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佳佳, 侯寶芹, 張秋勉, 呂夏晶
(杭州蕭山供水公司,浙江杭州311203)
臭氧作為強氧化劑,以殺菌、脫臭、脫色等目的被廣泛用于水處理、食品處理、醫(yī)療衛(wèi)生等領(lǐng)域。在供水行業(yè),根據(jù)水廠凈水工藝的目的不同,臭氧氧化工藝設(shè)置點也有差別,例如設(shè)置在混凝、沉淀之前的預臭氧,可去除溶解性鐵、錳、色度、藻類,改善臭味和混凝條件,替代前加氯以減少氯消毒副產(chǎn)物;設(shè)置在沉淀或砂濾池后,可降解大分子有機物、滅活病毒和消毒或為其后續(xù)生物氧化處理設(shè)施提高溶解氧[1]。臭氧的精準投加和余臭氧的準確測定十分重要。這是因為臭氧投加量不足,可能使接觸氧化不充分,導致后期生物活性炭濾池中生物降解效果較差,達不到有效去除有機污染物的目的;投加過量不僅導致水廠運行成本增加,而且過量的臭氧會增加有機物的電負性,不利于活性炭吸附,影響活性炭的使用壽命,并帶來溴酸鹽超標的風險[2]。因此,精準控制臭氧投加,嚴控進入生物活性炭濾池的剩余臭氧濃度,對保持出廠水水質(zhì)的穩(wěn)定性和活性炭運行壽命的延長有較為重要的意義,臭氧濃度儀的選型以及水中臭氧濃度的精準監(jiān)測就非常重要。
目前臭氧濃度儀的使用情況普遍不甚理想,無法檢測到有效數(shù)據(jù)。預臭氧接觸池中,由于原水濁度較高,水質(zhì)較濾后水差,臭氧投加量較大(1.5 mg/L)時仍無法檢測水中余臭氧濃度,可能是因為:①臭氧已完全反應(yīng),水中無余臭氧;②儀表檢出限較高,不夠靈敏,無法檢測水中較低的余臭氧濃度;③余臭氧濃度檢測存在干擾,在線儀器檢測一般采用極譜電極法,這類儀器對低濃度余臭氧的檢測靈敏度較低,且長期應(yīng)用在0.2 mg/L以下的低濃度環(huán)境下會發(fā)生鈍化現(xiàn)象,對臭氧濃度變化響應(yīng)不靈敏,數(shù)據(jù)可靠性存在質(zhì)疑。另一類為實驗室檢測方法,一般采用DPD比色法,結(jié)果相對可靠,但成本較高,應(yīng)用價值不大。此外,余臭氧儀檢測不精準,將對臭氧投加的反饋不夠精準,進而導致臭氧投加量的浪費等問題。例如筆者在水廠實際生產(chǎn)中發(fā)現(xiàn),后臭氧接觸池中水質(zhì)較好,干擾相對較少,但一般在0.8 mg/L的臭氧投加量下,儀表僅有0.001 mg/L的示數(shù)。儀器雖能檢出,但此時的投加量也超出了0.7 mg/L的經(jīng)驗值,相對較高,能耗較大。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調(diào)研了不同臭氧濃度儀,探討對水中臭氧濃度的檢測情況,并從測量方法、穩(wěn)定性、精準度等方面進行分析,以期為行業(yè)內(nèi)臭氧濃度儀的選型提供參考。
水中臭氧濃度的測量方法有碘量法、比色法、光譜分析法、隔膜極譜法及定電位電解法等。目前,普遍使用的在線水中臭氧濃度儀的測量方法主要有光譜分析法、隔膜極譜法。
光譜分析法利用臭氧吸收不同波長光線的現(xiàn)象檢測氣態(tài)或液態(tài)中臭氧濃度,分為氣相置換分析和液相分析兩種,其缺點為成本高、設(shè)備不易小型化,原理分別如圖1、圖2所示。液相直接法則會受到被測液體中化合物和浮游物等影響。針對這一問題,開發(fā)了氣相置換(紫外線)吸收法,通過曝氣被測液體把液體中的臭氧置換到氣體中后,測量氣體中臭氧濃度,再利用液相和氣相的臭氧濃度性關(guān)系換算出水中臭氧濃度。
圖1 液相直接法的原理Fig.1 Principle of liquid phase direct method
圖2 氣相置換法的原理Fig.2 Principle of gas phase substitution method
