōu)化目標,各影響因素作為設計變量,對各設計變量進行一定的限制取值,作為約束條件[5]。采用隨機數(shù)法的方法對頂梁的結構進行優(yōu)化計算,對于設定的約束條件,采用隨機的初始點按規(guī)定的步長進行搜索,確定求解點,并不斷進行疊加符合約束條件,經(jīng)過多次的迭代搜索,實現(xiàn)對于頂梁結構參數(shù)的最優(yōu)解[6]。依據(jù)給定的參數(shù),對頂梁進行重新建模計算,得到優(yōu)化后的頂梁應力分布如圖4所示。從圖4中可以看出,優(yōu)化后的頂梁結構的應力分布狀態(tài)與優(yōu)化前的一致,頂梁的主要應力分布在中后部位置處,頂梁的最大應力值為441 MPa,最大應力值大幅減小,且經(jīng)過優(yōu)化后的頂梁自身質(zhì)量有所降低,優(yōu)化的效果較好。
圖4 優(yōu)化后頂梁的應力分布
采用ANSYS軟件對液壓支架的整體結構進行靜力學仿真分析,結果表明,液壓支架的整體結構滿足使用需求,但受到的應力作用較大,不利于液壓支架的長期使用。以液壓支架的頂梁為例,采用隨機方向優(yōu)化的方式,對頂梁的結構進行優(yōu)化,結果表明,優(yōu)化后的頂梁受到的應力作用有一定減小,且其自身的重量有所下降,優(yōu)化效果較好。對于液壓支架的其他構件,同樣可以進行一定的優(yōu)化計算,以提高液壓支架的整體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