隔膜極譜法是通過選擇可滲透臭氧隔膜把臭氧導入測量格,利用金等測量電極還原臭氧,根據(jù)電流換算出臭氧濃度的方法,和紫外吸收法相比有設(shè)備小型化、成本低的特點,其原理見圖3。但該方法存在以下缺點:①水中臭氧滲透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響應(yīng)速度慢,特別是停止后再啟動時所需時間較長;②需及時補充測量格內(nèi)的電解液,隔膜易污染,維護管理要求較高。
圖3 隔膜極譜法的原理Fig.3 Principle of diaphragm polarography
基于3種原理的臭氧濃度儀的性能對比見表1。綜合比較認為,從測量精度和維護上考慮,氣相置換紫外吸收法(間接法)臭氧濃度儀精度是最好的選擇,但其價格偏高,幾乎是隔膜式的5倍。
表1 不同方法臭氧濃度儀比對Tab.1 Comparison of ozone concentration meters with different methods
蕭山某水廠分別于配水井、炭濾池前進行臭氧的投加,水中余臭氧儀表均采用隔膜極譜法,安裝點在配水井、炭濾池池壁。
水廠設(shè)計中臭氧平均投加量為2 mg/L,最大投加量為2.5 mg/L,其中預臭氧接觸池臭氧投加量為0.5~1.0 mg/L,預臭氧投加點2處,臭氧接觸時間為3 min,臭氧曝氣采用特制的射流擴散器形式;后臭氧接觸池臭氧投加量為0.5~2.0 mg/L。
后臭氧接觸池分設(shè)2格,有效水深為6.1 m,最大臭氧投加量按2.0 mg/L設(shè)計,平均加注量為1.5 mg/L,分為3個階段,間隔投加,每個接觸時間為3.9 min,總接觸時間為11.7 min,臭氧曝氣裝置采用微氣泡曝氣頭形式。其中每條線各室均設(shè)置1個投加點,每條生產(chǎn)線設(shè)3個投加點,臭氧投加占比順水流方向依次為50%、25%和25%。
實際使用中,預臭氧投加量約在0.5~0.8 mg/L,而后臭氧投加量約在0.4~0.7 mg/L。在此運行狀態(tài)下,預臭氧的余臭氧濃度儀無法檢出水中的臭氧濃度,即使提高投加量仍難以檢出。分析認為原因可能在于:①原水有機物含量較高,預臭氧工藝中投加的臭氧已經(jīng)反應(yīng)完全,水中不存在殘留臭氧;②原水中的雜質(zhì)對隔膜極譜法的儀表產(chǎn)生干擾;③儀表損壞。后臭氧工藝中,投加量上升至0.8 mg/L時,一般可在水中檢測到余臭氧(儀表示數(shù)0.001 mg/L)。
水廠預臭氧投加量一般為0.6 mg/L,原水濁度在100 NTU以上時,預臭氧處采用隔膜極譜法的水中余臭氧儀無示數(shù)。當原水濁度下降至10 NTU及以下時,有較好的反應(yīng)示數(shù),0.6 mg/L臭氧投加量下余臭氧示數(shù)為0.005~0.100 mg/L。后臭氧的情況相對較好,在0.7 mg/L的投加量下反應(yīng)示數(shù)最大值為0.3 mg/L。
對某品牌的便攜式臭氧檢測儀和另一品牌Scan全光譜臭氧儀進行試用,地點為蕭山某水廠后臭氧位置。一方面是廠內(nèi)后臭氧儀表有數(shù)值顯示,可用于進行儀器間的比對;另一方面,浙江省現(xiàn)代化水廠要求余臭氧濃度為0.05~0.2 mg/L,對后臭氧出水中余臭氧進行精準監(jiān)控,能更好地保障活性炭的使用壽命。
采用隔膜極譜法、DPD試劑法、全光譜分析法、臭氧便攜儀以及DPD臭氧測定試劑卡進行對比。由圖4可見:DPD法(在線儀表)的臭氧測定值比隔膜極譜法偏高25.3%~96.0%,但整體趨勢相對基本一致。
圖4 隔膜極譜法和DPD法檢測結(jié)果比對Fig.4 Comparison of detection results between diaphragm polarography and DPD method
Scan全光譜臭氧儀與便攜式臭氧儀的測試結(jié)果比較接近,最小誤差為0,最大誤差為±0.03 mg/L,8月27日11:00至8月28日11:03的檢測結(jié)果見圖5。在改變臭氧投加量的情況下,數(shù)據(jù)精確度也保持了一致性,反映水中余臭氧的變化趨勢準確度較高,能夠滿足水廠使用要求。
圖5 全光譜臭氧儀與便攜式臭氧儀檢測結(jié)果比對Fig.5 Comparison of detection results between full-spectrum ozonometer and portable ozonometer
由圖6可見:4種方法中DPD試劑法與DPD在線儀表法的原理基本一致,但是DPD試劑測試法由于采用人眼目測,精準度相對較差,基本上穩(wěn)定在0.1 mg/L,變化趨勢不明顯。測定原理不同時,DPD在線儀表法要優(yōu)于隔膜極譜法,相比較而言DPD試劑法在線儀表的結(jié)果與靛藍現(xiàn)場法吻合度較高,相對偏差約為30%,DPD法在線儀表的靈敏度相對較高,隔膜極譜法的穩(wěn)定性和靈敏度相對較低,受外界干擾較大,未檢出的現(xiàn)象較多。
圖6 4種方法測定結(jié)果比對Fig.6 Comparison of detection results of four methods
試驗期間,前臭氧投加量為0.5~0.8 mg/L,后臭氧投加量為0.4~0.7 mg/L時,臭氧在線儀表采用DPD試劑法測定水中余臭氧濃度數(shù)據(jù)相對穩(wěn)定,平均值約為0.15 mg/L。在高藻期間(藻類106個/L),后臭氧出水藻類未檢出,出廠水耗氧量均在1.0 mg/L以下,鐵錳含量均小于0.05 mg/L,濁度小于0.1 NTU。臭氧氧化可能產(chǎn)生以溴酸鹽為代表的有害無機副產(chǎn)物,溴酸鹽已被列為可能致癌物[3],《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GB 5749—2006)規(guī)定其限值為0.01 mg/L。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處理工藝中,通過調(diào)節(jié)臭氧投加量來控制副產(chǎn)物溴酸鹽的生成量十分必要。向原水中加入溴化物0.15 mg/L,當臭氧投加量最大(2.0 mg/L)時均未檢測到溴酸鹽。表明水廠內(nèi)目前的臭氧投加量較為適宜,臭氧濃度測定儀相對穩(wěn)定、精準,水質(zhì)優(yōu)良。
① 比較隔膜極譜法、DPD試劑法、全光譜分析法、臭氧便攜儀以及DPD臭氧測定比色法對水中余臭氧的檢測結(jié)果,表明采用DPD試劑法檢測儀相對于隔膜極譜法偏差有所降低,DPD試劑法在線儀表的結(jié)果與靛藍現(xiàn)場法吻合度較高,相對偏差約為30%,DPD法在線儀表的靈敏度相對較高,綜合比較認為DPD法在線儀表相對較好。但研究中比較實際臭氧儀較少,后續(xù)將進行紫外吸收法儀器的比對,以期為水廠臭氧濃度儀的選型提供更充分的技術(shù)支撐和建議。
② DPD試劑法日常維護相對繁瑣,需要每1個月左右更新試劑、半年更換蠕動泵管道、1年更換分析儀管道等,且受干擾物相對較大,但對相對清潔的測試水樣的檢測結(jié)果較為準確,宜選擇在后臭氧處應(yīng)用。
③ 隔膜極譜法日常維護時需要每3個月左右更換隔膜,1年左右視情況更換電極。隔膜法抗干擾能力較強,但其靈敏度不如DPD法,在預臭氧水中使用余臭氧儀時,需頻繁定期更換隔膜使儀表更加準確。
④ 全光譜分析法與紫外光吸收法的測量原理相似,但由于光譜范圍比紫外光大,抗干擾能力更好,實際試用時使用情況較好且日常維護相對簡單。
⑤ 在線儀表均需加強管控,定期維護、校正、保養(yǎng),確保儀器的精度和正常運行。